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华县蕴空山崇祯皇帝“悬棺之谜”

蕴空禅院位于今华县大明镇镇政府西南约六公里的蕴空山北麓,相传是东汉时期建造,当时名曰:“云寂寺”。

揭秘华县蕴空山崇祯皇帝“悬棺之谜”

“蕴空山”、“蕴空禅院”的“蕴空”之由来,当从大清康熙年间的普乾和尚说起。普乾和尚,明朝亡国之君崇祯皇帝朱由检的三皇子——朱慈琅,普乾是他出家后的法号。

揭秘华县蕴空山崇祯皇帝“悬棺之谜”

始建东汉,这里是我国早期的一国两制所在地,传说明崇祯四太子,自明亡后,全家遭难,唯有他一人幸存。逃难至此,潜身佛门,修身待机,是为普乾禅师。

揭秘华县蕴空山崇祯皇帝“悬棺之谜”

因他素有"生不做清臣,死不沾清土"的誓愿。在他亡故后,他的弟子们便选择风水墓地,将他的棺木用铁锁悬挂在半空中。

所以有"蕴空禅院看悬棺"的说法。其实这种说法是有根据的,现在这里的乡村叫大明乡,据说很多村里人还保留着南方的生活习俗和口音。

揭秘华县蕴空山崇祯皇帝“悬棺之谜”

1644年,清军攻入北京,明朝灭亡,时年7岁的朱慈琅流落民间,隐姓埋名,以图日后反清复明。后在山西太原兴县敢福寺剃度出家,十五岁时受戒于五台山世崇和尚,三十岁游方来陕,三十一岁讲经于华州龙耳山国明寺,后来到云寂寺主持,为云寂寺三十四代法师,待机复明。因大清对其追杀,故对大清有极大仇恨,素有“生不复明国,死不沾清土”之誓愿。

揭秘华县蕴空山崇祯皇帝“悬棺之谜”

康熙平定三王之乱后,查清普乾同吴三桂暗中勾结反叛诸事,派兵围剿,普乾逃离,坐化圆寂于一石壁之下,时年四十二岁。其弟子按照师父的遗嘱,选定风水墓地将其棺木用铁索悬在精心构筑的大墓中,且四周不着土,最后惟留墓门收顶密封,以此为葬。

揭秘华县蕴空山崇祯皇帝“悬棺之谜”

久而久之,墓门则成为后世虔诚信徒或四方游客祭扫、观光“悬棺”之处,故有“蕴空禅院看悬棺”之说流传于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