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履不停》:是枝裕和,遺憾和傷感,都被甩在匆匆的步履後面

《步履不停》:是枝裕和,遺憾和傷感,都被甩在匆匆的步履後面

《步履不停》:是枝裕和,遺憾和傷感,都被甩在匆匆的步履後面

人生路上,步履不停,總有那麼一點來不及。已經是夏末的季節了,院子裡的紫薇花開得璀璨,黃斑蝶在山坡上翩然飛舞著。橫山良多與妻兒一同返回位於湘南海邊的老家。久違的橫山一家人,每年只有在大哥純平的忌日才會團聚。在沁涼的麥茶、紅透的西瓜、母親絕手的好料理炸玉米天婦羅,加上外賣的頂級壽司和鰻魚飯之間,閒散地度過看似平凡的一天。然而他們細細分享品嚐著的,卻是歡笑背後隱隱的哀傷,小心翼翼的對話又忍不住的爭執中,不經意觸動的回憶以及深藏在彼此心中不曾說出口的秘密。

《步履不停》講述了身為自由畫家的“我”當年帶著新婚的妻子與妻子之子,一同回到鄉下家裡去祭拜亡兄的故事,交疊著寫作之時父母均已逝去的點滴感觸,那平淡瑣碎的“尋常一日”慢慢地融化在了一個個無聲的嘆息之中:當時糾結的是否真的重要,當時較勁的又有何必要?在意過的某句話、某個眼神還記得那樣清楚,可時間卻一刻不停地倏地一下飛走了——想想,真令人黯然、沉默又有點想笑。

《步履不停》:是枝裕和,遺憾和傷感,都被甩在匆匆的步履後面

或許也正因如此,人們常常說要珍惜,“珍惜當下的人和物,別等到逝去了再追悔莫及,再追也不趕趟了”,這話細想十分逗樂,如果當時那份情誼抵得過情緒,誰可能平白無故地不珍惜,而若是誤解和執念在一剎那險勝,又怎能因為一句“珍惜”便隨意化解?

珍惜有時是高過人性的剋制與理智,有時卻不過是馬後炮的自我警醒。回憶像稜鏡,一道往事之光通過,被分得五彩斑斕,人們往往只能看到其中的一兩種顏色,明媚的、晦暗的、不安的、不滿的、好的壞的……顯色的介質是我們的心,“當時只道是尋常”,無論過後如何感嘆,若將自己重置於當年,或許道出的也還是“尋常”——很多時候,人不經過就無法切實地懂得,這也是沒辦法的事。

《步履不停》:是枝裕和,遺憾和傷感,都被甩在匆匆的步履後面

就像書中的“我”在回憶時強調說那句機靈話的人是“我”不是哥哥,他面對父親的茫然,騰起的洩氣和委屈隔著紙張仍揮之不散。可要我說,這“不懂事”的瞬間並不混賬,不曾珍惜或珍惜也留不住的時光也無所謂悔恨:誰沒有傷害過別人,沒有被“傷害過”?彆扭與說開總是結伴而來,哪個也不比另一個更醜陋,相反,有時這些不懂事的暗湧還來得更可愛、更有意義一些。

那意義就藏在時光之中。正如《步履不停》中的每個人在這場回憶當中都不是完美的,都有小脾氣、小糾結和小盤算,甚至可以說除了新過門的妻子,其餘各個都一身毛病(連媳婦最後也爆發了),拿常用的話來講就是“不討喜”的,而這也是我喜歡這本書的原因之一。

《步履不停》:是枝裕和,遺憾和傷感,都被甩在匆匆的步履後面

我們最容易看到哪些人的毛病、最受不了哪些人的毛病?身邊人,親人。看得太清、離得太近,水滴石穿,稀碎小事天長日久就成了梗在心頭的大問題,明知結果卻還是要說,明知因由卻還是在乎,越親近越瞭解便越無法包容,逃開吧、負氣吧、計較吧……這便是誰也甩不開的人性啊。

《步履不停》:是枝裕和,遺憾和傷感,都被甩在匆匆的步履後面

管它時光與世事的步履停不停,留不留得住,管它有沒有錯過、有沒有過錯,在我們心中,那些存在過的人和感情,總會揮之即來、一喚就停的,也別管什麼珍惜與否的事兒了,就用自己的方式去做、去咂這滋味,對得起此時此刻的心,至少,這份愛和回憶是獨一無二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