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地道风味美食(兴国擂茶)

在小编老家兴国地区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走东家,串西家,喝擂茶,打哈哈,来来往往结亲家”,在这里,家家有擂钵,请喝擂茶是当地最普通、最隆重的待客礼节。

每年过年去一个亲戚家里做客还能喝到一碗手工的正宗擂茶回味久久!!!

客家地道风味美食(兴国擂茶)

配料

擂茶起源于中原人将青草药擂烂冲服的“药饮”,是客家先民在流迁、生产、生活积累形成的一种保健饮食习惯,没有特定的传承方式,一直靠口传身授流传。据专家介绍:客家擂茶由汉魏的粥茶和唐宋的点茶衍变而成,始于黄河以北,客家祖先南迁时把它带到赣南,距今历史长达千余年。2014年7月,赣南客家擂茶制作技艺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客家人制擂茶,以妇女见长。基本原料是茶叶、芝麻、花生、盐、茶油及各式各样的佐料。所以,这样制作出来的擂茶既有茶叶的甘味,芝麻、花生、豆子的清香,也有生姜的辣味。若再佐以炒米、花生米、豆瓣、米果、烫皮等,一桌集香、甜、苦、辣于一体的赣南客家擂茶宴便应运而生了。

传统的擂茶制作中,需要的工具包括擂钵、擂棍、捞子。据了解,这三样工具被称为“擂茶三宝”。擂钵多为陶制品,内壁有粗细不等的沟纹,口径则大小不等,直径一般约50厘米;擂棍常用山楂木或油茶树树干加工制成圆形,长短大小视钵而定,一般长约85厘米;用于捞渣的捞子则是用竹篾编织而成。只有备齐这三样,才能真正开始制作正宗的赣南擂茶。

赣南人制作擂茶时,擂茶之人用双腿将擂钵夹住,然后把茶叶、芝麻等放入钵中,手握一根擂棍顺着钵内的沟纹将茶叶等反复舂捣、碾压,直至所有材料都被捣成碎泥状,这才算擂好了。最后,将茶泥放入茶杯,然后冲入沸水,用捞子捞去没能擂烂的渣滓杂物,钵内留下的糊状食物叫“茶泥”,或称“擂茶脚子”。

据说三国时期,刘备领兵南下,屯兵赣南,不料一夜之间将士纷纷病缠,求医无效,巧有客家婆婆献上擂茶秘方,将士饮后,疫情顿消,于是,动员众人制作,军队将士精神大振,举旗大捷。老婆婆献上的擂茶由生姜、生米、生茶叶组成,也因此擂茶又有“三生饮”的别名。如今,赣南地区的赣县、石城、兴国、于都、瑞金等地仍保留在擂茶的习俗。

客家地道风味美食(兴国擂茶)

制作过程

擂茶虽然原料多种多样,味道也各不相同,但功能上却相似,既是饮品,又是保健药品,另外,都是古人将茶和其他辛辣型、花香型、食物型佐料一起煮饮习俗的继续。

专家认为,赣南人一直以来喜欢吃擂茶,一方面因为赣南是最早的客家聚集地,客家先民自北向南迁徙,对于江南的气候、水土不大适应,因此逐渐发明了既是饮料又是药方的擂茶。而赣南地处山区、亚热地带,高温多雨,也适宜种茶。另一方面湿气重对人体有一些不利影响,添加各种滋补食疗材料的擂茶具有祛风湿功效。

现在,赣南部分地区结合传统工艺及现代技术,把擂茶制作成冲饮食品,以供人们广泛饮用。但是,最正宗的擂茶还是要用传统的方法制作,欢迎大家来兴国品尝延续千年的赣南擂茶!

客家地道风味美食(兴国擂茶)

品擂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