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來自北郵學子的信:解讀數字經濟新思維(文末有福利)

文|BingChan 編輯|Joshua

中文共4425字 5分鐘可讀完

一封來自北郵學子的信:解讀數字經濟新思維(文末有福利)


區塊鏈這個行業,從來不缺“專家”,只要你經常跑會,就能看到數不盡的專家在講座,在科普,在不停的介紹自己的項目。

可是跑完大大小小的會,收完一張又一張的名片,真正能能被稱之為乾貨,被人記住的有多少?能夠給小白入門科普的有用文章又有多少?對於普通群眾來講,大部分時候,參加某場/某幾場會只是過眼雲煙,區塊鏈究竟是什麼?好像依然說不清道不明。項目換了一撥又一撥,有人深陷其中,有人隔岸觀火。但對於普通群眾來講,他們需要的不是形式,而是真正能讓人理解並有感悟的內容。如果這時候有一本不需要專業基礎就能讓人讀懂並且思考的讀物,豈不是再好不過?


前陣子,筆者萬分有幸讀到了一本非常適合小白閱讀的區塊鏈書籍-《區塊鏈-數字經經濟新勢能》,作為一個技術盲的文科生,拿到書後不僅紮紮實實讀完了所有篇章,還意猶未盡,真的是佩服作者能將如此艱澀的話題講的直白而且有趣。蘇拓曾經就職於中央結算公司對互聯網,金融科技等數字經濟領域有長期的追蹤和研究。但是他同時也很謙虛,說自己只是一個對區塊鏈感興趣的普通人。話雖如此,但那麼多感興趣的人,誰又能寫出這麼多幹貨呢?作為一個普通讀者,帶著好奇心和崇拜感,和這位溫文爾雅的作者聊了聊。

一封來自北郵學子的信:解讀數字經濟新思維(文末有福利)

(書的封皮很簡潔,有種上學時候的參考書既視感有木有哈哈)

下面留來聽聽作者自述吧

Why-怎麼就寫了一本書

從不以為然到堅定信仰


我接觸比特幣和區塊鏈的概念應該還算是比較早,但是最初並沒有覺得這項技術有什麼特別之處,甚至多少有點不以為然,但是我當時非常清楚這種不以為然是以“不甚瞭解”為前提的,自己深知對於區塊鏈的認識是一種非常懵懂的認識。

2015-重要轉折點


2015年之前,我閱讀了不少相關書籍和文章,這些早期的文字多多少少有點過於概念化,總感覺沒有講透,直到有一段時間我再次反覆研讀了中本聰的比特幣白皮書原稿,我開始成為中本聰和比特幣的粉絲,然後又成為區塊鏈的堅定信仰者。


2016-概念風靡期


2016年,區塊鏈領域有兩個非常引人矚目的現象。一是區塊鏈的概念開始被主流機構接受,英國政府、中國央行、香港金管局以及DTCC、歐清所等知名金融機構陸續公開發布了對於區塊鏈的戰略考慮等,2016年底國務院發佈的《“十三五”國家信息化規劃》也出現了“區塊鏈”的字眼,區塊鏈的概念一度風靡,成為不少機構信息化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二是加密貨幣幣價高企、ICO野蠻增長,這種最初看起來頗有新意和驚喜的募集方式,由於缺乏必要的市場約束機制,最終偏離了初心,淪為快速圈錢的手段。

2017-冷靜思考期


2017年初,坊間出現了很多混雜的聲音,有向區塊鏈要生產力的,有指責比特幣新型龐氏騙局的,有質疑區塊鏈缺乏殺手級應用的,有抨擊反思ICO融資方式的,而且這些觀點愈演愈烈。我用化名參與了不少討論和爭論,但總感覺那段時間有不少心機不純者過於神話區塊鏈的概念,也感覺很多技術人員對於區塊鏈如何落地應用的迷茫以及隨之而來的對於區塊鏈理念的質疑。區塊鏈的概念確實相對複雜、抽象,難以理解和領會,我自認為是一個獨立的研究者和思考者,面對各種嘈雜的聲音,我有分享自己對於區塊鏈的觀察和理解的想法。最終在2017年5月我下定決心開始寫這本書。


作者其人

蘇拓畢業於北京郵電大學網絡與交換國家重點實驗室,現在服務於交易商協會。

從通信到金融科技-走過的路


作為全國top理工名校,北郵在通信、計算機、互聯網領域相對有優勢,而網絡與交換國家重點實驗室一直以來就活躍在互聯網研究領域的最前沿,在校期間我的主要研究方向是無線傳感器網絡領域,如AD-HOC網絡、嵌入式操作系統等,現在來說屬於IOT(物聯網)的範疇。

