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豬補鐵七步走,白裡透紅必須有!

仔豬補鐵七步走,白裡透紅必須有!

我們知道血紅蛋白將氧從肺運輸到組織,供組織代謝;然後將二氧化碳從組織帶回肺部。而合成血紅蛋白,鐵是必需的;如果豬體內缺鐵就不能合成足夠的血紅蛋白,導致貧血;這種情況下,血液攜帶的氧下降,使生長受到影響。

一頭小豬出生後,體內含有50mg鐵,母豬乳汁中的鐵較少,大約1mg / 天。而小豬每天需要7mg鐵才能快速健康地生長。在這種情況下,體內鐵會迅速減少,除非額外提供補充。舍外飼養的豬可以從土壤中獲得額外的鐵劑。但舍飼的豬的額外鐵來源只能是代乳料。在哺乳期使用代乳料,與鐵缺乏的矛盾是不可避免的。通過人工注射補充鐵劑已成為普遍的方式。現在認為每頭豬注射的鐵製劑有效鐵的含量為200mg,這樣有可能加快遺傳進展。

補鐵操作的重點有以下幾方面:

一、時(時間):

鐵劑注射可以在小豬出生後3天內進行。最好在小豬灌藥、去勢等操作同時進行,這樣有利於減少對豬隻的應激。


二、衛(衛生):

注射要使用無菌,最好是一次性注射器和針頭(也可使用連續注射器),在兩頭豬之間不需要更換針頭或用消毒液擦拭,但在窩與窩之間應更換針頭。如果注射部位較髒,應該用醫用消毒液的棉球清洗。


三、安(安全):

小豬被捉住或抓起時發出尖叫,會使母豬不安,飼養員要在整個操作過程中當心母豬,不要站在有可能受到攻擊的地方,如母豬的面前,儘量在母豬的後面抓豬,可藉助一些抓豬工具。


四、針(針頭):

7或9號的針頭適用於3日齡的小豬。較大的針頭會增加對小豬的刺激,也會擴大傷口,有感染或鐵劑洩漏的危險。較長的針頭插入過深會刺傷大腿或頸部的骨頭,造成疼痛和休克。重複使用會使針頭很快變鈍。建議每窩換一次針頭,如有破損隨時更換。


五、位(位置):

葡聚糖鐵劑需要肌肉注射,部位在大腿或者頸部。在頸部注射針頭要成90度角進入,大腿注射成45度進入。許多飼養員發現頸部注射容易防止鐵劑洩漏。注射鐵劑有汙染肌肉的危險,最好避免在價值高的大腿部進行注射。


六、注(注射):

為了防止洩露,可用拇指拉緊注射部位的皮膚,方向為垂直於肌肉方向。在拔出針頭後,放開皮膚。這樣皮膚和肌肉上的小孔不在一條直線上,就會形成一個封閉。如果發現鐵劑洩漏,要給仔豬再補一針。


七、記(記錄):

一旦給所有小豬注射完鐵劑,在產仔卡上填寫記錄,表明這一操作已經完成。

通過對每頭仔豬注射有效鐵含量200mg的鐵製劑,能夠很好的滿足仔豬對鐵的需求,促進仔豬健康的快速的生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