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酒集团要造房子了,以后可以在“茅房”里面喝酒了!

曾几何时,中国经济有两大神话:茅台是刚需,房价永远涨。

8012年确乎是有点邪性,否则上句话里的“曾几何时”这四个字是用不着的。近期楼市尿频,茅台暴跌,两大神话同时遭遇极大挑战。

当此情形,茅台集团的管理者也许在思索一个问题:茅台+房地产,两者相加能否负负得正?

一、茅台忽然变“茅房”

昨夜,花朵君获悉,中国贵州茅台(563.000, 14.10, 2.57%)酒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茅台集团)的经营范围发生变更,新增了房地产开发及租赁、互联网产业等多个内容。

茅台原经营范围是:酒类产品的生产经营;包装材料、饮料的生产销售;餐饮、住宿、旅游、运输服务;进出口贸易业务;商业、办公用房出租、停车场管理;其他法律法规允许的行为。

变更后,新的经营范围是:酒类产品的生产经营(主营) ;酒类产品的生产技术咨询与服务;包装材料、饮料的生产销售;餐饮、住宿、旅游、物流运输;进出口贸易业务;互联网产业;房地产开发及租赁、停车场管理;教育、卫生;生态农业。

新增了5个经营门类,分别是:酒类产品的生产技术咨询与服务; 互联网产业;房地产开发及租赁、教育、卫生;生态农业。

最引人瞩目的,当然是房地产。

二、茅台VS房地产:二者太像

白酒和房地产,原本风马牛不相及。但如果将白酒二字换成茅台,那么二者非常极其特别像。

1,茅与房,都是在本身属性之外,衍生出了强烈的金融属性。所谓“酒喝不炒”、“房住不炒”,囤积居奇、待价而沽、利润极大,是茅台和房子的共同特征。

2,茅与房,都常年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因之也面临类似的政治压力。

3,茅与房,被控制的手段也是一样的——限价、限购。

茅台与白酒,房子与住所,都是现代版的白马非马。茅台与房子凑作堆,反而极似。

知名快消品观察人士陈道嫦对于茅台集团新增经营范围称:当茅遇上了房,看似是跨界,其实是轻车熟路的老行当。

三、茅台利润吊打房地产,为何还要触房?

花朵君认识一位铁心做实业的老板,他说:我死也不碰金融,来钱太快,怕自己不专心。所谓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在中国,地产的利润已经不错了,虽然实际上60%的房价都在土地上面,房企并无民间所谓的暴利,但地产的利润率仍然极高。

然而问题是,按理说,茅台不该能看得上房地产——

贵州茅台2017年营业收入611亿元,归母净利润271亿元。

万科A(24.420, 0.19, 0.78%)2017年实现收入2428.97亿,归母净利280.52亿。

同年营收是万科的四分之一,利润却相差无几。可见茅台的利润率吊打房地产。

公开与私下触房的A股上市公司数不胜数,那是因为90%的上市公司主营业务利润都比不上房地产,而利润率极高的茅台本应是例外,那么茅台为何触房?

业内人士分析称,茅台的年产量是透明的,完全受限于5年前的基酒产量,所以除非是依靠调价,否则很难取得爆发式增长,但调价不是它想调、想调就能调,因此茅台急于开拓主业之外的增收手段并不奇怪。

(注:茅台理论可售数量为5年前基酒产量的85%左右。下图为近年来茅台基酒产量,容易看出,“产多少就能卖多少”的茅台,天花板就是产能,后者难以短期提高。)


茅台集团当前的发展方针,是一幅对联,很有茅台风——

一品为主、系列开发,确保做好酒内文章;

做精主业、上下延伸,理性拓展酒外天地。

四、另一个猜想:茅台进一步触网?

营业范围的另一个新增项,是互联网。

而茅台集团触网不多。主要是电商。而且是长期以来在实行限购的电商。

而电商之神马云曾二次造访茅台集团,一次是2016年去茅台捯饬了一批“阿里茅台”。


茅台酒集团要造房子了,以后可以在“茅房”里面喝酒了!


第二次,就在一个多月前的9月7日,马云造访茅台集团并与董事长李保芳等人会谈。2018年初,蚂蚁金服还与贵州茅台达成过用区块链技术为茅台提供正品防伪溯源的服务系统的合作。

花朵君发稿之前多次致电双汇集团相关负责人,但电话始终接不通。双汇集团的回应及此事后续进展请各位关注本文评论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