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了第一名,我就是第一名,易中天:教育不见得比足球更有希望

杀了第一名,我就是第一名,易中天:教育不见得比足球更有希望

山东淄博,初三年级某班,有两个成绩出色的男生:马同学和秦同学。

一天,马同学在自家楼门口,一条黑影跳出来,朝他捅了一刀。

这刀直插心脏。

马同学挣扎着跑出门外,黑影追出来继续狂砍,13刀,刀刀致命。

杀了第一名,我就是第一名,易中天:教育不见得比足球更有希望

母亲在血泊中把儿子搂在怀中,哭到几度昏厥。

秦同学曾警告马同学:“你如果再考的比我好,我一定杀了你。”

于是有了开头那一幕。

我们培养出的优秀学生是这样的?!

杀了第一名,我就是第一名,易中天:教育不见得比足球更有希望

听听易中天怎么说现阶段的中国教育:

杀了第一名,我就是第一名,易中天:教育不见得比足球更有希望

我既是一个教书匠,就来说说中国教育的问题。——易中天

几年前,在北京《经济观察报》的一个论坛上,当时有一位演讲嘉宾是教育家杨东平,我说请问杨先生,中国教育和中国足球哪个更有希望?他想了半天说,教育吧。我说为什么?他说足球没有希望也就算了,教育不能没有希望。

问题是,我们要考虑的是中国教育是不是大幅度、大面积地提高了我们整个国民的素质。

而现在我看到的是什么呢?是中国教育整个把人脑子搞坏了。

中国教育和中国文化的问题一样,是弱智化。搞坏的原因是什么呢?是我们的教育评价目标就是“成王败寇”四个字,就是你如果得了诺贝尔奖就是好,没有得奖或者奥数没有得奖就不行。就是一成王败寇,急功近利,见利忘义,忘掉了教育的根本目的。

这种成王败寇的评价标准的结果是不把学生当人,望子成龙,望子成材,望子成器。龙是什么?怪兽。材是什么?木头。器是什么?东西。就是你要成怪兽,你要成木头,你要成东西,就是不要成人。现在口口声声以人为本,最应该以人为本的应该是教育,可是在中国,最应该以人为本的领域最不把人当人。

你看看我们现在的孩子过的什么日子。有一家媒体报道说,夫妻两个白天平时工作比较忙,到了国庆长假,孩子问爸爸妈妈能不能花一天时间陪我到游乐园玩一下。夫妻两个开了一夜的遵义会议,最后咬紧牙关,下定决心,拿出一天时间陪孩子上回游乐园。做了第一个游戏,孩子挺高兴。妈妈就问,好玩吗?好玩。那回去就可以写篇作文了吧。孩子当场脸就拉下来,然后垂头丧气去做第二个游戏。做完第二个游戏妈妈又过来了,问,第二个游戏好玩吗?好玩。那你可以写一篇精彩的作文了吧。孩子说,妈妈我不玩了。一天玩的时间都不给孩子,就盯他的作文,口号是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那我想请问:人生的终点线在哪儿?殡仪馆。所以从上到下,从教育行政部门到家长,全都是望子成龙。所以现在我旗帜鲜明地提出来,我反对励志,反对培优,反对成功学,反对望子成龙。

我的口号就是今天的主题,望子成人。什么人?真正的人。有标准吗?有,八个字,第一真实,第二善良,第三健康,第四快乐

首先说真实。有人说不可能。这年头你还能全说真话,不说假话。我说能,因为我的真实标准是不说假话。有人说,那你说的全部是真话?我说是。他说那不可能,说真话要倒霉的。我说很简单,你觉得这个真话说出来要倒霉的话,你可以不说。康德说一个人所说的必须真实,但是他没有义务把所有的真实都说出来。因此真实的办法很简单,就是你觉得这个真实是不可以说的,你就不说,然后假话你也不说,剩下的全都是真话,这就是真实。

第二是善良。善良不是说要你到街头去做什么义工,或者学雷锋的那天去扶老太太过街。善良的底线是恻隐之心。恻隐之心就是不忍之心,不忍心人家受到无辜的伤害,包括对小动物。所以不但不能行凶杀人,也不能虐待小动物。我们要在法律上保证公民的恻隐之心不受伤害。

第三是健康。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而心理的健康比身体的健康更重要。

第四个就是快乐。快乐是非常重要的。在孔夫子那里,做人的最高境界是仁,做事的最高境界是权(权衡),治学的最高境界是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快乐是最高的境界。其实人很简单,成功不成功,是否出人头地,是否光宗耀祖,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快乐。(孔子说)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最后是快乐

比方说现在为什么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大家都要去考公务员呢?我非常同情大学生毕业以后挤破脑袋去考公务员,虽然我不赞成,但是我非常理解非常同情,他缺乏的是安全感。有一个农村来的孩子就这样对记者说的,我也不想考公务员,但是我爸我妈让我考。我爸我妈说,孩子,你要考上公务员,咱在村里就不受欺负了。他要的就是一个安全感。

