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小學,你有沒有被老師教育過?看看青島這位老師怎麼說

孩子上小學,你有沒有被老師教育過?看看青島這位老師怎麼說

老師,自己的事情請自己做!

一名家長因為老師要求家長輔導學生作業而謾罵老師的視頻一夜之間火了。學校隨之發表的說明似乎也火了。從學校的說明裡我才知道,原來還有“全國各地”的人通過不同方式謾罵該老師,這不由得讓我深思。記得我曾經跟學生講過,如果有一個人說你不好,可能是他不好,如果所有人都說你不好,那就應該想想自己是不是真有問題。

為何一名家長的謾罵能引起一素不相識的人的遙相呼應?我覺得肯定不僅僅是湊熱鬧這般簡單。

孩子上小學,你有沒有被老師教育過?看看青島這位老師怎麼說

當下,老師通過QQ群、微信群,或者電話,群發來短信給班裡每個家長佈置各種預習、聽寫、簽字、手工、作文的事情已經非常普遍。有人調侃,老師除了每天給孩子佈置作業,也要給家長佈置作業,除了檢查孩子的作業,還要檢查家長的作業,除了批評孩子沒完成作業,還要批評家長沒完成作業。據說現在因為這個,鬧得很多家庭雞犬不寧,成了家庭不安定因素,甚至有不少家長在輔導孩子之後性情大變變得狂躁不安的。

這讓我回憶起我小學時候的求學時光,那時絕大多數人寫作業是要靠自己完成的,一來通訊條件達不到,二來家長有心無力,因為不少家長是文盲。

據說現在的學校有很多怪現狀,最近就聽了兩則:一是老師要求家長檢查孩子的背誦,如果週一背不過的,家長要到學校來說明情況;二是學生在校違反了紀律,老師在黑板上寫下違紀學生的姓名,通報到了家長群,並要求相關學生家長回覆,以表明自己看到了。

這是我身邊朋友的真事。

作為一名教師,我對有關同行的不專業,表示震驚。這句話沒有任何調侃的成分。

何為專業?百度上這樣解釋的:專業是指人類社會科學技術進步、生活生產實踐中,用來描述職業生涯某一階段、某一人群,用來謀生,長時期從事的具體業務作業規範。而在我看來,專業,具有的最大特點應該是不可隨意取代。

舉個例子,醫生給病人看病,通常情況下,大部分病人都會“遵醫囑”,鮮有人會跟醫生討價還價:我是不是吃另一種藥,是不是多吃或少吃幾片……在這裡,醫生表現的就是作為專業人士的權威性。

回過頭來看我們的老師,有沒有專業性?我覺得要打一個大大的問號。如果人人都能取代老師,隨便一個家長就可以做老師,那麼我們老師的專業性體現在哪裡?

先從上文提到的兩件事說起。

孩子背不過課文,這是常有的事情,有的孩子天生慢半拍,你要家長去學校跟你說明什麼?告訴你他生的孩子笨還是要怎麼樣?至於孩子違反紀律的,且不說發在家長群會不會引起家長的反感,一旦引起了家長的反感,後面的工作會不會繼續配合老師?從另一方面講,有事沒事找家長,大事小事找家長,是不是從另一方面說明了教師的無能?除了找家長,別無他法了?

孩子上小學,你有沒有被老師教育過?看看青島這位老師怎麼說

再回到佈置作業這件事上。

老師給家長佈置作業的理由似乎非常充分:學校僅是孩子整個生活的一小部分,學校教育必然只是孩子教育的一個組成部分,需要家長配合天經地義。不過,學校要求家長幫助教育小孩尊重老人、熱愛生活、講禮貌等等,都沒有問題。在品格與道德等方面,家長的言傳身教的作用與價值大過學校的灌輸,這對每一個家庭,也是可行的,但是,在文化教育方面,學校要求家長輔導卻是不合理的,文化教育應由學校負擔。專業性的東西,就應該由專業人士承擔。起碼,在我看來,如果有家長鬍亂教我的學生答題規範,我恐怕會跟他急——別給我教歪了!而作為一名未成年人,分辨能力很差,可塑性很強,這個時候如果有人亂教,恐怕會讓孩子無所適從。比如經常有學生問我政治歷史學科的問題,一旦我拿不準的,我絕對不會亂講,我會立刻告訴學生,這個問題我拿不準,去問相關學科老師吧。

孩子上小學,你有沒有被老師教育過?看看青島這位老師怎麼說

更為重要的是,給家長佈置作業,讓家長輔導功課,這對家長提出了過高的要求。現在小學三四年級的教學內容,有些已經需要動動腦筋,轉上幾個彎,學生家長素質必然存在差異,有些家長能夠解決,但對於另外一些家長,很可能超過了他們的能力。這個時候,輔導、幫助預習的要求已經帶有歧視性意味,對於家庭文化素質不高的學生並不公平。以我自己為例,有時看到孩子的數學題,我會本能地想到設未知數,然而卻不能使用,我就有些傻眼,要好好想想怎樣才能在孩子能接受的前提下給孩子講明白。 不謙虛的講,我並非笨人,求學時代成績也算尚可,尚且有如此感覺,何況很多家長高中都沒念過,這是不是有些強人所難了?

而且,在國家的教學規範上,並沒有家長的強制性義務,但對老師的教學內容卻以教學大綱提出了明確的規定。也就是說,即使在家長不配合的情況下,老師也有義務完成教學任務。

孩子上小學,你有沒有被老師教育過?看看青島這位老師怎麼說

實際上,家長對此並不是沒有怨言。學校的存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這種社會分工的要求,如果家長如此萬能,語文作文、英語聽寫、數學題目都能解,那還要學校幹什麼呢?但現實之中,沒有家長敢於對此提出異議。其實就是敢怒不敢言罷了。說到英語,我的英語就不好,將來也肯定輔導不了孩子,如果英語老師讓我輔導孩子,我肯定會罵孃的。

教師把作業佈置給家長,讓家長幫著批改、輔導,本質上,是對自己工作的轉移。當家長進行了輔導之後,大多數難點與困難點,已經在家裡被解決掉了,老師在課堂上的工作就會更加輕鬆,所以,這種工作,實際上是把工作轉移給家長。換句話說,如果家長把孩子都教會了,還要老師幹什麼?

我們從小教育學生,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現在,我們是不是也應該號召一下我們的老師,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