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吃的中国人,又捧出一部9.4分神作

最好吃的中国人,又捧出一部9.4分神作

没有任何意外的,陈晓卿的美食纪录片新作《风味人间》又火了。

最好吃的中国人,又捧出一部9.4分神作

第一集《山海之间》播出当晚,上万名豆瓣用户立刻打出了9.4分的超高评价,大家恨不得把“看过”改成“饿过”。微博上更是一片哀嚎之声——

这是什么神仙节目?我好饿啊啊啊啊啊啊啊!

最好吃的中国人,又捧出一部9.4分神作最好吃的中国人,又捧出一部9.4分神作

晚上九点播出,怕不是和外卖商家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交易吧。

最好吃的中国人,又捧出一部9.4分神作最好吃的中国人,又捧出一部9.4分神作

陈晓卿,这三个字仿佛有什么魔咒。从《舌尖上的中国》到《一城一味》再到如今的《风味人间》,全都是被吹了无数次的作品。

甚至都不用陈晓卿这个标签,自从舌尖IP勾住了13亿人的舌头,当今这个全网皆饿狼的年头,人们对“美食纪录片”五个字是没有任何抗拒力的

部部大火,部部高分,其他题材影视作品可望不可即的9分,对美食纪录片来说都是入门级水平。

最好吃的中国人,又捧出一部9.4分神作
最好吃的中国人,又捧出一部9.4分神作

当然,《舌尖3》是个例外,因为挂羊皮卖狗肉,早就被观众开除出了“美食纪录片籍”。

最好吃的中国人,又捧出一部9.4分神作
最好吃的中国人,又捧出一部9.4分神作

想想中国其他类型的纪录片,也不是没有知名的作品,在国际上拿过奖的更是一抓一大把。

就像《二十二》、《大同》、《最后的棒棒》,全都是响当当的好作品,但没有一个拼得过舌尖美食系列这么高的国民度和话题度。因为拍一部火一部的特殊体质,也有人提出过这样的质疑——

这些年美食纪录片一部接一部,为什么观众也看不腻呢?

答案很简单。

尽管名字不一样,海报不一样,导演团队不一样;

尽管每部片方在宣传的时候,都会用尽各种话术,告诉你他们用了什么航拍、微观摄影、动画还原、全景声丰富的新技术呈现方式balala;

可如果你问一个普通的观众:这些美食纪录片为什么好看?

他们绝对不会和专业影评人一样,长篇大论讲述拍摄手法、筹备故事、人文背景,99%的人只会告诉你一个字——

馋。

最好吃的中国人,又捧出一部9.4分神作

这首先要得益于社交网络下,注重视觉效果的传播方式。

在别的影视作品还在费劲巴拉跑宣发的时候,在别的纪录片还在担心题材冷门观众不感兴趣的时候,在别的导演还在重金邀演小鲜肉、号召粉丝刷票房的时候。

仅靠几张动图,就把美食粗暴地甩在了你脸上。

如果你在搜索框里输入《风味人间》的名字,扑面而来的全是这样 ↓↓↓

羊肉闪出油亮亮的光泽,蘑菇疏松多皱的特质让它吸足了羊肉受热后产生的油脂香,面条也浸润在浓厚的汤料里。羊肉一含就烂,蘑菇紧实弹嫩,吭哧吭哧,连吸带吞,一碗巴楚蘑菇羊肉汤拌面吃出山响。

最好吃的中国人,又捧出一部9.4分神作

这样 ↓↓↓

蒸熟趁热捶打,土豆块越捶颗粒越细,韧劲儿逐渐显现。油泼辣子一浇,韭菜碎撒上,一勺酸楚动人的浆水把红与绿融会贯通。洋芋搅团入口韧糯有嚼劲,淀粉慢慢融化在舌尖上的幸福感难以言表。

最好吃的中国人,又捧出一部9.4分神作

这样的画面 ↓↓↓

一只蟹的构造已经了然于胸,分门别类不会放过任何一个部分的精华。蟹粉蟹柳在中餐中各有妙用,蟹壳承托蟹粉烤制酥皮蟹

,酥皮锁住水分,蟹肉本身的清甜在酥皮之内低回婉转。

最好吃的中国人,又捧出一部9.4分神作

这无疑是最简单粗暴,却又最行之有效的传播方式。

一张图就勾走人的传播效果不亚于恐怖片,可90%的观众不敢看恐怖片,却没人拒绝得了美食的诱惑。

从阿勒泰的大尾羊到哈萨克牧民的马肉,从徽州的火腿到西班牙的火腿,从太湖的大闸蟹到荷兰的大闸蟹……

这一幕幕画面出来,哪还需要人专门安利?

