汪義平:讓散戶用槓桿,是金融市場上的一劑毒藥

汪義平:讓散戶用槓桿,是金融市場上的一劑毒藥

1、資本市場最重要的目的,是為實體經濟服務。因為離開了實體經濟,資本市場就不會有生產力,也根本無法創造價值。如果說實體經濟是我們人體的話,那麼資本市場就是人體的心臟,它為實體經濟起著供血的作用。

2、讓散戶用槓桿,是金融市場上的一劑毒藥。使用槓桿的整個過程,會導致強烈的正反饋機制,而強烈的正反饋機制則會導致市場系統的不穩定。因此,保證資本市場的穩定性,首先要做的事情是把不理性、不專業的人跟槓桿分開,因為情緒化與槓桿的結合正是導致市場不穩定的根本原因。

3、資產定價的有效性要看兩個方面:

其一是信息的公開性。這是一個決定因素,決定資產定價的有效性。

其二是對已公開信息的科學化分析。這意味著我們應該很科學地去分析已知信息。只有當市場的信息,特別是上市公司的信息充分公開、透明、流通的時候,在投資決策的過程中充分利用科學進行“解碼”,才能讓自由市場找到有效的價格。

4、在投資的世界裡,科學投資的方法論是這樣排序的:邏輯(思考)、科學(驗證)、經驗(判斷)、常識(類比)、感覺(猜測)、隨大流(瞎鬧)。毫無疑問,最後一種是必須有摒棄的。唐代韓愈曰:“行成於思毀於隨”,所謂“思”,就是我們排位第一的邏輯思考,遵循邏輯先行的準則,則事易成,如若因循隨俗、隨大流,則必毀業。

汪義平:讓散戶用槓桿,是金融市場上的一劑毒藥

5、投資的決策過程是綜合考慮未來收益和風險的推理過程。一旦我們事先確定了風險預算,投資就變成了如何在給定的風險預算下讓收益最大化,而風險控制也就變成了如何尋找高收益的風險暴露。尋找風險與迴避風險變成了一回事:尋找高收益的風險暴露亦即迴避或對沖低收益或無收益的風險暴露。

汪義平:讓散戶用槓桿,是金融市場上的一劑毒藥

6、當你的投資額度能直接影響其結果時,你可以選擇相對重倉;當你的投資策略是針對具體事件時,你可以做短期投資。除此之外的重倉和短線都可能是錯誤的。不能直接影響結果的重倉和非事件性的短期投資皆欠科學。

7、按照科學投資的定義,所謂業績好,應該是指“在風險交換收益的過程中,用盡可能低的風險換去儘可能高的回報”;換句話說,“收益風險比”才是業績的同義詞,而不是“收益率”。

8、金錢的時間價值主要來自於以下三個方面:

首先,是社會的創造力。當社會的創造力越強的時候,創造過程對金錢的需求會增加,也因此願意賦予金錢以時間價值,金錢的時間價值就會越高;

其次,是社會的文明程度。如果一個社會非常文明,未來發生動亂、戰爭等“黑天鵝事件”的概率很小,那麼人們對於金錢的時間價值的要求就會降低。

最後一個因素是人的壽命。如果一個社會的人均預期壽命很長,人們會更多的考慮未來而不是及時行樂,在這種情況下,金錢的時間價值往往會比較低。

9、投資當中最大的風險就是誤以為自己瞭解了所有可知和不可知的風險,這是人們過度自信導致的,而帶來的後果往往是毀滅性的。所以,在風險管理的過程中,我們首先要識別可認知和不可認知的風險;對於可認知的風險,應當主動承擔其中好的風險,把壞的風險規避掉、對沖掉;對於不可知的風險,應該通過分散的方式去化解,這是我們對風險管理的基本理解。

10、最好的投資就是通過邏輯推理和數據歸納相結合的辦法,來預測未來的風險和收益,然後通過迴避、對沖和分散等手段來降低風險,同時通過將市場收益和超額收益疊加起來增加收益,從而使得我們的目標函數——收益風險比最大化。

本文節選自大巖資本汪義平博士著作《錢的性格》,該書由三聯出版社出版。

來源:大巖資本(ID:JASPERA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