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的繼位合法性一直是迷,直到最近康熙遺詔出現,之前爲什麼不拿出來以正視聽?

NewCambridge


這個問題我就不發圖發百度來的“遺詔”了!附上我之前回答別的文章的留言吧!權做為一種不一樣的見解!希望能幫到讀者們!

用排除法即可知道,正確答案是雍正!康熙立雍正,絕對是雍正夠可以,能力擺在那,辦事阿哥,冷麵王白叫的?不是孝道,康熙的兒子哪個不孝順了?也不敢不孝順,講白了,康熙兒子那麼多,孫子更多…哪個不優秀?!比如廢太子的兒子,不優秀?!但四阿哥優秀,孫子也優秀,幹嘛不選?!要知道,康熙不傻,他不想立誰,那個人絕對沒有機會,比如老八!康熙兒子雖多,但我們可以用排除法,排除掉不可能的人,剩下的就是正選,老大,老二,老三沒有爭議吧?!尤其老二鐵板釘釘不可能!不然廢幹嘛?這三人早早退出爭冠舞臺(可以肯定老二再次被廢之時康熙心中已然有更合適人選了)。老九,老十也沒有疑問吧,老八跟班,你是康熙你會立嗎?老十三不可能也沒有異議!至於15,16,17還嫩著呢,康熙不可能略過中年兒子,選年紀更小的兒子!所以老大,老二,老三,老九,老十,老十三沒有可能,剩下誰老四,老八,老十四,其實老八很早就退出爭冠舞臺,事實就是康熙多次罵他出身低賤,是賤種,讓他死了爭儲這條心,這不是杜撰,是證據確鑿的!所以老八早沒機會,甚至他的機會不如老三,只是他自己不甘心而已!那麼目標很明確了,爭冠隊伍就老四和老十四了!胡說雍正篡位,不是他篡老八的位,是篡十四的位,那我們看看十四是合適人選嗎?肯定不是,為什麼?康熙晚年,西北叛亂讓老十四去平叛,很多人根據這點覺得康熙為了歷練他,給他立功登基加分,說的很有道理似的,就這安排看,康熙已經把老十四剔除爭冠舞臺了,為何這麼說,康熙晚年身體大不如前,但他不是暴斃,對後事肯定有安排!老十四出征不是一天兩天,而是好幾年!如果有意立十四阿哥,後期肯定要召回,自己快死了,繼承人還放在天邊,處於危險的戰爭狀態,隨時有可能戰死,或者被人害死,有這樣歷練的嗎?何況康熙晚年頭等大事是選接班人,西北的戰事只是皮毛之事、那時康熙手下就沒一個將軍可做統帥了?!還非得繼承人去?那他為什麼這麼安排呢?很簡單,把老十四調離中樞,讓他呆遠遠的,不給他機會,不給他和老八聯合起來作亂,為雍正登基創造好的條件,同時康熙還製造假象,放煙霧彈,讓時局變得好像要傳位給十四,讓老八和老十四猜忌,並保護他心中的真命天子!那為什麼會有人說傳位的是十四呢?誰這麼傳的?這人是老八,老八自己沒機會了,被康熙多次,公開否定了,但他不甘心,他有黨羽,有名氣,他要造謠,他要讓雍正難受,讓雍正和自己的親弟弟廝殺,他好看樂子,好坐收漁翁之利![耶][耶][耶]


築狗和他的狗


首先,詔書之前並沒有不拿出來,實際上,康熙死後,雍正立即公佈了即位詔書,而且是滿漢蒙三種文字,現在依然保存了下來,都躺在北京、瀋陽和臺北的博物館。詔書上說:皇四子,胤禛怎麼好、怎麼好,現在傳位給他。

這能證明雍正即位的合法性嗎?然並卵!

不是我等小民太天真,而是皇帝的子孫太腹黑。

因為,所謂詔書之類的東西,靠不靠譜還兩說。就看誰的嘴巴大。如果真的是雍正害死了康熙,那麼,他怎麼說怎麼對,他要什麼樣的證明材料,就有底下人給他什麼樣的證明材料。

這份詔書是封不住人們的嘴的。大家都是老狐狸,你說什麼聊齋呢?

