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除了炒幣還可以期待什麼

​一提到“區塊鏈”,瞬間就讓很多朋友喚起了顯卡價格暴漲的痛苦回憶。其實對於區塊鏈,除了炒幣,我們還可以期待更多。

區塊鏈除了炒幣還可以期待什麼

區塊鏈=炒幣?No

區塊鏈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概念等同於炒幣。的確,比特幣、以太坊等被熱炒的數字貨幣,都基於區塊鏈技術。而基於區塊鏈技術,也正是這些數字貨幣的核心競爭力所在。區塊鏈的一大特性就是數據去中心化,如果數字貨幣基於區塊鏈技術,那麼它的發行速度和總髮行量都由算法決定,任何人都無法單獨對其修改,交易也並不需要經由中央服務器,這令比特幣等數字貨幣有了唯一性、防偽性、去中心等特點,因此比特幣等數字貨幣也被譽為“數字黃金”。

但是,區塊鏈的應用絕不僅僅限於數字貨幣。基於區塊鏈技術的P2P去中心化網絡,如果用來記錄數據、傳遞信息,那麼這些數據信息就會變得異常可靠,難以被操縱,這對於金融、統計、通訊乃至方方面面的領域都意義重大。

試想一下,每筆資金一旦流動就無法偽造、每筆賬單一旦確定就無法作梗、每條信息一旦發出就無法攔截封殺,遊戲無法作弊了選票無法虛報了……區塊鏈可以讓數據信息變得前所未有的可信,這無疑會對社會造成極大的衝擊。以至於有人稱,區塊鏈是新一代的互聯網技術,去中心化、高度可信可靠還有集體維護等特點,能夠令網絡實現真正的“互聯”。區塊鏈的未來,的確令人浮想聯翩。數字貨幣,不過是區塊鏈的牛刀小試。

區塊鏈現在還有什麼侷限

區塊鏈已經引起了有識之士的高度重視。目前,不少大企業乃至國家、政府背景的機構,都已經在對區塊鏈展開研究。區塊鏈的未來的可期的,但現在它仍存在一些侷限,令它難以大規模應用。

區塊鏈基於P2P技術,這意味著每次發生數據變動,就需要把數據同步到大量節點當中。如果想要處理大量數據,那麼區塊鏈對網絡的數據傳輸能力以及節點本身的處理能力都會提出考驗。目前廣為人知的區塊鏈的併發能力都並不突出,例如比特幣網絡每秒只能夠處理7次交易,以太坊網絡則是每秒30次交易,而且挖礦等操作還需要大量的運算資源,這並不親民。

因此,目前區塊鏈僅應用於貨幣流通這樣數據變化比較簡單直接的領域。如果想要將區塊鏈進行更加複雜的運用,可能需要更先進的算法,以及專門設計的硬件。

區塊鏈,我們可以期待什麼

2018年的臺北國際電腦展以“A”、“5G”、“區塊鏈”、“物聯網應用”、“創新與新創”和“遊戲與VR”作為主題,區塊鏈被這種大型展會擺到了檯面上,不禁令人對其平添了幾分期待。臺北國際電腦展以硬件為主,而硬件一直和區塊鏈有著難以割裂的關係———顯卡一直是礦工們的搶手貨,NV還官方推出了不帶顯示輸出的專用挖礦卡;而當顯卡已經無法滿足運算需求的時候,市場則出現了各種礦機。在這次展會,是否會有更多應用於區塊鏈的硬件產品出現呢?

臺北國際電腦展臺北電腦工會TCA邀請了IOTA基金會共同創辦人Dominik Schiener,針對區塊鏈分散式賬本技術Tangle進行了演講。沒錯,這並不是炒幣,而是區塊鏈在其他方面的應用。根據介紹,Tangle能夠提高效率而且進行保證數據不被篡改,可應用於物聯網、車聯網、身份認證、智慧城市等等領域。

由於區塊鏈的特殊性,和區塊鏈相關的硬件也備受矚目。目前,技嘉、華碩、微型等廠商,推出的雲服務器以及主板等相關產品都可以為區塊鏈所用;而廣積與博來等廠商,也可以提供相應的工業電腦和嵌入式系統,用以定製區塊鏈所需的節點服務器。在臺北國際電腦展上,我們看到大量和區塊鏈相關的硬件產品,為新型的區塊鏈應用提供硬件方面的解決方案。

總之,區塊鏈能帶給我們的絕不僅僅只是被炒上天的數字貨幣,它所展現的潛力令人遐想不已。金子總會發光的,讓我們共同期待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