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告苗族拉鼓节:一场迟来22年的盛会!

点击上面“三苗网”加关注,分享天下趣事!



金秋十月,

北方部分地区已进入萧萧的冷清季节。

然而,

在大苗山腹地、摩天岭山腰,

在融水县杆洞乡尧告村:

一个神秘的苗族村寨,

却是另一番景象。

村民们正欢快地唱着苗歌,

紧张有序地整修山路、

清除杂草、修缮吊脚楼…..

他们正准备迎来一场迟到了22年的

苗族盛典:拉鼓节。

尧告苗族拉鼓节:一场迟来22年的盛会!
尧告苗族拉鼓节:一场迟来22年的盛会!
尧告苗族拉鼓节:一场迟来22年的盛会!

▲草木葱茏、风光绮丽的尧告村

拉鼓节号称苗族(融水一带)最隆重的祭祖祈福活动。

位于海拔1900米摩天岭山腰的尧告苗寨在过去,拉鼓节每13年举办一次。

尧告苗族拉鼓节:一场迟来22年的盛会!

▲拉鼓节上的芦笙表演

在许多苗民心中,参加13年轮回一次的尧告拉鼓节是一次洗涤心灵的朝圣之旅。

尧告苗族拉鼓节:一场迟来22年的盛会!
尧告苗族拉鼓节:一场迟来22年的盛会!

▲尧告大寨

遥远的拉鼓节记忆

22年前那年初冬,尧告大寨村举办拉鼓节第二阶段活动。父亲决定带上读小学的我参加节日。记忆中,那应该是自己的第一次徒步远行。当时,全村近千人身着民族盛装,几乎倾巢出动!

尧告苗族拉鼓节:一场迟来22年的盛会!

▲拉鼓节:节日盛装

在通往神秘摩天岭的蜿蜒小道上,前进队伍源源不断地加入外村苗民,队伍黑压压一片,绵延好几里。

父亲解释说,“拉鼓节是苗族最隆重的节日,13年才一次,参加拉鼓节就好比老百姓到北京一样,一辈子没多少次机会。要好好珍惜啊!”(现在想起来,父亲的话很有道理,那是我唯一参加的一次拉鼓节。)

1995年后这个神奇的节日就停办了。

尧告苗族拉鼓节:一场迟来22年的盛会!
尧告苗族拉鼓节:一场迟来22年的盛会!

▲曾经络绎不绝的朝圣队伍

22年后的2018年,我们终于再次等来了这个节日。

尧告苗族拉鼓节:一场迟来22年的盛会!

▲准备活动

经过近2小时跋涉,我们终于爬到尧告芦笙坪。

坪上,一排排人群在等待东道主分配招待。父亲说,拉鼓节面向全乡乃至全县,来宾人数少的几千,多的几万,都由尧告苗寨及周边村负责接待,吃喝住宿,全程免费;如怠慢来客就是对祖先的不敬。

我们分到了芦笙坪旁的一户人家。一进家门,哇,热闹!吊脚楼厅堂的火塘边,坐满了人,好像有15人。

晚餐时,主人的慷慨在餐桌上一览无遗,丰盛的野味、醉甜的糯米酒毫无保留地摆放在桌上,任意享用。主家说,为招待好客人,大多村民主动提前杀了年猪,并把家里的酸鱼、酸鸟肉等珍品全部捧出来。

吃完晚餐,主家为我们介绍拉鼓节。每说到鼓时,她语气虔诚,眼中闪烁着泪光。

她说,明天开幕活动,拉鼓节的核心人物鼓头师傅和鼓师要进场主持,她要拿件先人衣服参加祭祀;叮嘱小孩不得在长鼓旁逗留,不得弯腰看鼓身下方……

节日前的晚上充满了神秘、期盼和热闹的气氛!由于铺位紧张,我与3个小孩横躺在主家床上,心里忐忑不安,不敢睡太多。其他大人和主家通宵,有的唱苗歌,有的走家窜寨,有的吹芦笙。

第二天吃完中饭后,苗民们穿着节日盛装,三五成群静候在芦笙坪边。不一会功夫人群已把场地围得水泄不通,旁边小路也站满了人。突然,人头攒动,父亲对我说,鼓头师傅和鼓师来了。果然,一支神秘的队伍迎面向我们走来。

尧告苗族拉鼓节:一场迟来22年的盛会!