雍正不是甄嬛傳裡的四爺,那是現代人的意淫。

康熙死後,雍正即位,但他不去他爹睡覺的乾清宮,而搬去了養心殿;他從來不去他爹最後病死的暢春園,也不去康熙常去的木蘭圍場;他的陵墓也選在了遠離順治和康熙的西陵;他還下令,收回所有的康熙硃批,並嚴厲要求,如果有人敢私藏、摘抄、焚燒,從重處罰。

雍正在怕什麼?只有他自己知道。

民間傳說傳位十四子,被他改成了傳位於四子,這是瞎扯。但是,康熙最後怎麼死的,雍正是怎麼即位的,疑點還是很多。

不僅後人,當時的人,就有很多很多猜測。


飲水君


近年遼寧省檔案館新館首度展出的“康熙遺詔”對此給出了答案:雍正沒篡位。



 《康熙遺詔》亦稱《康熙皇帝遺詔》,是史學界研究康熙死後雍正皇帝即位之謎的重要實物,長期被支持“雍正合法繼位說”的學者作為證據列舉。對於這份所謂的《康熙遺詔》,史學界爭論頗多。支持雍正皇帝即位的史學家認為這是康熙欽定遺詔,反對者則認為這是根據康熙五十六年的遺詔修改而成。《康熙遺詔》真跡現存於第一歷史檔案館。



遼寧省檔案館收藏的“康熙遺詔”用漢、滿、蒙三種文字書寫同一內容。其中寫有“雍親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貴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統,著繼朕登基,繼皇帝位……這裡的皇四字就是胤正皇帝。

而且古人寫字都是使用的繁體字,其中民間謠言“傳位十四,被改為於四”,這是不可能的,在清朝這個字才是“於”而不是於,因此很難篡改。

省檔案館專家介紹,雍正即位後,始建秘密立儲詔書,封於匣內,高懸乾清宮正大光明匾額之後,皇帝死後取出,昭告天下。


圖文世界觀


其實關於遺詔的謠言是很容易被戳穿的。民間傳言雍正改字其本身就經不起推敲,比如簡繁體的“於”是不同的,其在書寫方法上筆畫也是有區別的,沒法篡改。


再就是作為一個王朝最重要的法律文件,傳位的詔書不可能不寫繼任者的名字,這不合情理。詔書作為確認繼任者的重要法律文件,它也不可能不說明傳位的理由,比如繼任者他為什麼有資格當皇帝。這是老皇帝對所有子女和文武大臣的解釋,也是他對祖宗的交代。既然如此,只說第幾子而不講清楚是誰也不說為什麼要傳位給他,那就真的是笑話了。

當然了,信者衡信,不信者衡不信。人家就是說雍正繼位不合法,你把詔書掛在他眼皮底下他依然會說那是假的。


周志宏glee


45歲繼位,夾在爹和兒子盛世的中間,雍正篡位成為民間野史最喜歡的題材

康熙是千古一帝,奠定了清朝盛世的基礎,而康熙在位時間又特別長,熬了一波又一波皇子,等到康熙奄奄一息的時候,四皇子胤禛已經45歲了,在古代人平均壽命遠低於今天,45歲已經是快到老年階段,而康熙的皇子又有將近二十位,從年齡上看,四皇子都不是最好的選擇。


康熙的大歲數,皇子多,雍正即位時超過四十歲,也就成為了篡位說的一個依據,以歲數這個為基礎來編織篡位說法,似乎有了一套自洽的邏輯,再經過民間傳播,雍正似乎成為了一個篡位的皇帝。

雍正的兒子乾隆也是個有才華的皇帝,儘管被稱為千古第一罪人,但乾隆年間確實讓大清在賬面上出現了最強的時候,在爹和兒子中間的雍正就顯得有些平庸了,平庸往往意味著被欺負,民間野史就盯上了雍正。


康熙遺詔,後世學者研究,基本證明了雍正是合法繼位

“雍親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貴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統,著繼朕登基,繼皇帝位……”

康熙遺詔後來昭示天下,明確地寫了雍正繼位的合法性。而至於雍正為什麼不很早就昭示他爹的這封遺詔,雍正在位的時候,有誰敢提出篡位的說法嗎?即使當時民間就有傳聞,能傳到雍正的耳朵裡嗎?再有,如果雍正立馬昭示這封遺詔於天下,那才是有悖常理,可能是篡改了遺詔。

後世研究清史的學者基本也是支持雍正是正常繼位的,其中兩位研究雍正的學者直接指出雍正繼位的合法性:馮爾康《雍正傳》:康熙在臨終前選擇了胤禛。楊啟樵在《揭開雍正帝隱秘的面紗》:雍正屬於正常繼位。

你認為雍正是合法繼位還是篡位的?你知道歷史上哪些皇帝是篡位的?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


