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企業成爲 「一帶一路」建設重要力量

本報記者 張一鳴

中央企業在“一帶一路”沿線承擔3116個項目,已開工和計劃開工的基礎設施項目中,中央企業承擔的項目數佔比達50%左右,合同額佔比超過70%。中央企業已成為推動“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力量。

國務院國資委在10月30日下午舉行的媒體通氣會上透露,截至2017年底,中央企業境外單位10791家,分佈在185個國家和地區,境外資產總額超過7萬億元,全年實現營業收入4.7萬億元,利潤總額1064億元。

國資委副主任、黨委委員翁傑明表示,在基礎設施建設、能源資源開發、國際產能合作等領域,中央企業承擔了一大批具有示範性和帶動性的重大項目和工程,同時積極開展本土化經營,履行社會責任,體現中國企業負責任的良好形象,成為推動“一帶一路”從理念轉化為行動、從願景轉變為現實的重要力量。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賈濤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希望國有企業“成為實施‘走出去’戰略、‘一帶一路’建設等重大戰略的重要力量”,目前看,中央企業基本達到要求。

今年以來,世界貿易形勢發生巨大變化。翁傑明表示,央企推進“一帶一路”,要運籌帷幄,把握原則,包括要體現互利共贏原則;做好規劃,科學佈局;合規風控,對每一個項目進行風險把控;履行社會責任;加強項目協同,和所在國的相關企業,與國際上有經濟實力的企業合作;與國內民營企業和有實力的企業進行合作;做好戰略規劃,與所在國互利共贏。

賈濤認為,面對複雜多變的外部環境和中美經貿摩擦恐將持久化的狀況,中央企業應積極響應黨中央將“補短板作為當前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點任務”的安排,早做謀劃,在基礎設施領域、自主可控地創新、發展新動能等方面加大發力,同時,要積極內部挖潛,進一步降本增效,通過“開源節流”來實現穩增長的目標。

翁傑明指出,過去中央企業在“一帶一路”沿線的投資主要是基礎設施、能源合作、產能合作。未來能源合作、產能合作要發揮更多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在產能合作上,中國企業給所在國輸入技術,也會產生比較好的利潤。

他表示,按照國際經濟形勢和貿易形勢的變化,央企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投資的項目要採取相應的應對措施,首要的是風險防控問題,國資委整體梳理了三十多個海外項目,對這些項目可能出現的問題,一一進行梳理,要採取合規的風險防控措施,把出血點堅決止住。對項目本身,要做進一步優化,著遠於長遠,能與所在國形成命運共同體,同時要有一定的商業模式,不斷優化。

中央企業在走出去的過程中,如何把握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平衡點?中國遠洋海運集團黨組成員、副總經理俞曾港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社會責任是加強企業與當地社會融合的必然途徑,與企業加強自身品牌建設和增強競爭力呈正相關的聯繫。在本土化經營中做得比較好,海外項目中有近2萬境外員工,國內員工只有250餘人,海外項目的本土員工佔了95%以上。

賈濤認為,中央企業應著眼“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現實需求,通過基礎設施建設、國際產能合作、積極履行社會責任等方式,助推所在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和產業的轉型升級,給所在國和當地百姓帶去實實在在的好處,真正實現互利共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