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居火星?到底能不能實現,看看就知道,科技改變世界

8

移居火星?到底能不能實現,看看就知道,科技改變世界

最近,NASA公佈了他們自2014年啟動的3D打印火星棲息地大賽的獲獎方案,讓人類移居火星這件事兒又多出了幾種更可行方案。

之所以說“更可行”,是因為這次評選的,可不僅是天馬行空的理念,而是來真的

建築效果圖、材料技術、結構部件等都是此次比賽的考核因素,而且NASA要求參賽選手必須使用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軟件繪製方案。這一建築工程領域的全新工具的應用,意味著所有方案從建築結構到內部機電設備搭建等,都必須符合實際建設要求。

來看看NASA幫你們的曾曾曾孫挑選的五個最佳方案吧。

(本次獲選的五個方案,分走了10萬美元獎金)

第一名:Zopherus

獎金:$20,957.95

移居火星?到底能不能實現,看看就知道,科技改變世界

Zopherus是本次拿走最多獎金的方案,以蜜蜂築巢、蜘蛛織網為靈感。

一臺形似蜘蛛的大型打印機,會在著陸火星後尋找一塊最適宜建造的場地,而後在其內部完成整個小建築的打印。當完成一所小房間後,它只要“起身”,向旁邊挪幾步,就可打印另一所房子。

移居火星?到底能不能實現,看看就知道,科技改變世界

體內正“孕育”著一座小房子的打印機

由於所有房間的打印都是在機器內部完成,讓整個建造過程可以不收火星外部環境影響。另外,這一方案讓所有活動空間如蜂巢一樣,互相聯通,是所有獲獎方案中唯一將每個單獨打印出的建築串聯起來的方案。

移居火星?到底能不能實現,看看就知道,科技改變世界

大概,考慮到在這樣陌生的外太空,人類會更渴望聚居吧。

第二名:AI. SpaceFactory

獎金:$20,957.24

移居火星?到底能不能實現,看看就知道,科技改變世界

AI SpaceFactory的創作團隊花了很大篇幅強調,從結構、用料、內部空間分配各方面來看,上窄下款的圓柱體是最合適的建築形體。

移居火星?到底能不能實現,看看就知道,科技改變世界

各層分工明確,互不干擾

另外,這一方案的最大特點,是通過內外“雙層蛋殼”的設計,來應對火星上的極端天氣帶來的壓力和結構應力問題。

移居火星?到底能不能實現,看看就知道,科技改變世界

第三名:Kahn-Yates

獎金:$20,622.74

移居火星?到底能不能實現,看看就知道,科技改變世界

Kahn-Yates的外殼設計很具有特點。他們也為棲息地設計了多層外殼,最外層光滑的表面可應對火星上的風沙,而裡層通過一些鏤空,讓更多光線能進入內部。

移居火星?到底能不能實現,看看就知道,科技改變世界

也正是因為這樣的設計,Kahn-Yates表示,他們的方案非常適合種植。而且,透過這些空洞,還能看到外面是否有危險靠近。

第四名:SEArch+/Apis Cor

獎金:$19,580.97

移居火星?到底能不能實現,看看就知道,科技改變世界

如果說Kahn-Yates的設計是為了讓更多光線進來,那SEArch+/Apis Cor則在想“要有光,但不要有輻射”。

移居火星?到底能不能實現,看看就知道,科技改變世界

通過各種精心測算(此處省略具體測算方法),他們選擇用一個造型酷似悉尼歌劇院的外殼,包裹核心活動空間,讓居住期內的人可以在享受自然光的同時,免受各種輻射危害。

移居火星?到底能不能實現,看看就知道,科技改變世界

不明覺厲的測算過程之一

第五名:Northwestern University of Evanston

獎金:$17,881.10

移居火星?到底能不能實現,看看就知道,科技改變世界

第五個方案是個十分簡單的建造方案,通過他們設計的可膨脹艙體,讓3D打印機能輕鬆打印出一個簡易的居住艙。

移居火星?到底能不能實現,看看就知道,科技改變世界

不過,這一方案的明顯缺點,就是AI. SpaceFactory團隊想回避的:半球體的建築造型,因為這種形態會造成很多內部空間浪費。


上述五個獲獎團隊還沒有真正結束他們的火星建造之旅。

在NASA這次比賽中,要贏取後續的200萬美元獎金,獲選團隊要將他們的方案以1:3的比例,通過3D打印方式,實際建造出來。

因為,NASA在大賽介紹中說到,此次比賽不僅是為了在火星建造棲息地,更是為了推進建築技術發展,以尋找在地球或其他地方建造可持續住房的更多方案。

所以,知道這次比賽為什麼這麼認真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