所以我们的社会应该给每个公民提供足够的安全感,让每个公民有足够的尊严,不管他从事哪个职业,不管他在哪个岗位上,他都是一个安全的、有尊严的人,这样他才能快乐。这就是我对中国教育的希望。我希望中国教育能让我们每个孩子,中国改革、中国社会能够让我们每个中国公民都成为真正真实的人,善良的人,健康的人,快乐的人,这就是我的中国梦。

杀了第一名,我就是第一名,易中天:教育不见得比足球更有希望

网上说,北京某初一学生,家里有14套房,于是不想上学,想当专业包租公。

且不谈他的选择是对是错,只是从评论能看出大家钦慕之情。

到美国去之后,特别是考上了好的大学,整个人接触的世界突然大了太多。每次看国内的媒体,以及和完全在中国大陆长大的同学聊天,感觉这代中国年轻人都有虔诚的信仰:房子教。

在美国名校年轻人的价值观里,你所做的事情本身,比你因为做这件事情而挣了多少钱要重要得多得多。而这在中国好像刚好相反。

杀了第一名,我就是第一名,易中天:教育不见得比足球更有希望

北欧人极度看不起比钱、比房产、比资产的人。在北欧,对于所有人(包括失业的、存款为负的),衣食住行、教育(甚至教育公平)几乎完全、无条件地解决了。

我们可以看到,在这种社会,比如开汽车容易被骑自行车的鄙视(因为不环保),所以北欧上班开车的越来越少。

杀了第一名,我就是第一名,易中天:教育不见得比足球更有希望

杀了第一名,我就是第一名,易中天:教育不见得比足球更有希望

李安在多年前拍完父亲三部曲中的《喜宴》后,说过一段话:

教育的关系里,能够彼此相爱就够了,不必要制造一个阶级观念。

你一定要小的服从大的,但每个人都是一个个体,你都要尊重他,他的性取向、他的爱好,他的任何东西你都要尊重他、接受他,这是和平相处的一个基准。

杀了第一名,我就是第一名,易中天:教育不见得比足球更有希望

李安和儿子李淳

只要他感受到我的爱,同时也爱我就够了。

认定小孩一定要服从,要「顺」,它跟现在的普世价值中「平等」冲突,是一种过时的观念。

杀了第一名,我就是第一名,易中天:教育不见得比足球更有希望

以充满爱、价值感、尊重人际界限、拥抱改变的积极状态,才能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让孩子感受到爱,比爱孩子更重要。

而爱的真正基础是尊重。

爱的教育,应大于功利教育。

杀了第一名,我就是第一名,易中天:教育不见得比足球更有希望

曾任耶鲁大学校长20年之久的理查德·莱文曾说:

“真正的教育不传授任何知识和技能,却能令人胜任任何学科和职业。”

杀了第一名,我就是第一名,易中天:教育不见得比足球更有希望

教育对心灵自由滋养,其核心是——

公民的责任、远大的志向。

发挥个人潜质,不为功利所累。

《大学的理念》的作者约翰·亨利·纽曼说

“只有教育,才能使一个人对自己的观点和判断有清醒和自觉的认识,只有教育,才能令他阐明观点时有道理,表达时有说服力,鼓动时有力量。”

杀了第一名,我就是第一名,易中天:教育不见得比足球更有希望

哈佛大学泰勒·本·沙哈尔教授总结出获得幸福的思维方式:

1. 不断提问并发现问题。

2. 相信自己,而非别人。

3. 学会接受失败。

4. 接受你是不完美的。

5. 允许自己有人的正常情感。其中,包括积极和消极的情感。

6. 记录生活。

7. 感恩能带给人类最单纯的快乐。

8. 简化生活,包括物质和精神的,学会说NO!

9.人类幸福的第一要素是:亲密关系。要为幸福长久的亲密关系付出努力,再大努力也值得。

10. 充分休息和运动。

11. 工作、事业、使命。找到你在这个世界的使命。

12. 只有自己幸福,才能让别人幸福。小家幸福大家才能幸福。

杀了第一名,我就是第一名,易中天:教育不见得比足球更有希望

杀了第一名,我就是第一名,易中天:教育不见得比足球更有希望

现在中国有一个危险的倾向,

就是经济的压力会使教育的水准和人类道德的标准下降。

教育的本质,不是把篮子装满,

而是把灯点亮。

教育的目的不是学会知识,

而是学习一种思维方式。

真正的教育,不是听话教育,

是学会独立思考、拥有善意信仰。

这是教育的目的,

也是获得幸福的终极能力!

培养一种鼓励孩子们创新和勇敢提问的社会风气,

改变听话教育和功利教育,

这种新的教育模式可以产生更多的天才和品德优秀的人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