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站练兵,非袁不可,北洋新军是怎么成为了袁世凯的私人武装?

近代中国,北洋军阀这个词不容回避。从1912年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大总统至1928年国民党军队进入北京为止,北洋军政府在中国的混乱统治持续了16年。而北洋军阀的主体起自北洋新军,其前身是1895年袁世凯在天津一铁路站附近练的新建陆军,史称小站练兵。

小站练兵,非袁不可,北洋新军是怎么成为了袁世凯的私人武装?

北洋军阀

新建陆军作为中国陆军军制转型的第一个成品,在其后的历史中发挥了难以估量的巨大影响,做为新军的主理人,袁世凯也让自己的名字写进了后来的每一个历史事件,无论是戊戌变法、庚子之变、立宪运动、辛亥革命、建立民国,哪里都少不了他的身影。

乱世拥兵,进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退可以安居地方,自成一国,而这支清朝最强大的武装力量竟然交由一个袁世凯前去负责,当然不会是因为他溜须拍马,攀权附贵的本领。

袁世凯曾两次参加乡试,未能高中,于是决定投笔从戎,投奔了山东的吴长庆,就此开始了他显达的仕途。

小站练兵,非袁不可,北洋新军是怎么成为了袁世凯的私人武装?

袁世凯

1882年,朝鲜在日本的支持下发生兵变,初创的北洋舰队与吴长庆的陆军一同前往半岛平叛,袁世凯时任吴长庆军营务处,几乎一手平乱,从此崭露头角。平叛之后的朝鲜军务不振,袁世凯防微杜渐,开始练兵自卫,参与朝鲜防务。1884年朝鲜国内亲日派再度勾结日本,发动政变,袁世凯当机立断,亲自带兵镇压,将日本势力逐出朝鲜,延缓了日军染指东北亚的时间。

这两次雷厉风行的平乱,使得袁世凯在清朝及朝鲜的朝堂上声望日隆,同时,这些实绩帮助这个并无资历年仅26岁的吴长庆营中幕僚竟然能够在清朝的藩属国朝鲜做起了政从己出的监国钦差。

甲午前的朝鲜,其政局甚至比中国更为险恶,中国虽然积弱落后,但毕竟是当时亚洲名义上的第一大国,在地缘政治中有着相当的影响力,巨大的农业经济体量,疆域面积,人口数量虽然不能帮助清廷在外战中获胜,但也足以让任何列强鲸吞中国的想法难以实现。然而朝鲜偏居半岛一隅,经过两次政变后,政治动荡,军事落后,夹杂在老大哥清朝和东亚新势力日本之间,本已举步维艰,俄美还在虎视眈眈,俄人要地,华府逐利,英法也因为美国势力日渐深入西太平洋,而开始重视在朝的利益,一时间虎狼环伺,都盯着朝鲜这块大肉,自然袁世凯作为宗主国的驻朝大臣也就成为了列强最想拔去的一颗钉子。

小站练兵,非袁不可,北洋新军是怎么成为了袁世凯的私人武装?

袁世凯在朝鲜

袁世凯初到朝鲜才23岁,区区两三年就形成东事非袁不可的局面,主要依靠三大特质:

其一,他手握重兵,亲自操练的朝鲜亲军采用德式操法,欧美装备,共计5500人,这种近代陆军甚至在当时朝鲜的宗主国中国都还未出现。

其二,整理朝鲜财政,加强海关税收,使得政府收入大增。

其三,袁世凯在朝十二年,深谙洋务,在与列强的政治外交周旋中游刃有余。

袁世凯的事业从朝鲜起步,甲午前夕,大势已去,他也从朝鲜侥幸逃回,但这十二年的海外历练却帮助他奠定了后来飞黄腾达的基础。

清朝入关时,共有八旗兵六万有余,加上汉军八旗,蒙古八旗最多不过15万,而那时关内则有定居人口上亿,15万怎么可能鲸吞九州,于是清朝在入关后沿用了明朝所用的卫所制度,各地保留明时期的职业军人改称绿营,作为地方防卫力量。三藩之乱以后,绿营受到当权者猜忌,清廷开始用文人节制各级军事长官,将不知兵,兵不知将,军事上的腐化从绿营传染逐渐到满蒙军队,以至于太平天国兴起时清军一触即溃,一溃千里。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清廷开始放权给地方汉族官僚,允许编练新军,曾国藩的湘军,左宗棠的楚军,李鸿章的淮军,张之洞的自强军相继出现,然而无论是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还是张之洞,他们都是根正苗红的科举出身,行军打仗时依旧戴着顶戴花翎,更多的是带兵而非练兵,所编练的士卒仍是冷兵器时代军队的代表。只有袁世凯是这批练兵人中弓马娴熟,穿军装扎皮带,下操场喊口号的实际操练人。

小站练兵,非袁不可,北洋新军是怎么成为了袁世凯的私人武装?

旧式清军

小站练兵因为练的不是旧式军队,采用德式操法,虽然仍是简单的稍息立正列队敬礼,枪上肩,正步走,跑步走等项目,但对于当时的国人来说也是闻所未闻,因此教员必须是外国人,当时的总教员是德国人汉纳根,汉纳根曾与丁汝昌刘步蟾血战黄海,也算是清廷的老相识了,所以被委以练兵的重任。但是汉纳根固执的日耳曼性格确使得不熟悉德国人的首任练兵负责人胡橘棻难以接受,不到几个月就请辞而去。

这时甲午战争接近尾声,海陆两军近乎同时全军覆没,京师以北再无防务,练兵的需求迫在眉睫,于是深悉外事的的袁世凯自然当仁不让。

小站练兵,非袁不可,北洋新军是怎么成为了袁世凯的私人武装?

小站练兵

他的就职也得益于朝野内外的一致推荐,且不说他的老大哥李鸿章,就连位列东南三督的刘坤一、张之洞、军机大臣李鸿藻、翁同龢、恭亲王、庆亲王、荣禄等人也同时举荐。我们不难发现,这其中有好几组矛盾极深,水火不容的政敌,李鸿章和翁同龢,恭亲王和庆亲王甚至都相爱相杀了一辈子,能获得这些人的举荐,自然也是因为袁世凯出色的军务能力以及出彩的实际业绩。

可以说小站练兵非袁不可的局面源于袁世凯在朝鲜的经历,深挖下去,我们可以归纳出以下几点:

第一,起自行伍,作为职业军人拥有行军打仗的实际经验。

第二,在朝鲜亲自操练过新军,熟悉德式操练方法,参与操练细节,这也是袁世凯有别于其他地方大员操练新军的地方。

第三,深谙外事,知己知彼,能有效与外国人沟通。

第四,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受到朝野内外一致举荐,避免了各派系之间的倾轧掣肘。

在当时的中国,袁世凯的专业素养无人能出其右,这也使得袁世凯一举获得了清末最强武装的控制权,为他后来成为窃国大盗,窃取革命果实提供了条件,这无疑是历史发展的无奈和遗憾。

小站练兵,非袁不可,北洋新军是怎么成为了袁世凯的私人武装?

北洋军阀割据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