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来自北邮学子的信:解读数字经济新思维(文末有福利)

文|BingChan 编辑|Joshua

中文共4425字 5分钟可读完

一封来自北邮学子的信:解读数字经济新思维(文末有福利)


区块链这个行业,从来不缺“专家”,只要你经常跑会,就能看到数不尽的专家在讲座,在科普,在不停的介绍自己的项目。

可是跑完大大小小的会,收完一张又一张的名片,真正能能被称之为干货,被人记住的有多少?能够给小白入门科普的有用文章又有多少?对于普通群众来讲,大部分时候,参加某场/某几场会只是过眼云烟,区块链究竟是什么?好像依然说不清道不明。项目换了一拨又一拨,有人深陷其中,有人隔岸观火。但对于普通群众来讲,他们需要的不是形式,而是真正能让人理解并有感悟的内容。如果这时候有一本不需要专业基础就能让人读懂并且思考的读物,岂不是再好不过?


前阵子,笔者万分有幸读到了一本非常适合小白阅读的区块链书籍-《区块链-数字经经济新势能》,作为一个技术盲的文科生,拿到书后不仅扎扎实实读完了所有篇章,还意犹未尽,真的是佩服作者能将如此艰涩的话题讲的直白而且有趣。苏拓曾经就职于中央结算公司对互联网,金融科技等数字经济领域有长期的追踪和研究。但是他同时也很谦虚,说自己只是一个对区块链感兴趣的普通人。话虽如此,但那么多感兴趣的人,谁又能写出这么多干货呢?作为一个普通读者,带着好奇心和崇拜感,和这位温文尔雅的作者聊了聊。

一封来自北邮学子的信:解读数字经济新思维(文末有福利)

(书的封皮很简洁,有种上学时候的参考书既视感有木有哈哈)

下面留来听听作者自述吧

Why-怎么就写了一本书

从不以为然到坚定信仰


我接触比特币和区块链的概念应该还算是比较早,但是最初并没有觉得这项技术有什么特别之处,甚至多少有点不以为然,但是我当时非常清楚这种不以为然是以“不甚了解”为前提的,自己深知对于区块链的认识是一种非常懵懂的认识。

2015-重要转折点


2015年之前,我阅读了不少相关书籍和文章,这些早期的文字多多少少有点过于概念化,总感觉没有讲透,直到有一段时间我再次反复研读了中本聪的比特币白皮书原稿,我开始成为中本聪和比特币的粉丝,然后又成为区块链的坚定信仰者。


2016-概念风靡期


2016年,区块链领域有两个非常引人瞩目的现象。一是区块链的概念开始被主流机构接受,英国政府、中国央行、香港金管局以及DTCC、欧清所等知名金融机构陆续公开发布了对于区块链的战略考虑等,2016年底国务院发布的《“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也出现了“区块链”的字眼,区块链的概念一度风靡,成为不少机构信息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加密货币币价高企、ICO野蛮增长,这种最初看起来颇有新意和惊喜的募集方式,由于缺乏必要的市场约束机制,最终偏离了初心,沦为快速圈钱的手段。

2017-冷静思考期


2017年初,坊间出现了很多混杂的声音,有向区块链要生产力的,有指责比特币新型庞氏骗局的,有质疑区块链缺乏杀手级应用的,有抨击反思ICO融资方式的,而且这些观点愈演愈烈。我用化名参与了不少讨论和争论,但总感觉那段时间有不少心机不纯者过于神话区块链的概念,也感觉很多技术人员对于区块链如何落地应用的迷茫以及随之而来的对于区块链理念的质疑。区块链的概念确实相对复杂、抽象,难以理解和领会,我自认为是一个独立的研究者和思考者,面对各种嘈杂的声音,我有分享自己对于区块链的观察和理解的想法。最终在2017年5月我下定决心开始写这本书。


作者其人

苏拓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网络与交换国家重点实验室,现在服务于交易商协会。

从通信到金融科技-走过的路


作为全国top理工名校,北邮在通信、计算机、互联网领域相对有优势,而网络与交换国家重点实验室一直以来就活跃在互联网研究领域的最前沿,在校期间我的主要研究方向是无线传感器网络领域,如AD-HOC网络、嵌入式操作系统等,现在来说属于IOT(物联网)的范畴。

