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坏冤家还是好搭档?蒙奶奶教给妈妈们三条家庭早期教育方法


很多妈妈困惑,早教班到底上不上?上了浪费时间浪费钱,好像也没见教出个花来;

不上吧,别人家孩子都上了,我家的好歹去见见市面,万一输起跑线上了呢?

几万块学费付了,几十次课上了,这效果吧,嘿,还真说不清楚。


是坏冤家还是好搭档?蒙奶奶教给妈妈们三条家庭早期教育方法



一百年前,大家就达成了共识:教育孩子应从出生就开始。

可是如何进行早期教育?这一百年间我们的进步可真有限。早教,在玛丽亚所处的意大利当年也是一个非常热衷的话题,比如,某些医生会专门为一岁左右的儿童设计特殊的体操,这种课程中儿童会接受一些手和脚的运动联系,为他们日后,能够更好的适应日常活动做准备。

成人用成人锻炼身体的方法设计一套体操,帮助小朋友更好的走路跑步。“三翻六坐七爬爬”,这些儿童身体发展的里程碑,是大自然写入我们基因的生命动力,无人会教授,也无人能教授。

这就像我们在外面看到那些五花八门的早教班一样,父母抱着孩子围成一圈,跟着中间的老师,又唱又跳,成人手抓着小朋友稚嫩的小手,去跟随老师进行一些所谓的音律,游戏,互动。每次课,常常会看见有那么一两个不合群的小淘气,一次一次的冲向大门,试图逃离这个

让他觉得有点莫名其妙的集体“课程”

是坏冤家还是好搭档?蒙奶奶教给妈妈们三条家庭早期教育方法


为什么你们都不问问我?

如果有人能解读一下小淘气当时的内心,可能有这样的抱怨:

为什么爸爸妈妈和老师觉得我现在想唱歌,我就必须要唱歌呢?

我现在最想探索的是唱歌老师背后的,那个很有趣的圆地垫(。◕ˇ∀ˇ◕)到底是软的硬的,上边有什么花纹,能不能推动,味道好不好?

可是爸爸妈妈一次次把我抱回来,好吧,算了╮(╯﹏╰)╭我还是爬出教室,出去玩吧~

哎呀又被妈妈抓回去了(╥╯^╰╥)

对儿童自以为是的误解,我觉得从古到今一直都有。

在日本有这样一个传说:小孩子死后,他们的灵魂将获得永生去往天堂。在天堂里,孩子会非常努力的用许多的小鹅卵石叠成小塔,可是邪恶的魔鬼,推倒小塔的速度永远比孩子堆叠的速度快。这个故事好像象征性的揭示出了孩子们童年厄运和对他们永远的处罚。

孩子悉心的在内心构建起来,他们自己的城堡,他们自己的乐园。

每每是成人会按照我们的生活节奏,按照我们的意愿,按照我们正确与健康,一次一次把它推倒。儿童和成人之间的战斗就这样一直僵持着,直到孩子完全投降,不再发表自己的意见。

所以,这样教出来会是什么样的孩子呢?那只不过是我们的一个复制品?


是坏冤家还是好搭档?蒙奶奶教给妈妈们三条家庭早期教育方法



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学习、内化是迭代的固有过程

在蒙台梭利教育里,所有的蒙氏老师有一个非常有趣的教学评价标准:

最成功的蒙台梭利老师应该是可以坐在她的教室里边,一上午都不用动。

哦,这样的老师是不是应该被开除啊?不是的,因为真正的教育,是静待儿童自己内在的生命去加以安排,而我们只能借由各种方法,去引导他支持他,所以,蒙台梭利教育也称之为“不教的教育”。

儿童会有这些行为,是因为他们天生就能迅速而准确的认识周围物理世界和心理世界中的因果结构。我们来看来自于美国最前沿婴幼儿学习思维模式研究专家埃里森教授的研究:

小婴儿从一出生开始,就竭尽全力的探索这个世界,他们观察,统计,实验,验证,再实验,孜孜不倦,乐此不疲。

3个月的“实验科学家”

每一个小婴儿都会特别关注自己行为产生的结果。

例如,我们可以在婴儿床上方挂一个会动的玩具,用丝带把玩具和三个月大的婴儿的腿绑在一起,这样婴儿踢腿时就会带动玩具,婴儿往往会不停的踢腿。对比实验,同样的小婴儿和玩具,我们把丝带去掉,结果是,婴儿更喜欢凝视他们能产生影响的玩具。

实验进一步延伸,婴儿会系统的探究不同肢体动作导致玩具动起来的可能性,他们会试着先踢一条腿,再踢另一条腿,然后挥舞双臂,同时密切观察玩具的反应。如果,你把这个婴儿抱起来一会儿,再放回摇篮,他们会立刻开始踢蹬系了丝带的那条腿,让玩具动起来。

三个月的婴儿,已经会用行动探究事情的原理和逻辑关系,而不是为了诱发特定的事件。

了解小婴儿每天都在忙什么,我们到底如何支持孩子自我教育?

