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酒集團要造房子了,以後可以在「茅房」裡面喝酒了!

曾幾何時,中國經濟有兩大神話:茅臺是剛需,房價永遠漲。

8012年確乎是有點邪性,否則上句話裡的“曾幾何時”這四個字是用不著的。近期樓市尿頻,茅臺暴跌,兩大神話同時遭遇極大挑戰。

當此情形,茅臺集團的管理者也許在思索一個問題:茅臺+房地產,兩者相加能否負負得正?

一、茅臺忽然變“茅房”

昨夜,花朵君獲悉,中國貴州茅臺(563.000, 14.10, 2.57%)酒廠(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簡稱茅臺集團)的經營範圍發生變更,新增了房地產開發及租賃、互聯網產業等多個內容。

茅臺原經營範圍是:酒類產品的生產經營;包裝材料、飲料的生產銷售;餐飲、住宿、旅遊、運輸服務;進出口貿易業務;商業、辦公用房出租、停車場管理;其他法律法規允許的行為。

變更後,新的經營範圍是:酒類產品的生產經營(主營) ;酒類產品的生產技術諮詢與服務;包裝材料、飲料的生產銷售;餐飲、住宿、旅遊、物流運輸;進出口貿易業務;互聯網產業;房地產開發及租賃、停車場管理;教育、衛生;生態農業。

新增了5個經營門類,分別是:酒類產品的生產技術諮詢與服務; 互聯網產業;房地產開發及租賃、教育、衛生;生態農業。

最引人矚目的,當然是房地產。

二、茅臺VS房地產:二者太像

白酒和房地產,原本風馬牛不相及。但如果將白酒二字換成茅臺,那麼二者非常極其特別像。

1,茅與房,都是在本身屬性之外,衍生出了強烈的金融屬性。所謂“酒喝不炒”、“房住不炒”,囤積居奇、待價而沽、利潤極大,是茅臺和房子的共同特徵。

2,茅與房,都常年處於輿論的風口浪尖,因之也面臨類似的政治壓力。

3,茅與房,被控制的手段也是一樣的——限價、限購。

茅臺與白酒,房子與住所,都是現代版的白馬非馬。茅臺與房子湊作堆,反而極似。

知名快消品觀察人士陳道嫦對於茅臺集團新增經營範圍稱:當茅遇上了房,看似是跨界,其實是輕車熟路的老行當。

三、茅臺利潤吊打房地產,為何還要觸房?

花朵君認識一位鐵心做實業的老闆,他說:我死也不碰金融,來錢太快,怕自己不專心。所謂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在中國,地產的利潤已經不錯了,雖然實際上60%的房價都在土地上面,房企並無民間所謂的暴利,但地產的利潤率仍然極高。

然而問題是,按理說,茅臺不該能看得上房地產——

貴州茅臺2017年營業收入611億元,歸母淨利潤271億元。

萬科A(24.420, 0.19, 0.78%)2017年實現收入2428.97億,歸母淨利280.52億。

同年營收是萬科的四分之一,利潤卻相差無幾。可見茅臺的利潤率吊打房地產。

公開與私下觸房的A股上市公司數不勝數,那是因為90%的上市公司主營業務利潤都比不上房地產,而利潤率極高的茅臺本應是例外,那麼茅臺為何觸房?

業內人士分析稱,茅臺的年產量是透明的,完全受限於5年前的基酒產量,所以除非是依靠調價,否則很難取得爆發式增長,但調價不是它想調、想調就能調,因此茅臺急於開拓主業之外的增收手段並不奇怪。

(注:茅臺理論可售數量為5年前基酒產量的85%左右。下圖為近年來茅臺基酒產量,容易看出,“產多少就能賣多少”的茅臺,天花板就是產能,後者難以短期提高。)


茅臺集團當前的發展方針,是一幅對聯,很有茅臺風——

一品為主、系列開發,確保做好酒內文章;

做精主業、上下延伸,理性拓展酒外天地。

四、另一個猜想:茅臺進一步觸網?

營業範圍的另一個新增項,是互聯網。

而茅臺集團觸網不多。主要是電商。而且是長期以來在實行限購的電商。

而電商之神馬雲曾二次造訪茅臺集團,一次是2016年去茅臺捯飭了一批“阿里茅臺”。


茅臺酒集團要造房子了,以後可以在“茅房”裡面喝酒了!


第二次,就在一個多月前的9月7日,馬雲造訪茅臺集團並與董事長李保芳等人會談。2018年初,螞蟻金服還與貴州茅臺達成過用區塊鏈技術為茅臺提供正品防偽溯源的服務系統的合作。

花朵君發稿之前多次致電雙彙集團相關負責人,但電話始終接不通。雙彙集團的回應及此事後續進展請各位關注本文評論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