▲万众期待

尧告苗族拉鼓节:一场迟来22年的盛会!

▲鼓头师傅和鼓师

前面的鼓头师傅身材魁梧,穿着和大家不一样的绿装,下身穿蓝裙子,头上的一把伞遮住了方正脸。

其后紧随六七个护卫鼓师,他们大都穿着苗族服装,头缠围巾,身缠大砍刀。所有人都屏住呼吸,眼睛直刷刷盯着这只队伍!庄严!

尧告苗族拉鼓节:一场迟来22年的盛会!
尧告苗族拉鼓节:一场迟来22年的盛会!

▲鼓头师傅

在悠扬的芦笙迎宾曲中,万众期待的拉鼓节终于揭开帷幕!

种种传说终于得到印证!

其他观众自觉地退到祭祀场地后,鼓头师傅的队伍缓缓进入芦笙坪,走向摆满各种祭品的祭祀台。整个场景震撼!

尧告苗族拉鼓节:一场迟来22年的盛会!

▲鼓头师傅和鼓师队伍

在鼓头师傅的指挥下,鼓师们齐声祈祷,缓缓从祭祀篮中拿出盛满烧酒的杯子在地上浇洒几下,然后烧香烧纸,向天地祭拜!祈祷风调雨顺、幸福安康!

开场仪式完毕后,参加集体祭拜的尧告及协办村的村民们缓缓进场,神情凝重,口中念叨,绕着圣鼓走三圈!

他们在祈祷,为天下,为村寨,为逝者,为家人,为客人,为幸福,为平安,为健康,为将来…….整个祭祀盛典达到高潮!每一个见证此刻的人无不为之动容!

不少人热泪盈眶….之后,鼓头师傅和鼓师们在大家簇拥下缓缓巡场。

接下来,一系列活动依次进行:主客双方拉鼓表演、芦笙踩堂表演、苗歌对唱、斗鸟活动、长桌宴等,芦笙声、欢呼声震响整个山谷,节日氛围浓烈,神奇的摩天岭笼罩在吉祥的云雾中……

尧告苗族拉鼓节:一场迟来22年的盛会!

▲歌舞同庆

鼓头、鼓师、法伞、鬼师、大砍刀、苗服、圣鼓、芦笙….这些具有鲜明苗族特色的图标一个一个镌刻在每一位来宾心中!这一刻,这一天,每一位朝圣者实实在在地感受到自己身上血液的温度!感受到祖先的护佑!感受到了民族的凝聚力!

拉鼓节仪式程序

由于种种原因,1995年拉鼓节后,节日停办了22年。对新一代苗民来说,尧告拉鼓节似乎成了一个美丽的传说。所幸的是,在上级领导和当地热心村民的支持下,这个神奇节日又复活了,目前正积极申报广西非遗项目。

22年过去了,如今的尧告大寨已变了模样,当年的羊肠小道已被水泥公路取代,但拉鼓节圣地上空的祥云依然如昔,仙气缭绕!

尧告苗族拉鼓节:一场迟来22年的盛会!

▲日程安排

按照既定的吉时,由鼓师等带头的队伍浩浩荡荡走上尧告高巴坳选鼓木。

尧告苗族拉鼓节:一场迟来22年的盛会!
尧告苗族拉鼓节:一场迟来22年的盛会!

选定了鼓木,并进行祭祀。这一部分的仪式非常的讲究,虔诚的祭祀祈求祖先的保佑和赐福。

尧告苗族拉鼓节:一场迟来22年的盛会!
尧告苗族拉鼓节:一场迟来22年的盛会!
尧告苗族拉鼓节:一场迟来22年的盛会!