如果做:不教的教育?

第一条,观察儿童,发现儿童精神需求并尽力满足。

放弃所有我们对孩子想当然的假设和偏见;

放弃成人觉得自己比孩子做得好的先天优越感。

用观察去真正的了解,发现儿童。观察这个与你朝夕相伴的小生命,他是如何选择喜欢的玩具,他和同龄互动时的方式和语言,他每天都在学习成长,他和你记忆中的样子还一样吗?

儿童是一个跟我们完全不一样的个体,他们的思维模式,他们思考事情的逻辑,都是在构建完善中,都是有他们自己的特点的,家庭的特点,地区的特点。在这个观察中,你会不断的思考审视,你自己和你的家庭,甚至是国家和文化,这是一种非常新鲜又有趣的视角,作为蒙氏老师我个人非常喜欢观察,觉得自己好像是个人类学的研究者。

在对婴幼儿学习与思考模型的研究中,心理学家发现,虽然由于儿童自身认知系统没有发育完全,无论在情绪还是专注力等方面自我控制力很弱,与成年人相比好像是一种缺陷。

如果你的目的是探寻如何过好正常的日常生活,如何真正有效的做事情,那么这种,无法自制自我意志的现象的确是一种缺陷;

如果你的目的是探究真实世界的所有可能,那么幼儿的这种缺陷其实就是一种财富了。

心理学研究者发现,小朋友们为什么会格外的青睐假装游戏。因为假装游戏中没有任何的束缚,最能够满足年幼的儿童,追寻随机想象的需求。他们需要探究所有的可能性,从中去真正的学习和了解这个世界。

是坏冤家还是好搭档?蒙奶奶教给妈妈们三条家庭早期教育方法


第二条,让儿童参与我们日常生活中,并谨记这些“科学家”并不是来当好助手的。

我刚刚开始接触蒙台梭利教育时,买书,看教室纪录片,上网买蒙氏教具,幻想着从此以后我家宝贝就会变成天使一样的独立自主的未来之子,我相信他身上的无限潜能,并做好准备看到这些潜能迸发出来,把我吓一跳,然后我就可以轻松带娃过上甩手掌柜的幸福生活。

后来,真的是吓一跳,独立吃饭像打仗,吃完饭整个人连同餐椅都恨不得丢浴缸里洗一下;

帮忙做家务,洗碗是玩水,扫地是划船,叠衣服越叠越乱,帮忙还不如不帮。

这书上都是骗人的啊~



是坏冤家还是好搭档?蒙奶奶教给妈妈们三条家庭早期教育方法


后来,随着经验的积累和不断深入系统学习。我明白:

儿童是在对生活的探索学习中,完成进行自我教育的目的。


让他们参与到我们的生活中来吧,但是请谨记一点:对儿童来说,把地扫干净,或自己努力的把每颗牙齿刷干净,并不是他们真正所追求的目的。儿童和我们成人不一样。他们参与到我们的生活中,仅仅是通过日常生活这些随手可得的材料和场景,来实现他们对人类,对社会,对语言,对他们的动作发展,对世界一切未知领域去进行探索和假设的媒介。

所以,有时候那个小调皮,把你的厨房搞得一团糟,或者是把浴室弄得到处都是水。恳请妈妈或老师,在生气之余,体谅一下这个还没学会好好走路说的小科学家,他真的太想弄明白这个世界是为什么的,所以

一不小心就会用力过猛

给他一些时间,过了六岁,当他们的认知,当他们的认知发展到了一定阶段,他对这个世界的初步探索也就宣告结束,这些令你匪夷所思哭笑不得的事情,便不会再发生了。小家伙的世界观,就在这六年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当然,这也要感谢妈妈和老师的,无尽的爱和包容。

第三条,照顾自己,照顾环境,照顾他人。

在蒙台梭利的环境里边,我们常说,0到3岁的课程,其实没有什么,0到3岁的课程就是,照顾自己,照顾环境,照顾他人。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不是因为,擦鼻子,穿衣服这件事情有多么重要,是的,一个八岁的孩子,就算是能力再不行,他也能够做到,但是我们我们为了能够教授孩子,独立自信。但是这些事情是是孩子每天都会碰到,每天都有机会练习的场景,所以我们要借由及由这些场景去教会孩子,

通过自己照顾自己,照顾他人,照顾环境,而获得满足感和自信心,从而成为一个人格健全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