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不是为了考试,而是为了成为出色的大人

读书不是为了考试,而是为了成为出色的大人

在日剧《女王的教室》(2005)中,有一段流传广泛的经典对白。当小学生问阿久津老师人为什么要读书时,阿久津老师严肃地告诉大家:

人如果失去好奇心和求知欲,就连猴子都不如,就不能称为人。失去好奇心的那一瞬间,人就死了。
读书不是为了考试,而是为了成为出色的大人

的确,如果思想是空白的,肉体便变得匮乏,如行尸走肉。

我们想要学习,是因为深知自身的局限,进而愿意突破这种局限,勇敢地跳出对自我的过度关注,以开放的心态,真正去关注外部世界,看看其他人的生活方式,看看人类之外的天地。

而外部世界这面多棱镜,反而可以帮助我们看见自己,发现自己更多的可能性。

其实,这也是表演的意义。

演员跳出自我,正是在认真走进别人的生命的过程中,实现了自我观照。

读书不是为了考试,而是为了成为出色的大人

交了学费不等于得到学问

学习,不是一种被动的任务,而是我们对自己的主动要求,它的内在动力,便是我们对于世界无尽的好奇心和求知热情。

这种学习的诚意,甚至是需要一些仪式感的,这是对老师和智慧的尊重。比如,每次上课前,都需要早早起床,精精神神进教室,备好笔记本和多支笔(因为常常会写到没有墨水),不迟到,尽量不走神,投入于和老师交流的空气里。

学习应是一种日常的生活方式

学习的前提:专注、意志力、时间的积累

所谓专注,是我们有能力排除一切杂念,专注于眼前、当下的每一件小事,真的去做,去行动。不去等待明天会更好,只想过好今天这一秒。借用天海祐希的话,便是每一天都全力以赴。这是一种向死而生的生活勇气。

不去担忧明天,不去沉溺于某种情绪,不去为生活的外在的琐事胡思乱想,不去过度关注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不去恐惧,勇敢面对。因为情绪是无力的,是障碍,是纷扰,而行动才是有力的。

借由专注这条幽微的隧道,我们将可以跳出自我,真正进入身外的天地,抵达忘我的自由之境。

更重要的是,学习不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是心血来潮,不是浅尝辄止,而是能够真正持久地深入我们日常的生活方式的,变成我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我们主动为之的,是一种为了追求高品质的生活质量的自我要求,每一天,都不可或缺。

我们愿意日复一日,持久地去做,然后依靠时间的积累,一点一点地在重复与渐变中体悟,体悟深藏在漫长劳作中的道,以及这个漫长过程中的无尽艰辛和乐趣。这个时候,好像那些原来的心浮气躁、担忧恐惧,全都不见了。

而当我们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悄然发生改变时,我们的人生,也会跟着发生改变。

因着思想的滋养,我们或许会变得更清醒,更自觉,更自由,以突破肉身的局限、时代的局限和社会的局限。

也会变得更有力量,不再轻易妄自菲薄,而是有勇气和自信去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甚至去感染和影响身边的人们。这,或许才可为我们每一个独特的生命找到一点存在感。

然而,怕只怕,我们生而有涯,学而无涯,醒悟得太晚,来不及好好学习。

进藤光:我们为什么要读书呢?之前老师说过吧,不管怎么学习就算进了好的大学、好的公司也没有任何意义。那么,我们为什么非要读书不可呢?
女王:你们给我好好觉醒吧。还不明白吗?读书,不是非做不可的事。而是想要去做的事。今后你们可能会碰到很多很多你们不知道的事。也会碰到很多你们觉得美好的、开心的、不可思议的事物。这时候做为一个人,自然想了解更多,学习更多。失去好奇心和求知欲的人,不能称为人,连猴子都不如。连自己生存的这个世界都不想理解。还能做什么呢?不论如何学习,只要人活着,就有很多不懂的东西。这个世界上有很多大人好像什么都懂的样子,那都是骗人的。进了大学也好,进了好公司也好,如果有活到老学到老的想法,那就有无限的可能性。失去好奇心的那一瞬间,人就死了。读书不是为了考试,而是为了成为出色的大人。

雯爱娱乐欢迎各位看官的评论和留言!

少儿影视剧《快乐时光记》正在试镜剧中的小演员,欢迎有表演兴趣的在下方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