砍伐好了鼓木,就由青年队伍把鼓木拉回巴天山鼓场,山上人声鼎沸,队伍壮观,一路相随的人们把这当成自己心灵的朝圣之旅。

尧告苗族拉鼓节:一场迟来22年的盛会!
尧告苗族拉鼓节:一场迟来22年的盛会!
尧告苗族拉鼓节:一场迟来22年的盛会!
尧告苗族拉鼓节:一场迟来22年的盛会!

在巴天山鼓场用美食招待所有来客。

尧告苗族拉鼓节:一场迟来22年的盛会!
尧告苗族拉鼓节:一场迟来22年的盛会!

跨越山巅,鼓木终于回到尧告寨里,苗寨立马芦笙阵阵欢迎鼓木的到来。

尧告苗族拉鼓节:一场迟来22年的盛会!
尧告苗族拉鼓节:一场迟来22年的盛会!
尧告苗族拉鼓节:一场迟来22年的盛会!

经过严格的祭祀和仪式后,鼓师用鼓木制作了新的神鼓。

尧告苗族拉鼓节:一场迟来22年的盛会!
尧告苗族拉鼓节:一场迟来22年的盛会!

尧告拉鼓节是苗族祈祷祖先保佑、祈求风调雨顺,以及庆祝丰收喜悦、感恩自然馈赠的节日盛典。

在宾客们的依依不舍中,尧告拉鼓节第一阶段缓缓落下了帷幕。

新鼓制作完成以后,拉鼓节就结束了?

当然不!

这只是拉鼓节第一部分。

更加精彩热闹的拉鼓节第二阶段将于2018年12月9日-11日继续在尧告村举行!

第二阶段 拉鼓芦笙踩堂活动流程简介:

拉鼓芦笙踩堂是拉鼓节最隆重的一项活动,苗语称“嘎妞”,汉语直译为“拉鼓芦笙”。一届拉鼓节先后举行三次芦笙踩堂(芦笙比赛)活动,每次两天。第二年四月午、未两日进行一次吹芦笙踩堂,当地叫“跑四。”同年11月子、丑或者午、未两日进行吹芦笙踩堂,苗语叫“妞当”,直译为接鼓。第三年11月子、丑或者午、未两日进行吹芦笙踩堂,叫“结鼓”(丢鼓)。

拉鼓节有大寨片、田边片、小河片共三堂芦笙,每堂芦笙有100把左右,最多不超过120把。拉鼓芦笙踩堂活动流程如下。

1、“抱头”仪式。意思即带亡灵去看鼓。

2、开伞仪式。大寨片的芦笙队集中在高汪,田边片的芦笙队集中在陪集山坳。在高汪的芦笙队吹完三曲芦笙后即开伞。

3、务夏看鼓。“务夏”是苗语音译,意为古代人的模样,称“变婆”。队伍来到高巴坪停下吹三曲芦笙,到拜丢大坪又吹芦笙三曲,此时“务夏”从人群中蜂拥而至,都到拜丢大坪迎接芦笙队伍。

4、陪集山——芦笙队伍对接点。

5、前往目的地“良甘芦笙坪”。比赛结束,队伍从“高汪”走到“乌展”吃午饭(当天的午饭是由大寨片筹办)。

6、“丢嘎玲”仪式。鼓头和鼓师在鼓屋里举行“丢嘎铃”仪式,即踩鬼芦笙堂。

8、“巴比”仪式。主家原来备有一坛好酒等着“巴比”,“大灼”仪式结束,晚饭之前,接着就是举行巴比仪式。

2018年12月9日,与你再次相约,在杆洞尧告拉鼓节!

尧告苗族拉鼓节:一场迟来22年的盛会!

▲吉祥尧告


请 你 留 言 :

神秘的苗族拉鼓节你听说过吗?对于它的复兴你有什么想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