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吃的中國人,又捧出一部9.4分神作

最好吃的中国人,又捧出一部9.4分神作

沒有任何意外的,陳曉卿的美食紀錄片新作《風味人間》又火了。

最好吃的中国人,又捧出一部9.4分神作

第一集《山海之間》播出當晚,上萬名豆瓣用戶立刻打出了9.4分的超高評價,大家恨不得把“看過”改成“餓過”。微博上更是一片哀嚎之聲——

這是什麼神仙節目?我好餓啊啊啊啊啊啊啊!

最好吃的中国人,又捧出一部9.4分神作最好吃的中国人,又捧出一部9.4分神作

晚上九點播出,怕不是和外賣商家有什麼見不得人的交易吧。

最好吃的中国人,又捧出一部9.4分神作最好吃的中国人,又捧出一部9.4分神作

陳曉卿,這三個字彷彿有什麼魔咒。從《舌尖上的中國》到《一城一味》再到如今的《風味人間》,全都是被吹了無數次的作品。

甚至都不用陳曉卿這個標籤,自從舌尖IP勾住了13億人的舌頭,當今這個全網皆餓狼的年頭,人們對“美食紀錄片”五個字是沒有任何抗拒力的

部部大火,部部高分,其他題材影視作品可望不可即的9分,對美食紀錄片來說都是入門級水平。

最好吃的中国人,又捧出一部9.4分神作
最好吃的中国人,又捧出一部9.4分神作

當然,《舌尖3》是個例外,因為掛羊皮賣狗肉,早就被觀眾開除出了“美食紀錄片籍”。

最好吃的中国人,又捧出一部9.4分神作
最好吃的中国人,又捧出一部9.4分神作

想想中國其他類型的紀錄片,也不是沒有知名的作品,在國際上拿過獎的更是一抓一大把。

就像《二十二》、《大同》、《最後的棒棒》,全都是響噹噹的好作品,但沒有一個拼得過舌尖美食系列這麼高的國民度和話題度。因為拍一部火一部的特殊體質,也有人提出過這樣的質疑——

這些年美食紀錄片一部接一部,為什麼觀眾也看不膩呢?

答案很簡單。

儘管名字不一樣,海報不一樣,導演團隊不一樣;

儘管每部片方在宣傳的時候,都會用盡各種話術,告訴你他們用了什麼航拍、微觀攝影、動畫還原、全景聲豐富的新技術呈現方式balala;

可如果你問一個普通的觀眾:這些美食紀錄片為什麼好看?

他們絕對不會和專業影評人一樣,長篇大論講述拍攝手法、籌備故事、人文背景,99%的人只會告訴你一個字——

饞。

最好吃的中国人,又捧出一部9.4分神作

這首先要得益於社交網絡下,注重視覺效果的傳播方式。

在別的影視作品還在費勁巴拉跑宣發的時候,在別的紀錄片還在擔心題材冷門觀眾不感興趣的時候,在別的導演還在重金邀演小鮮肉、號召粉絲刷票房的時候。

僅靠幾張動圖,就把美食粗暴地甩在了你臉上。

如果你在搜索框裡輸入《風味人間》的名字,撲面而來的全是這樣 ↓↓↓

羊肉閃出油亮亮的光澤,蘑菇疏鬆多皺的特質讓它吸足了羊肉受熱後產生的油脂香,麵條也浸潤在濃厚的湯料裡。羊肉一含就爛,蘑菇緊實彈嫩,吭哧吭哧,連吸帶吞,一碗巴楚蘑菇羊肉湯拌麵吃出山響。

最好吃的中国人,又捧出一部9.4分神作

這樣 ↓↓↓

蒸熟趁熱捶打,土豆塊越捶顆粒越細,韌勁兒逐漸顯現。油潑辣子一澆,韭菜碎撒上,一勺酸楚動人的漿水把紅與綠融會貫通。洋芋攪團入口韌糯有嚼勁,澱粉慢慢融化在舌尖上的幸福感難以言表。

最好吃的中国人,又捧出一部9.4分神作

這樣的畫面 ↓↓↓

一隻蟹的構造已經瞭然於胸,分門別類不會放過任何一個部分的精華。蟹粉蟹柳在中餐中各有妙用,蟹殼承託蟹粉烤制酥皮蟹

,酥皮鎖住水分,蟹肉本身的清甜在酥皮之內低迴婉轉。

最好吃的中国人,又捧出一部9.4分神作

這無疑是最簡單粗暴,卻又最行之有效的傳播方式。

一張圖就勾走人的傳播效果不亞於恐怖片,可90%的觀眾不敢看恐怖片,卻沒人拒絕得了美食的誘惑。

從阿勒泰的大尾羊到哈薩克牧民的馬肉,從徽州的火腿到西班牙的火腿,從太湖的大閘蟹到荷蘭的大閘蟹……

這一幕幕畫面出來,哪還需要人專門安利?

