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院經營效率低 中國電影要做「存量市場」

市場迴歸理性兩極分化嚴重

2018年已經過了一半,反觀2017年,電影市場發展明顯趨於回暖,當年集合明星、顏值的“IP”電影和粉絲電影數量有所減少,依靠炒作和營銷等商業運作的電影數量明顯下降,資本熱錢的炒作和投入也不再瘋狂,市場逐漸迴歸理性。

影院經營效率低 中國電影要做“存量市場”

市場更加包容開放,產品更加豐富多樣,題材亮點包括紀錄片電影、情懷電影、西遊IP等。引進片在中國市場的格局也在改變,例如印度影片《摔跤吧爸爸》、泰國影片《天才槍手》等在中國的表現都超過了本土。

影院經營效率低 中國電影要做“存量市場”

不過專家坦言,中國電影製片業的日子不像前兩三年那麼好過,在這種情況下,還是有很多資金浪費在註定不可能成功的項目上。“如果你能進入優質項目,那就進入優質項目,如果沒有優質項目,寧可去做成本小的院線老大,而不去做炮灰。”

影院經營效率低 中國電影要做“存量市場”

數據顯示,本土電影兩極分化現象非常嚴重,43%的國產影片票房不足百萬,27%的國產片票房不足10萬。產量雖多,但是好片少。2017年本土影片總產量為970部,但只有412部進入院線,其中,過億票房的有54部,票房共計267.7億元,佔比88.9%,而5000萬以下票房的“炮灰電影”只佔到全部票房的6.32%。

此外,影視公司也有兩極分化的趨勢。報告指出,少數的一線影視公司,逐漸形成了各自差異化定位,如國企重視資源整合,民營傳統制片公司佈局泛娛樂生態,互聯網電影企業定位為賦能型公司,明星工作室成為行業創作核心,不過多數小公司則在市場邊緣小打小鬧。

影院經營效率低 中國電影要做“存量市場”

“市場上優質項目少,製片公司多,陣容稍大的電影片尾字幕中的出品方動輒就是十多家。”

一個項目多個公司進入,固然降低了風險,但是也會降低收益,這種追逐優質項目與追逐IP、主創如出一轍,歸根結底是多數製片公司缺乏專業能力和工匠精神,缺乏培養新人和孵化項目的耐心。

影院經營效率低

近萬家影院、逾5萬塊銀幕的體量,中國雖然是世界上最大電影放映市場,但單體影院盈利能力與經營效率卻普遍下降。

報告顯示,2017年全國9504家影院,全年票房收入在5000萬元以上的影院數量僅為15家,與2016年的29加相比降幅達到近50%,而票房1000萬元以下的影院數量佔比高達82.46%。

影院經營效率低 中國電影要做“存量市場”

報告指出,當前大量影院經營方式過於粗放、產品同質化、經營手段單一,缺乏個性化特色和精準的市場定位。同時,市場實際承載能力的提升與市場容量的擴大未能同步,影院上座率長期徘徊在15%左右,大量放映時段閒置。此外,由於當前複雜的資本關係,影院、院線、影管公司、電商、製片方、發行方、軟件商等主體多元,票房結算週期延長,利益分配不盡合理,影響行業整體利益。

業內人士認為,下一步影片放映市場的風口在於覆蓋市場的空白點,目前影院的資源配置不均衡,全國有350個縣沒有實體影院,覆蓋人口7000萬。過往,觀看露天電影是眾多村民的文化“盛宴”。然而,隨著農村經濟發展,電影放映技術和設備更新,電影內容日漸豐富,原有的室外流動放映單一模式已不再能滿足農村群眾對看好電影的追求,流動放映轉為固定點位放映將是農村電影放映的一種轉變趨勢。

影院經營效率低 中國電影要做“存量市場”

此外,過去十多年中國電影市場是依靠增量來促進總量增長,而接下來應該依靠存量增長來推動可持續發展,因此,影院個體內生動力、精準分眾和經營能力,是未來的市場風口所在。

(本文數據來自於《2018中國電影產業研究報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