《风味人间》播出后,也有尚未被饿趴下、神志还清醒的观众提出了片子剪辑太碎、台词老套的问题,但也并不妨碍他们空口干了八碗米饭。

最好吃的中国人,又捧出一部9.4分神作

知乎用户@我有一杯海胆

还真别互相嫌弃格调低,对影视作品的审美这事儿再怎么苛刻,也比不过填饱肚子来的打紧。

毕竟生活太累,好不容易丧了一天奔波回家,等待外卖小哥送夜宵的路上,只是想找部

下饭剧

悬疑烧脑的连续剧可不是人人都爱的,虽然剧情吸引人,但看的太投入了吧,把自己手里的盒饭晾凉了可就不好了;

悲剧同样是不适合下饭的,把眼泪掉进碗里、一人我饮酒醉这种戏码会极大影响饭点心情,剧情不需要太波澜起伏,什么虐来虐去统统不要;

可太过搞笑了吧,比如看郭德纲相声,包袱又亮又响,有时候又容易呛着。

最好吃的中国人,又捧出一部9.4分神作

这时候,一部美食纪录片便是更好的选择。

看看《风味人间》里这加了牛奶、芝士,搅动出的瀑布土豆泥 ↓↓↓

最好吃的中国人,又捧出一部9.4分神作

再看看这让多少人心态崩了的秃黄油拌饭 ↓↓↓

低温熬制,生姜、吴茱萸籽实去腥提鲜。蟹油浸润膏黄,只添加盐与少量鱼露辅佐。略硬的雌黄、绵润的雄膏,双剑合璧,直指人心。加姜丝、香醋,耐心搅拌,让每一颗米粒都被膏黄包裹。趁热,一时异香满口。

伴随着李立宏老师低沉性感的低音炮,多少人在蟹黄浇到白饭的一刹那就开始尖叫。

最好吃的中国人,又捧出一部9.4分神作

不由得让人连连抱拳:没必要,为了让我夜宵多吃一碗饭,您这样真没必要。

我宣布,我的人生梦想就是实现每顿饭可以按本文来吃级别的财务自由。

最好吃的中国人,又捧出一部9.4分神作

如果上面的动图还没能让你沦陷,也没关系。每个人的口味都不同,换一部别的就完事儿了。

毕竟神州地大物博,最不缺的就是多种多样的美食,这也给美食纪录片带来了无穷无尽的创作题材。

川鲁粤闽苏浙湘徽八大菜系,总有你爱吃的吧。喝粥就看粤菜纪录片 ↓↓↓

《寻味顺德》

最好吃的中国人,又捧出一部9.4分神作

吃辣就看川湘菜系纪录片 ↓↓↓

《安东尼·波登:未知之旅》四川特辑

最好吃的中国人,又捧出一部9.4分神作

瞬间觉得手中的外卖口味都变得更正宗了……

最好吃的中国人,又捧出一部9.4分神作

想吃点儿垃圾食品,一部烧烤纪录片就能让你想起小时候家楼下脏摊的味道 ↓↓↓

《人生一串》

最好吃的中国人,又捧出一部9.4分神作

追求健康生活的话,更别愁没有选择,连水果都能在美食纪录片里拥有自己的姓名 ↓↓↓

《水果传》

最好吃的中国人,又捧出一部9.4分神作

看看人家隔壁霓虹国,一盘寿司都能专门拍部《寿司之神》。就知道,我们在美食纪录片的数量和题材上,还有太多可以开发的空间。

正如那句话——

每次活不下去的时候就看看美食,人间多值得啊。

最好吃的中国人,又捧出一部9.4分神作

人类,可是最容易被影响的生物。别人打呵欠,自己也会打呵欠;别人笑,自己也会忍不住笑;别人吃,你也就想吃。

美食带来的爽感是任何东西都无法比拟、无可替代的。它是人们最容易获取的幸福,又不存在看腻的风险。

在不想动脑子的时候,美食总能快准狠地给你心头最柔软脆弱的部位猛然一击,然后哗地留下口水,这也是美食纪录片被人们戏称为“食物A片”的原因。

最好吃的中国人,又捧出一部9.4分神作

对于背后的创作团队而言,美食纪录片同样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不像一部电影,需要有特别的立意、充实的故事、出人意料的结局;

更不像其他题材更深刻的纪录片,需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筹备,好不容易拍出来还有可能需要面临

不能过审的风险。

相反地,展现人民富足、生活美好的东西,肯定是最聪明的选择。

最好吃的中国人,又捧出一部9.4分神作

这也导致只要食材够多、镜头够美、质感够高,美食纪录片其实是很难拍差的。

正因如此,大家才会给《舌尖上的中国3》打出3.7的历史最低分。

当年陈晓卿的离开,让大家对这部等了四年的作品彻底失望。最不能忍的是,作为一档美食纪录片,

美食本人都沦为了配角

厨余周边时长是美食的十倍还多,偏题那叫一个严重,恨不得炒个猪肉都得从小猪佩奇动画片开始了。

最好吃的中国人,又捧出一部9.4分神作最好吃的中国人,又捧出一部9.4分神作

每一集美食特写不超过十分钟,甚至在流水账式的讲完中华美食百科之后,镜头全剩下了做菜之人的悲惨生活。

《舌尖上的中国好故事》看得观众一脑袋问号,生怕演着演着就跳出个二维码号召大家捐款。

最好吃的中国人,又捧出一部9.4分神作

节目组对此的解释是,第三季更关注食物背后的文化。

但展现出来的结果却是杂糅了太多有的没的,食物本尊的吸引力荡然无存,这才叫本末倒置。

所以啊,千万别小看了人类吃的本能。

最好吃的中国人,又捧出一部9.4分神作

他们能把所有让自己流口水的美食纪录片捧到天上,同样能把任何一部辜负了美食的“美食纪录片”踩到泥里。

只能说,下次看到类似的安利,还是先提前准备多准备几碗白饭吧。

最好吃的中国人,又捧出一部9.4分神作

最好吃的中国人,又捧出一部9.4分神作最好吃的中国人,又捧出一部9.4分神作
最好吃的中国人,又捧出一部9.4分神作最好吃的中国人,又捧出一部9.4分神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