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擁堵 成都交警用「智慧」打頭陣

破解拥堵 成都交警用“智慧”打头阵

人民東路路口設置的直行待行區

成都全市人口2054萬,副省級城市排第一,全市汽車保有量480萬輛、高居全國第二,城市交通面臨嚴峻考驗。2017年起,成都市委、市政府實施“三治一增”重大決策,成都市交管局以提升城市交通承載力為支撐,以發展綠色低碳交通為牽引,深入實施科學治堵,在建地鐵里程超過400公里,在佔道施工折減道路資源近20%的巨大壓力下,確保我市交通擁堵指數同比下降9.15%,實現城市交通擁堵指數、排名的持續下降。

在巨大壓力下,如何破解交通擁堵城市病?成都市交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堅持用“以綠定行、規劃統籌、靜態提質、智慧交通”等公園城市理念,積極構建三網融合、智慧安全、高效便捷的超大城市綠色交通體系,通過智慧治堵、工程治堵、依法治堵三大路徑,全力推進科學治堵。

智慧治堵

“蓉e行”交通眾治 市民從旁觀者變成了參與者

成都交警樹立“大數據”思維,積極探索“互聯網+交通管理”新模式,初步實現了用數據決策、用數據管理、用數據創新。

在城市交通治理中,“蓉e行”的出現帶來了改變,讓普通市民從旁觀者變成參與者。市民王女士今年國慶大假乘車出遊,途經繞城高速時出現短暫擁堵,個別車輛圖方便從應急車道上疾馳而過。看到這一幕後,王女士立即拿出手機拍下車輛違法行為的視頻,並上傳至“蓉e行”進行舉報。隨後,交警在後臺對視頻進行審核確認後,對違法人員進行處罰。

去年7月,成都交警在全國首創推出了“蓉e行”交通眾治公益聯盟平臺,提供了交通違法舉報、交安設施故障報告、交通組織優化建議、私家車停駛申報等多項功能,市民通過手機操作就能方便應用。

平臺上線一年多來,註冊用戶已突破200萬,參與企業超過120餘家,累計點擊量超2億人次,共收到98萬多條群眾提供的交通違法舉報、交安設施故障報告和交通組織優化建議,成為市民和企業參與交通共建共治共享的重要平臺。據負責“蓉e行”後臺的民警劉楊傑表示,為促進交通方式從駕車依賴向綠色低碳出行轉變,引導私家車在“蓉e行”平臺主動申報停駛,一年來已有1.6萬名私家車主自願停駛減排、平均每輛私家車停駛天數14天,累計減少主要汙染物排放總量約13噸。

工程治堵

實行“直行待行區” 通行能力提高8%-10%

隨著成都汽車保有量快速增長,交通出行壓力日益增大,目前市中心城區85%以上路口處於飽和狀態。為此,成都交警在中心城區部分機非時空分離路口實施“直行待行區”交通組織模式,通過對路口時空資源的二次分配,最大限度地發揮了路口的有效時間和空間,實現了路口資源的集約利用。

10月31日上午8點半,成都商報記者來到在牛王廟路口,當左轉信號燈變綠時,懸掛的LED屏幕顯示“直行車輛進入直行區”,排行車輛啟動前行至區域內,直行綠燈亮,車輛可迅速通過路口。 “以八寶街路口為例,一個小時路口可多通行729輛直行車輛,通行能力提高8%-10%,同時路口排隊長度縮短40米左右。”市交管局秩序處副處長周偉潮介紹,設置“直行待行區”,相當於利用交通組織手段為每個路口拓寬了一條直行車道,有效延緩了高峰期路口車輛排行長度和通行壓力。

目前,成都交警已經在中心城區26個機非時空分離路口實施“直行待行區”交通組織模式。2017年,完成6個路口“雙待”(左轉待轉區、直行待行區)交通組織模式,推進少城片區交通微循環示範區建設。2018年至2019年,建成53個“雙待”交通組織路口,逐步推廣玉林片區等9個微循環交通組織模式。

依法治堵

515條靜態嚴管街 全力打通中小街道“毛細血管”

在依法治堵方面,我市從改善交通參與者的行為入手,善用法律手段,加強宣傳教育,強化社會共治,著力破解交通治理深層次難題。新引入違法鳴笛、濫用遠光燈等科技執法設備,從嚴整治“七亂”交通陋習、“五車”野蠻駕駛、“三駕”嚴重違法行為。

10月29日下午2點過,在金牛區星輝東路,成都市交警二分局民警巡邏經過此路段,發現有車輛亂停放在人行道上,立即上前糾正。記者注意到,短短100米內人行道上,就看到有3輛汽車亂停放,車上均無人,其中,一輛黑色越野車還侵佔盲道。

“在嚴管街,交警部門通過天網遠程抓拍、現場巡查取證、違法停車拖移等手段,禁止機動車亂停放。”成都市交警二分局四大隊民警劉宇表示,由於該路段設有禁停標誌,除了要求駕駛員駛離外,還依法對其作出了罰款100元,記3分的處罰。而另一輛車,由於無法聯繫上車主,民警便通知拖車將車輛進行拖移。

市交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成都交警深化推廣天網嚴查與警協嚴管相結合的 “以靜制動”管理策略,設置515條靜態交通嚴管街,堅決消除嚴重影響中小道路通行的機動車亂停放違法行為,全力打通中小街道“毛細血管”,提高中小街道和次幹道通行能力,有效緩解中心城區道路交通擁堵情況。 (記者 張肇婷 攝影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