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器中的古建築(漢至明篇)——古陶與古建


地面建築不存,唯有藉助地下文物方可反觀中國古代建築。之前,有朋友曾指出,冥器中的誇張性成分太多,不足以成為中國古代建築的模型。這種說法是合理,但卻忽視了現實。我們不要忽視想象,今天的很多現實都源於前人的想象。現實是,我國目前唐代以前的建築,除了藉助冥器外,恐怕沒有別的資源可以研究了。即使是遺址地基那也只能看出規模,卻看不出工藝乃至藝術。

明器中的古建築(漢至明篇)——古陶與古建

成都出土漢代宅院

原來我認為唯有中原及鄰近地區明器建築才比較發達,實則不然。四川、湖南、安徽、湖北,乃至廣東都有不少精品出土。原來我以為只有漢代,冥器建築才比較發達,實則一直到明代,這一習俗仍在傳續。

國內已有不少論著關注到了這一藝術類型,並不斷基於地域特點予以解讀。我想,隨著資料的不斷豐富,我們對古代建築,尤其高古建築都認識會不斷得到彌補。雖然冥器不乏失實的一面,但畢竟是當時的一種反應,尤其作為藝術來欣賞,其想象性更值得肯定。

明器中的古建築(漢至明篇)——古陶與古建

東漢綠釉陶戲樓,高108釐米,安徽渦陽大王店出土,國博

明器中的古建築(漢至明篇)——古陶與古建

漢代陶樓,鄭州大象陶瓷博物館

明器中的古建築(漢至明篇)——古陶與古建

河北阜城桑莊出土東漢陶樓

明器中的古建築(漢至明篇)——古陶與古建

明器中的古建築(漢至明篇)——古陶與古建

漢代七層陶樓,高72釐米,河南滎陽城關鄉魏河村出土

明器中的古建築(漢至明篇)——古陶與古建

明器中的古建築(漢至明篇)——古陶與古建

東漢陶院,長130,河南淮陽於莊出土,河南博

明器中的古建築(漢至明篇)——古陶與古建

明器中的古建築(漢至明篇)——古陶與古建

漢緑釉陶樓—武威市雷臺漢墓出土

明器中的古建築(漢至明篇)——古陶與古建

廣西貴縣出土,漢代歹人青□”銘三合院重簷陶樓 ,銘文疑似為“死人請用”2

明器中的古建築(漢至明篇)——古陶與古建

東漢人形三層陶榭,高144,河南淮陰九女冢村出土,河南博

明器中的古建築(漢至明篇)——古陶與古建

東漢陶院,焦作博

明器中的古建築(漢至明篇)——古陶與古建

三國黃褐釉陶樓,襄樊萊越出土,

明器中的古建築(漢至明篇)——古陶與古建

宋代琉璃建築模型是在江蘇省溧陽縣竹簀公社中梅大隊在元佑六年墓出土,鎮江博_副本

明器中的古建築(漢至明篇)——古陶與古建

渦陽稽山漢代崖墓出土的陶倉

明器中的古建築(漢至明篇)——古陶與古建

渦陽西陽集漢墓出土的陶倉房

明器中的古建築(漢至明篇)——古陶與古建

漢代陶樓,美國大都會博物館藏

明器中的古建築(漢至明篇)——古陶與古建

漢代陶樓,殘高175釐米,河北河間景和鎮柴屯村出土

明器中的古建築(漢至明篇)——古陶與古建

漢代綠釉陶望樓

明器中的古建築(漢至明篇)——古陶與古建

漢代水榭,河南靈寶出土

明器中的古建築(漢至明篇)——古陶與古建

渦陽西陽集漢墓出土的彩繪陶倉樓,高112釐米

明器中的古建築(漢至明篇)——古陶與古建

河南偃師出土的漢代陶樓

明器中的古建築(漢至明篇)——古陶與古建

漢代陶樓,高110釐米,鄭州城外城陶瓷藝術博物館

明器中的古建築(漢至明篇)——古陶與古建

漢代陶樓,河南桐柏出土

明器中的古建築(漢至明篇)——古陶與古建

西漢陶院,鄭州出土,河南博

明器中的古建築(漢至明篇)——古陶與古建

東漢陶屋,長28.8,廣州東郊麻鷹崗出土,國博

明器中的古建築(漢至明篇)——古陶與古建

明兩進院落式硬山頂帶閣樓天井陶樓

明器中的古建築(漢至明篇)——古陶與古建

明彩繪三進陶院落,長149釐米,河南郟縣出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