老李有刀


這個問題我一定要回答,懷疑雍正繼位合法性簡直無稽之談,荒了個謬。



第一,康熙末期,由於康熙皇帝好大喜功,又一心一意做聖君,對於有功之人根本下不去手,政局之糜爛已無可救藥,除了貪腐,這些大臣還瘋狂借國庫的銀子,導致國庫虧空,據史書記載,存銀最少的時候僅800萬兩,這還是賬面上的,實際呢?只有三百萬兩,其餘都是打的白條,三百萬兩夠幹什麼呢,不夠一次旱災或水災的賑濟,康熙末期打的最後一次仗是遠征青海,八萬清軍全軍覆沒,但清政府無力再戰,打仗打的是錢糧,國庫沒存銀而已,後來康熙派當時的雍正清理虧空,雍正開始做的不錯,但到最後遇到最大的困難竟然來自康熙,因為康熙不忍心把功臣逼得太緊而功虧一簣,從這一點上看,康熙自己也知道朝廷最大的問題在於國庫,只有老四上位才能收回來庫銀。而雍正也沒有辜負老爹的厚望,得了個抄家皇帝的名聲,國庫存銀恢復到2400萬

第二,康熙末期的吏治已經腐敗的一塌糊塗,賣官鬻爵,貪汙腐敗,結黨營私,藏汙納垢,康熙深知吏治不清對國家的危害,而康熙的兒子中,經過多年的奪嫡大戰只剩下老三,老四,老八,老九,老十,老十三,老十四,這些人中,老八威望最高,很有能力,但他卻是個只知道收買人心的主,只學會了康熙的仁慈,老四呢,就是雍正,人稱冷麵王,殺伐果決,毫不留情,要整頓吏治,必須有這樣一個人,康熙也不止一次的對重臣表示,朕要給你們選一個堅剛不可奪志的主子,這不是雍正是誰。



第三,雍正的兒子弘曆十歲便被康熙帶去宮中,一手調教,要知道康熙的孫子有一百多個,為什麼偏偏選了雍正的兒子,因為這樣可以保大清三世太平,出個百年的盛世。

第四,說說另一個主角老十四,這個就更搞笑了,康熙把老十四派到青海去打仗,青海離北京多遠,皇帝會把想要立儲的兒子派去那麼遠的地方駐守?最有意思的是,雍正的家生子奴才年羹堯的職位竟然是川陝總督,這就扼住了青海的咽喉,這個意圖還不明顯嗎

第五,說說最不想說的,也是這種說法破綻最大的地方,就是繁體字的與和現代的是一回事嗎?簡直無聊

最後,如果沒有雍正,就沒有乾隆,也沒有康乾盛世,如果沒有雍正攢下了偌大的家業,乾隆這個敗家子根本霍霍不了幾年。正是因為康熙的遠見,才會讓雍正繼位。


大聖王陽明


雍正皇帝在榮登大統後之所以會受到那麼多的質疑,主要與他在當上皇帝之前表現太過於平凡、普通有關,相比於雍正皇帝,康熙的八皇子以及十四皇子都是極其優秀、在朝野之間都頗有名望的。

在雍正成為皇帝之前,幾乎很少有人覺得康熙皇帝會選擇讓他接替自己的江山,因此在雍正成為皇帝后才流傳出了那麼多的流言。

打破流言的康熙遺詔

而在這眾多的流言中,流傳得最為廣泛、接受市場最為廣大的就是雍正皇帝篡改康熙遺詔的說法。

在這個說法中康熙皇帝想傳位的人是給他的十四皇子,不過在雍正的修改下,“傳位十四子”被修改成了“傳位於四子”。

這個流言的出現是很拙劣的,不過仍舊有很多人相信了這個說法。

但是隨著一件文物的公之於眾,這個流言卻開始轟然倒塌,瞬間被戳破了虛假。

這件文物就是康熙皇帝的遺詔,這份遺詔是用漢字和滿文書寫的。

不過我們現在所能看到的只有用漢字所寫部分,滿文所寫的遺詔不知道因為什麼原因,在歷史中消失了。

如果大家仔細觀察這份遺詔中所寫的內容,那就會發現遺詔中根本就沒有什麼傳位於四子的內容。

裡面實實在在寫了傳位給雍親王皇四子的文字,並寫出了雍正皇帝的名字,從這方面來看,那個流言就是一個虛假的笑話。

雍正皇帝為破除流言專門所寫的大義覺迷錄

說到這裡,大家或許會覺得一切已經可以蓋棺定論了吧?

但實際上事情並沒有這麼簡單,關於雍正皇帝身份的正統性,僅靠這份遺詔是不能證明的,為什麼這麼說呢?