我先后在中央结算公司和交易商协会两家机构从事信息科技工作。这两家机构都服务于银行间市场,银行间市场是我国面向合格机构投资者的重要金融市场,包括债券、同业拆借、票据、外汇、黄金、衍生品等六个子市场。很多人认为银行间市场是区块链一个非常理想的应用场景。

来自笔者的小问题之一:价值互联网&区块链


Q:您在书里也提到过价值互联网。安德烈亚斯也说过We use money to communicate value to each other, to express to each other how much we value a product, a service, a gesture. (我们通过金钱衡量价值,向彼此表示我们如何衡量一个产品,服务或者动作的价值)那么在价值互联网中,区块链是否可以被视为具备金钱属性的技术?如何理解更加准确?

A:价值互联网是区块链众多概念中最吸引人眼球的一个,人们可以基于区块链实现点对点价值的转移,这是一个非常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创新,而且已经得到了全世界范围的认同和应用。

举例来讲,纽约有接受加密货币作为学费的幼儿园;土耳其发生过用比特币支付球员转会费的情况;日本使用比特币支付百万级美元房子的交易;而欧盟国家更是对比特币广泛应用且接受。

从技术角度来说,基于区块链的比特币等加密货币是非常干净的支付体系。不少国家也在借鉴这种思想研发国家法定数字货币,从这点来说比特币的开创性意义再怎么强调也并不为过。

2018年以来关于加密货币是不是金钱的讨论已经越来越少了,经过残酷洗礼的用户已经很少再敢将加密货币看做金钱。现在圈内更喜欢用通证的概念,通证经济炒的非常火热,这个翻译确实显得很高档,但是我觉得通证也好,代币也罢,实际上只是区块链平台的记账账本,或者说一种激励方式。代币的价值取决于这个区块链平台生态的价值,生态的价值怎么确定,或许可以简单想想这个区块链平台能做什么?属于哪个领域?现有商业机构的运行情况?行业有多大市场规模?社群(用户)发展情况如何?等等。市场上出现了不少虚无缥缈的空气币,其最大的原因无非是这个区块链平台不能提供任何价值,甚至只有概念吹嘘没有实际产品。加密货币领域除了要进一步加强基础架构研发、应用场景探索等工作外,还需要进一步健全约束、评价机制,加强合规建设,注意做好信息披露,切实做好投资者的宣传引导,有效发挥社区的作用。

来自笔者的小问题之二:怎么研究非主流加密货币?


Q:之前看过一些财经类的视频节目及分析,有些学者认为真正有价值的加密货币仅仅有几个:比特币,以太币,瑞波币及EOS。但是在您的书中,您提到了一个观点:排名前二十,甚至前三十名的加密货币都有技术,有主张并且值得研究;那么您觉得在这些排名不那么靠前的加密货币中,有哪些值得研究的方向?

A:某款加密货币是否有价值,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这个问题还是交给市场来回答。我想阐述的并非某款加密货币是否有价值,我想强调的是区块链技术最初来源于加密货币,各种加密货币的实践有助于区块链框架体系的不断充实和完善,加密货币并非洪水猛兽。

举个栗子


比如说大家最近都很关注的华住用户数据兜售事件,这个事件引起了极大的关注,若是对标欧洲2018年5月25日通过的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eneral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简称GDPR),华住可能将面临相当严厉的处罚。这次事件和前期发生的“永恒之蓝”的事件不同的是黑客更愿意收取的并非比特币而是门罗币,因为比特币每笔账都是公开的,交易是可以被追踪的,这对于不法分子来说太不安全了。

门罗币则不然,门罗币采用环签名的技术,具有不可追踪性,属于一种暗黑币。诚然,不法分子确实喜欢暗黑币,但是实际上很多担心商业机密被泄露或者不希望被广告等骚扰信息打扰的人也很青睐暗黑币,实际上暗黑币在数据安全、隐私保护等方面的探索对于未来区块链在商业领域的应用是具有参考意义的。