我先後在中央結算公司和交易商協會兩家機構從事信息科技工作。這兩家機構都服務於銀行間市場,銀行間市場是我國面向合格機構投資者的重要金融市場,包括債券、同業拆借、票據、外匯、黃金、衍生品等六個子市場。很多人認為銀行間市場是區塊鏈一個非常理想的應用場景。

來自筆者的小問題之一:價值互聯網&區塊鏈


Q:您在書裡也提到過價值互聯網。安德烈亞斯也說過We use money to communicate value to each other, to express to each other how much we value a product, a service, a gesture. (我們通過金錢衡量價值,向彼此表示我們如何衡量一個產品,服務或者動作的價值)那麼在價值互聯網中,區塊鏈是否可以被視為具備金錢屬性的技術?如何理解更加準確?

A:價值互聯網是區塊鏈眾多概念中最吸引人眼球的一個,人們可以基於區塊鏈實現點對點價值的轉移,這是一個非常具有標誌性意義的創新,而且已經得到了全世界範圍的認同和應用。

舉例來講,紐約有接受加密貨幣作為學費的幼兒園;土耳其發生過用比特幣支付球員轉會費的情況;日本使用比特幣支付百萬級美元房子的交易;而歐盟國家更是對比特幣廣泛應用且接受。

從技術角度來說,基於區塊鏈的比特幣等加密貨幣是非常乾淨的支付體系。不少國家也在借鑑這種思想研發國家法定數字貨幣,從這點來說比特幣的開創性意義再怎麼強調也並不為過。

2018年以來關於加密貨幣是不是金錢的討論已經越來越少了,經過殘酷洗禮的用戶已經很少再敢將加密貨幣看做金錢。現在圈內更喜歡用通證的概念,通證經濟炒的非常火熱,這個翻譯確實顯得很高檔,但是我覺得通證也好,代幣也罷,實際上只是區塊鏈平臺的記賬賬本,或者說一種激勵方式。代幣的價值取決於這個區塊鏈平臺生態的價值,生態的價值怎麼確定,或許可以簡單想想這個區塊鏈平臺能做什麼?屬於哪個領域?現有商業機構的運行情況?行業有多大市場規模?社群(用戶)發展情況如何?等等。市場上出現了不少虛無縹緲的空氣幣,其最大的原因無非是這個區塊鏈平臺不能提供任何價值,甚至只有概念吹噓沒有實際產品。加密貨幣領域除了要進一步加強基礎架構研發、應用場景探索等工作外,還需要進一步健全約束、評價機制,加強合規建設,注意做好信息披露,切實做好投資者的宣傳引導,有效發揮社區的作用。

來自筆者的小問題之二:怎麼研究非主流加密貨幣?


Q:之前看過一些財經類的視頻節目及分析,有些學者認為真正有價值的加密貨幣僅僅有幾個:比特幣,以太幣,瑞波幣及EOS。但是在您的書中,您提到了一個觀點:排名前二十,甚至前三十名的加密貨幣都有技術,有主張並且值得研究;那麼您覺得在這些排名不那麼靠前的加密貨幣中,有哪些值得研究的方向?

A:某款加密貨幣是否有價值,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這個問題還是交給市場來回答。我想闡述的並非某款加密貨幣是否有價值,我想強調的是區塊鏈技術最初來源於加密貨幣,各種加密貨幣的實踐有助於區塊鏈框架體系的不斷充實和完善,加密貨幣並非洪水猛獸。

舉個栗子


比如說大家最近都很關注的華住用戶數據兜售事件,這個事件引起了極大的關注,若是對標歐洲2018年5月25日通過的通用數據保護條例(General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簡稱GDPR),華住可能將面臨相當嚴厲的處罰。這次事件和前期發生的“永恆之藍”的事件不同的是黑客更願意收取的並非比特幣而是門羅幣,因為比特幣每筆賬都是公開的,交易是可以被追蹤的,這對於不法分子來說太不安全了。

門羅幣則不然,門羅幣採用環簽名的技術,具有不可追蹤性,屬於一種暗黑幣。誠然,不法分子確實喜歡暗黑幣,但是實際上很多擔心商業機密被洩露或者不希望被廣告等騷擾信息打擾的人也很青睞暗黑幣,實際上暗黑幣在數據安全、隱私保護等方面的探索對於未來區塊鏈在商業領域的應用是具有參考意義的。