原因其實非常的簡單,因為這份遺詔完全就是出自於雍正皇帝自己的手筆,這是他在當上皇帝后自己讓人補充出來,跟康熙皇帝根本就沒有半點關係。


據史料記載,康熙皇帝在去世的時候是沒有留下任何遺詔的,也沒有任何書面的文件表明他要傳位給雍正,因此這不足以成為雍正表明自己身份正統的證據。

雍正皇帝在當上皇帝后,他或許也感受到了朝野眾人的不相信,不知道是過於心虛還是真的想證明自己,所以他就專門出了一本書來闡明自己的身份正統以及康熙皇帝真的想要傳位給自己的事實。

這本書就是《大義覺迷錄》,在這本書中,雍正皇帝專門詳細描寫了康熙皇帝死前的場景。


他在書中寫道,在康熙皇帝駕崩前召見了很多皇子以及重要大臣。

雖然當時沒有留下任何書面遺詔,但是他卻留下了一道口詔,在這一道口詔中,他將清帝國的大業傳給了雍正,自此確立下了雍正的地位。

世人的不相信

不過顯然當時很多人都是信奉陰謀論的專家以及非常懂得反向推理的人才,他們針對雍正皇帝專門寫一本書親身說法的事情也提出了他們不相信的觀點。

他們覺得雍正皇帝在出這本書的時候已經坐穩了寶位、掌控了所有朝野的大權,並剷除了一切對他皇權有阻礙的人、展現了極其鐵血的手段。

(雍正皇帝角色扮演圖)

即便他說的是謊言,那些活下來的皇子和大臣們難道還敢站出來反駁、指明這件事情嗎?

因此通過這種看起來沒什麼毛病的邏輯,雍正皇帝身份不正統的流言繼續流傳了下來。

古代信息流通的困難

問題中提到雍正皇帝為什麼不把康熙的遺詔拿出來公之於眾,其實並不是他不拿出來公之於眾。


而是他當時早就已經拿出來公之於眾了,只不過仍然不能說服眾人罷了。

古代不像現在,現在如果想澄清一件事實、打破不好的流言,只要在網上發佈一篇聲明以及相關的證據就可以很快地讓每一個想了解這件事情的人瞭解到。

不管別人相不相信,但是起碼別人看到了。

而在雍正那個年代,想這樣做是完全不可能的,大家想想,連傳一道聖旨都要花費十幾天的時間才能傳達到地方官員手中。

在那個沒有網絡電視的時代,即便雍正皇帝手中有著完全沒有問題的康熙遺詔,他也是無法讓所有人都瞭解到的。

雍正皇帝對清朝的貢獻所在

不過不管怎麼說,雍正皇帝對於清朝的作用、貢獻還是很巨大的。

他是一個非常勤勉的皇帝,每天都把大量時間投入到了工作中,他的勤勉程度即便放在我國曆史所有皇帝中,都是可以排在最前排的。

在康熙晚年的時候,清帝國裡出現了很多天災人禍,還有數之不盡的起義造反。

如果不是雍正皇帝通過多年努力的工作、慢慢收拾好了康熙皇帝留下的爛攤子,併為國家積攢下了大量錢財、底蘊,乾隆皇帝也不可能會有那麼多的精力去吃喝玩樂的揮霍,並在沒有什麼作為的情況下,創造了一個廣為人們流傳的乾隆盛世。

從這方面來說,雍正皇帝的繼位還是有著很積極作用的。

所以說這就是雍正皇帝之所以不拿出康熙遺詔以示正聽的原因,首先最大的原因就是這份遺詔並不是康熙皇帝留下來的,而是雍正皇帝自己寫的,因此就導致了很多人不太願意相信,還有那個時代信息流通非常困難,即便雍正皇帝公佈出來了,能瞭解到的人也極其稀少。


孤客生


關於雍正幾位的合法性,歷史學家一直有兩種說法,一種是合法說,一種是篡位說。

合法說的證據

首先要說,雍正想篡位的難度是非常大的。因為修改遺照的機會幾乎為零。尤其是傳位十四皇子變成傳位於四皇子這件事,甚至應該是解放後才能有的謠言。為啥呢?