币圈竞争非常的惨烈,在全球化格局,一款没有特色、没有创新的加密货币生存概率极低,单纯的山寨币就根本没有生存空间,加密货币要想生存就必须有核心竞争力,如共识机制上的创新、数据加密机制上的创新、技术架构上的创新、挖矿模式上的创新、应用场景上的探索、社区建设上的努力等等。

加密货币领域是推动区块链发展的重要力量,币圈和链圈的刻意切分对于保护“韭菜”和聪明的推动区块链商业应用是有益的,但是完全没有必要矫枉过正,谈“币”色变,我想强调的是区块链从业者还是需要关注、学习、研究各种加密货币的运行原理。

来自笔者的小问题之三:区块链地域分布及人才发掘


Q:看过您书中的主要城市区块链行业分析之后,您觉得作为媒体,应该把关注点放在哪些城市?对于资源优势不太明显的二三线城市而言,您觉得人才优势应该如何发掘?

A:数字经济具有高度聚集性的特点,先发、规模优势非常明显,国内已经初步形成了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四大互联网重镇,可以看到国内绝大部分的创新都发生在这些区域。这些城市或多或少都具有人才储备丰富、天使投资活跃、创业文化浓厚、孵化产业成熟、政府政策支持、国际交流便利、宜居(如气候、医疗、子女教育等)等特点。这些区域聚集了大量极具创造力和创新力人群,是最有可能在区块链领域取得突破的城市,我相信这几个城市肯定是你们关注的重点。当然,南京、武汉、成都还有西安等城市也有成为互联网创业、创新热土的潜力。

总体来说二三线城市想在数字经济领域取得成绩,需要做大量耐心细致的工作,绝不是招商、建楼、抢人三板斧就能解决的。需要在人才、工商、孵化、税收、子女教育等各种政策要给予持续的、必要的支持,,不能让创业者、创新者陷入“事难办,脸难看”的境地,要倡导敢于创新的文化,最终的目标是培养形成自成体系的创业、创新生态。这个工作非常系统性,难度系数也高。贵阳最近几年以大数据为突破口在数字经济领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是可以借鉴的范例。

除了上述国内情况,实际上区块链领域全球化的格局非常明显。单纯的Copy to China在这个时代已经过时,大家非常关注旧金山湾区的产品,会注意倾听纽约湾区的声音,很多区块链团队都是跨国界运作的,瑞士、东京、新加坡等城市都非常值得关注。

我注意到你们会关注海外的声音,也采访了过一些美国、俄罗斯等国家区块链行业的从业者,这是趋势。

荐书

Q:是否可以为非技术背景的朋友们推荐几本比较经典且易懂的区块链读物?

A:首先是推荐自己这本书啦!作为一名在金融行业供职十余年的信息技术人员,我深刻的感受到了区块链对于金融科技和数字经济的冲击,本书就是我对区块链的研究、思考和理解总结。


对区块链三方面的理解

揭秘加密货币的理论基础

描绘区块链各行各业应用探索

新思维勾勒数字经济新蓝图”三个方面入手分享我对区块链的理解

对初学者的推荐

《区块链:从数字货币到信用社会》 长铗&韩锋

《数字货币时代: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和未来》 布莱恩.凯利

《区块链新经济蓝图及导读》 梅兰妮.斯万

《虚拟货币革命:比特币只是开始》 野口悠纪雄


想深入了解商业实践的童鞋

《IBM商业价值报告:区块链》

人民大学杨东老师的《链金有法:区块链商业实践和法律指南》

威廉.穆贾雅《商业区块链:开启加密经济新时代》

唐塔普斯科特《区块链革命》

(本文为受访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其供职单位的意见)

福利来啦!

重头戏来了!说了这么多,我知道你们都想看书啦!所以,我们决定给读者朋友们一个小福利,就是:线上集赞赠书!

操作方式很简单:发布我们的文章到您的朋友圈,集满49个赞之后截图发给我们的客服小朋友,前30位读者可以得到我们的免费赠书!

(不过你们还是得出个小小的邮费)

客服小朋友的二维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