幣圈競爭非常的慘烈,在全球化格局,一款沒有特色、沒有創新的加密貨幣生存概率極低,單純的山寨幣就根本沒有生存空間,加密貨幣要想生存就必須有核心競爭力,如共識機制上的創新、數據加密機制上的創新、技術架構上的創新、挖礦模式上的創新、應用場景上的探索、社區建設上的努力等等。

加密貨幣領域是推動區塊鏈發展的重要力量,幣圈和鏈圈的刻意切分對於保護“韭菜”和聰明的推動區塊鏈商業應用是有益的,但是完全沒有必要矯枉過正,談“幣”色變,我想強調的是區塊鏈從業者還是需要關注、學習、研究各種加密貨幣的運行原理。

來自筆者的小問題之三:區塊鏈地域分佈及人才發掘


Q:看過您書中的主要城市區塊鏈行業分析之後,您覺得作為媒體,應該把關注點放在哪些城市?對於資源優勢不太明顯的二三線城市而言,您覺得人才優勢應該如何發掘?

A:數字經濟具有高度聚集性的特點,先發、規模優勢非常明顯,國內已經初步形成了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四大互聯網重鎮,可以看到國內絕大部分的創新都發生在這些區域。這些城市或多或少都具有人才儲備豐富、天使投資活躍、創業文化濃厚、孵化產業成熟、政府政策支持、國際交流便利、宜居(如氣候、醫療、子女教育等)等特點。這些區域聚集了大量極具創造力和創新力人群,是最有可能在區塊鏈領域取得突破的城市,我相信這幾個城市肯定是你們關注的重點。當然,南京、武漢、成都還有西安等城市也有成為互聯網創業、創新熱土的潛力。

總體來說二三線城市想在數字經濟領域取得成績,需要做大量耐心細緻的工作,絕不是招商、建樓、搶人三板斧就能解決的。需要在人才、工商、孵化、稅收、子女教育等各種政策要給予持續的、必要的支持,,不能讓創業者、創新者陷入“事難辦,臉難看”的境地,要倡導敢於創新的文化,最終的目標是培養形成自成體系的創業、創新生態。這個工作非常系統性,難度係數也高。貴陽最近幾年以大數據為突破口在數字經濟領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是可以借鑑的範例。

除了上述國內情況,實際上區塊鏈領域全球化的格局非常明顯。單純的Copy to China在這個時代已經過時,大家非常關注舊金山灣區的產品,會注意傾聽紐約灣區的聲音,很多區塊鏈團隊都是跨國界運作的,瑞士、東京、新加坡等城市都非常值得關注。

我注意到你們會關注海外的聲音,也採訪了過一些美國、俄羅斯等國家區塊鏈行業的從業者,這是趨勢。

薦書

Q:是否可以為非技術背景的朋友們推薦幾本比較經典且易懂的區塊鏈讀物?

A:首先是推薦自己這本書啦!作為一名在金融行業供職十餘年的信息技術人員,我深刻的感受到了區塊鏈對於金融科技和數字經濟的衝擊,本書就是我對區塊鏈的研究、思考和理解總結。


對區塊鏈三方面的理解

揭秘加密貨幣的理論基礎

描繪區塊鏈各行各業應用探索

新思維勾勒數字經濟新藍圖”三個方面入手分享我對區塊鏈的理解

對初學者的推薦

《區塊鏈:從數字貨幣到信用社會》 長鋏&韓鋒

《數字貨幣時代: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和未來》 布萊恩.凱利

《區塊鏈新經濟藍圖及導讀》 梅蘭妮.斯萬

《虛擬貨幣革命:比特幣只是開始》 野口悠紀雄


想深入瞭解商業實踐的童鞋

《IBM商業價值報告:區塊鏈》

人民大學楊東老師的《鏈金有法:區塊鏈商業實踐和法律指南》

威廉.穆賈雅《商業區塊鏈:開啟加密經濟新時代》

唐塔普斯科特《區塊鏈革命》

(本文為受訪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其供職單位的意見)

福利來啦!

重頭戲來了!說了這麼多,我知道你們都想看書啦!所以,我們決定給讀者朋友們一個小福利,就是:線上集贊贈書!

操作方式很簡單:發佈我們的文章到您的朋友圈,集滿49個贊之後截圖發給我們的客服小朋友,前30位讀者可以得到我們的免費贈書!

(不過你們還是得出個小小的郵費)

客服小朋友的二維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