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和社团:这里不是红与黑!

学习和社团:这里不是红与黑!

近日,中上大学猝不及防的火啦!中山大学校学生会官方微信公众号7月19日发布的《中山大学学生会2018—2019学年度干部任命公告》中,按照三个层级公示了200多个学生干部岗位,而在“秘书机构”和“组成部门”两层级中,还特别标明了职位是“正部长级”还是“副部长级”。中山大学是在舆论一片的质疑和谴责声中迫不得已的成为“网红”。

学习和社团:这里不是红与黑!

早些年说“人怕出名猪怕壮”在现在越来越被人们所唾弃,但是有些机构和组织还是怕出名的。这不,由于中山大学“学生官”事件引起啦中纪委的关注,专门刊发评论文章指出:“学生官”充斥校园不是哈哈一笑的事;这种歪风邪气早该剎一刹了!

伴随着“学生官”的发酵, 一堆“正部长级”“副部长级”,被安在一个个青年大学生头上。简单幼稚的仿制,良莠不分的嫁接,荒诞喜剧的即视感扑面而来,让很多网友忍俊不禁,一边嬉笑一边转发。还有更绝的网友把孙中山先生曾经对中山大学的校训搬出来立在对面:学生要励志做大事,不可做大官!

学习和社团:这里不是红与黑!

这一下可是十万次暴击,什么叫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呀!

在这,好奇宝宝想求一下中山大学校学生会的心理阴影面积?

当然,这都是玩笑话,回到事件本身,我还是想和大家探讨一下这起事件更深层次的一些东西。

在开始之前,我们还是先来了解一下学生会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组织。学生会是中国中等和高等学校学生的群众组织。在中国,学生会一词诞生于1919年的五四运动时期,对当时反帝爱国学生运动起过积极作用。中国学生会组织具有悠久的历史和革命传统,以及爱国主义情怀。新中国成立后,规定高等和中等学校均建立学生会,在校学生均为会员。

进入新世纪,学生会已经逐步演变成为一个无偿服务学生、服务学校的公益性团体,是每个大中学校不可或缺的服务部门。它是提倡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学生组织,为学校学生和老师提供无偿服务的部门。目前绝大部分学校的学生会和社团都隶属于校团委指导和监督。

而就是这样一个有着优秀历史和传统的学生组织,今天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也许还有很多人会问:一个学生公益组织就真的有这么浓烈的“官僚主义”吗?

作为无数“过来人”小伙伴中的一个,我可以很负责人的告诉你:有,真有,还很普遍!中山大学只是因为操作不当而被揭露出来的冰山一角。

学习和社团:这里不是红与黑!

我记得上大学那会,跟一朋友聊到学生会的时候,他跟我说啦一句很有意思的话:善良、智商、学生会,三者只能选其二。当时听完之后只是当做调侃的哈哈一笑,现在细思起来,这还是一个哲学命题。

我们批判校学生会深受“官僚主义作风”的影响和毒害,这种表述是非常准确的。它反映了学生会和学生在此次事件中也是受害者。批评官僚主义不能只针对表面的学生,我们是否还应该找找是谁在影响和毒害他们。

对于历史的官僚主义土壤和现实的官僚主义风气我们暂且抛开不说。我们今天只谈谈浅层次的原因。学生会出现官僚主义,根源一定不在学生。我相信大家都很清楚,很多学校的学生会就是校(院)团委的下属机构,直接归属于校(院)团委管辖。根源可能就出在负责学生工作的校团委,以及各个学院分管学生工作的辅导员。因为学生会的权力不来源于学生的认可,而来源于分管部门教师的许可。在大多数学校,都是团委的许可。

所以我们戏谑的去批评学生会官僚主义,可能我们还没有认识到高校的学生还没有自治,学生会的权利依旧很小。

学习和社团:这里不是红与黑!

在学校,我们时常会看到或听到这样的情况:找老师办事要讨好老师,找老师批条子批单子要讨好老师。学生会主席公开投票,但是参选主席的人员是老师选定的。每年这个奖项那个名誉,老师手里全有截留资格。

学生工作,老师说了算,学生没有任何话语权。

这个时候,学生只能屈服,因为你不屈服,老师是不会在意的,到时候出了事情,学生背锅。没人会去管老师,因为老师有关系,老师有背景,老师还要干十几年大家同事不好撕破脸。

不屈服怎么办?

学生会经费找谁要?学生会活动找谁批准?学生会长的候选人谁来决定?

你不找老师喝酒,别人去喝,就算他能力比你差,他就是能得到比你多得多。

你不讨好老师,别人讨好,那别人的活动就能开展,你的活动就不被批准。

我时常在想,如果学生和官僚在大学里地位不对等,那官僚主义在大学就不可能消失。这一代学生走了,还会有一代代热血的学生进来,在大学,他们就可能会被不断改造成官僚主义的接班人。学生会既然是学生的组织,成员是学生选出的,那么他的权利就应该来源于学生,服务于学生。而不是来源于机构和老师,服务于官僚。

当然抛开官僚主义这个沉痛的话题,我们还是应该对目前的众多学生会组织给予肯定和鼓励,因为它们的主体依旧发挥着这“服务学生、服务学校”的功能和作用。很多小伙伴在里面还是增长了很多知识,结交了很多朋友,借用曹雪芹先生的一句话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这件事也让我想起了曾经看过的法国作家司汤达的著名长篇小说《红与黑》,一个野心青年于连的人生发展两个渠道。其实,在大学里学习和社团,并不存在红与黑的两种相反的发展方向,摆好自己的位置,摆正自己的心态,它们都是我们求学生涯,校园生活的一笔宝贵的财富和回忆!

学习和社团:这里不是红与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