《風味人間》播出後,也有尚未被餓趴下、神志還清醒的觀眾提出了片子剪輯太碎、臺詞老套的問題,但也並不妨礙他們空口乾了八碗米飯。

最好吃的中国人,又捧出一部9.4分神作

知乎用戶@我有一杯海膽

還真別互相嫌棄格調低,對影視作品的審美這事兒再怎麼苛刻,也比不過填飽肚子來的打緊。

畢竟生活太累,好不容易喪了一天奔波回家,等待外賣小哥送夜宵的路上,只是想找部

下飯劇

懸疑燒腦的連續劇可不是人人都愛的,雖然劇情吸引人,但看的太投入了吧,把自己手裡的盒飯晾涼了可就不好了;

悲劇同樣是不適合下飯的,把眼淚掉進碗裡、一人我飲酒醉這種戲碼會極大影響飯點心情,劇情不需要太波瀾起伏,什麼虐來虐去統統不要;

可太過搞笑了吧,比如看郭德綱相聲,包袱又亮又響,有時候又容易嗆著。

最好吃的中国人,又捧出一部9.4分神作

這時候,一部美食紀錄片便是更好的選擇。

看看《風味人間》裡這加了牛奶、芝士,攪動出的瀑布土豆泥 ↓↓↓

最好吃的中国人,又捧出一部9.4分神作

再看看這讓多少人心態崩了的禿黃油拌飯 ↓↓↓

低溫熬製,生薑、吳茱萸籽實去腥提鮮。蟹油浸潤膏黃,只添加鹽與少量魚露輔佐。略硬的雌黃、綿潤的雄膏,雙劍合璧,直指人心。加薑絲、香醋,耐心攪拌,讓每一顆米粒都被膏黃包裹。趁熱,一時異香滿口。

伴隨著李立宏老師低沉性感的低音炮,多少人在蟹黃澆到白飯的一剎那就開始尖叫。

最好吃的中国人,又捧出一部9.4分神作

不由得讓人連連抱拳:沒必要,為了讓我夜宵多吃一碗飯,您這樣真沒必要。

我宣佈,我的人生夢想就是實現每頓飯可以按本文來吃級別的財務自由。

最好吃的中国人,又捧出一部9.4分神作

如果上面的動圖還沒能讓你淪陷,也沒關係。每個人的口味都不同,換一部別的就完事兒了。

畢竟神州地大物博,最不缺的就是多種多樣的美食,這也給美食紀錄片帶來了無窮無盡的創作題材。

川魯粵閩蘇浙湘徽八大菜系,總有你愛吃的吧。喝粥就看粵菜紀錄片 ↓↓↓

《尋味順德》

最好吃的中国人,又捧出一部9.4分神作

吃辣就看川湘菜系紀錄片 ↓↓↓

《安東尼·波登:未知之旅》四川特輯

最好吃的中国人,又捧出一部9.4分神作

瞬間覺得手中的外賣口味都變得更正宗了……

最好吃的中国人,又捧出一部9.4分神作

想吃點兒垃圾食品,一部燒烤紀錄片就能讓你想起小時候家樓下髒攤的味道 ↓↓↓

《人生一串》

最好吃的中国人,又捧出一部9.4分神作

追求健康生活的話,更別愁沒有選擇,連水果都能在美食紀錄片裡擁有自己的姓名 ↓↓↓

《水果傳》

最好吃的中国人,又捧出一部9.4分神作

看看人家隔壁霓虹國,一盤壽司都能專門拍部《壽司之神》。就知道,我們在美食紀錄片的數量和題材上,還有太多可以開發的空間。

正如那句話——

每次活不下去的時候就看看美食,人間多值得啊。

最好吃的中国人,又捧出一部9.4分神作

人類,可是最容易被影響的生物。別人打呵欠,自己也會打呵欠;別人笑,自己也會忍不住笑;別人吃,你也就想吃。

美食帶來的爽感是任何東西都無法比擬、無可替代的。它是人們最容易獲取的幸福,又不存在看膩的風險。

在不想動腦子的時候,美食總能快準狠地給你心頭最柔軟脆弱的部位猛然一擊,然後嘩地留下口水,這也是美食紀錄片被人們戲稱為“食物A片”的原因。

最好吃的中国人,又捧出一部9.4分神作

對於背後的創作團隊而言,美食紀錄片同樣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不像一部電影,需要有特別的立意、充實的故事、出人意料的結局;

更不像其他題材更深刻的紀錄片,需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籌備,好不容易拍出來還有可能需要面臨

不能過審的風險。

相反地,展現人民富足、生活美好的東西,肯定是最聰明的選擇。

最好吃的中国人,又捧出一部9.4分神作

這也導致只要食材夠多、鏡頭夠美、質感夠高,美食紀錄片其實是很難拍差的。

正因如此,大家才會給《舌尖上的中國3》打出3.7的歷史最低分。

當年陳曉卿的離開,讓大家對這部等了四年的作品徹底失望。最不能忍的是,作為一檔美食紀錄片,

美食本人都淪為了配角

廚餘周邊時長是美食的十倍還多,偏題那叫一個嚴重,恨不得炒個豬肉都得從小豬佩奇動畫片開始了。

最好吃的中国人,又捧出一部9.4分神作最好吃的中国人,又捧出一部9.4分神作

每一集美食特寫不超過十分鐘,甚至在流水賬式的講完中華美食百科之後,鏡頭全剩下了做菜之人的悲慘生活。

《舌尖上的中國好故事》看得觀眾一腦袋問號,生怕演著演著就跳出個二維碼號召大家捐款。

最好吃的中国人,又捧出一部9.4分神作

節目組對此的解釋是,第三季更關注食物背後的文化。

但展現出來的結果卻是雜糅了太多有的沒的,食物本尊的吸引力蕩然無存,這才叫本末倒置。

所以啊,千萬別小看了人類吃的本能。

最好吃的中国人,又捧出一部9.4分神作

他們能把所有讓自己流口水的美食紀錄片捧到天上,同樣能把任何一部辜負了美食的“美食紀錄片”踩到泥裡。

只能說,下次看到類似的安利,還是先提前準備多準備幾碗白飯吧。

最好吃的中国人,又捧出一部9.4分神作

最好吃的中国人,又捧出一部9.4分神作最好吃的中国人,又捧出一部9.4分神作
最好吃的中国人,又捧出一部9.4分神作最好吃的中国人,又捧出一部9.4分神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