且不說皇帝遺照會有滿漢兩種文字撰寫,就是傳位於的“於”字,在解放以前都是繁體字,根本就不是“幹勾於”,繁體的於是“於”這麼寫的,當然古代也有“幹勾於”,但只能用在姓氏當中,並不能在詞組裡出現。

第二,由於康熙生了36個孩子,有24個活著的兒子,又有九子奪嫡一說,也就是說雍正的政敵非常多,最終選擇了雍正當皇帝,其他幾個皇子自然要滿處造謠,說雍正是篡位來的。

第三,由於當時是滿漢兩朝臣子共同處理遺照,隆科多與張廷玉不屬於一個山頭,根本不會配合作假。

非法繼承的證據

首先要說,因為乾隆的原因才選擇雍正繼位,也是謠言,當然是乾隆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才傳出來的這個謠言。因為當時進宮陪伴皇爺爺讀書的根本就不止弘曆一人,幾乎幾個受寵皇子的孩子都進宮陪王伴駕了,弘曆僅僅是其中之一,而且因為年紀小,也並沒有體現出他的聰明才幹來,反倒是皇長子的長孫表現的更優秀,因為歲數大嘛。


那麼乾隆說自己深受皇爺爺的賞識,雍正都是因為自己才當上皇帝的這件事,就有點欲蓋彌彰了。

另外,雍正繼位,以及雍正暴斃,乾隆身世包攬了清朝三大奇案,怎麼就這麼巧,雍正他們家都這麼奇怪呢。

最重要的一點,歷史是由勝利者撰寫的,因此一切有利於雍正乾隆的史書,其實反倒都無法證明他們的正大光明。

白希文解讀

關於皇帝的選拔,幾乎每一代都會存在或多或少的貓膩,雍正之所以被拿出來說,是因為他處在康乾盛世的正中央,故事最多,演繹的也最多。我不敢說雍正稱帝沒有任何貓膩,但至少從雍正繼位之後勵精圖治的工作態度上看,我寧願相信這是康熙獨到眼光選擇的以為好皇帝。


白希文


遺詔不拿出來就能即位了?怎麼可能呢。如果能夠通過公佈遺詔的方式以正視聽,大概雍正是最希望將遺詔複印幾千份,一張張分發到百官手上。但是這麼做又有什麼用呢,在當時沒有專業認證機構沒有網絡的年代,想要製造流言的人總會找到法子說雍正的繼位是不合法的。就算不能在當代影響到雍正的統治地位,也能在後人心中樹立雍正篡位的形象。


康熙這份遺詔在他剛剛去世之後就被雍正公佈於眾了,遺詔的文字自右向左,自上往下書寫,漢、滿、蒙三種文字書寫的是同一內容。其中清清楚楚寫有“雍親王皇四子胤禛……繼皇帝位”這皇四子胤禛,就是雍正。

由此可以得出,民間盛傳“傳位十四子”改成“傳位於四子”的說法肯定是一種謠傳。幾億人口口相傳的速度,絕對要比雍正拿著遺詔一個一個解釋的速度要快的多,所以一張遺詔能堵住悠悠眾口嗎?人們先入為主,雍正只能做好一個皇帝,證明自己真的有這個實力。

人們對於雍正的皇位提出質疑主要因為兩點原因:第一個是雍正拿不出康熙的親筆手諭,而證人只有隆科多一個人。第二點就是在康熙生前,雍正並沒有得到刻意的培養,從現在留存的奏摺來看,對手十四皇子有365封,而雍正只有三封。

其實在雍正第二次廢掉太子之後就決定了秘密立儲,康熙一直沒有將下一任太子給決定下來,可能他老人家真的還沒想好,或者是想好了也不想說。只要不說,朝中大臣就是一團霧水,不知道究竟該依附誰,就不會一家坐大。另一方面,康熙相中的這個皇子也能得以保全。

另一個就是康熙的手諭問題了,其實不僅僅是康熙,清初的幾位皇帝都沒有手諭。但是大家都很好奇,康熙這樣小心謹慎的人,平日裡也是注重手諭的,為什麼就連如何安置后妃都用手諭寫好了,這麼大的事情卻不是手諭呢?

因為康熙對身邊的每一個人都不放心,包括常年在他身邊的宦官,在經歷了兩次廢太子的事情之後,他對立儲更加小心翼翼。但是康熙畢竟是人,他沒有辦法預知自己什麼時候死,在意外情況之下,康熙宣佈繼承人的方式就顯得有些不周全。

如果康熙真的留下手諭且繼承人寫的不是四皇子的話,那麼按照雍正的性格會將康熙身邊的近侍都留下來嗎?不過雍正也是因為老爹的謹慎小心遇到了不少的麻煩,所以秘密立儲的制度才在他手上完善。


木劍溫不勝


這個問題的前提假設其實是錯的,因為康熙遺詔並不是最近才有,雍正之前也不是沒有拿出過——事實上,這個康熙遺詔本就是雍正自己搞出來的。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先確認兩點:

一、康熙遺詔其實有兩份,一份是康熙生前自己寫的,一份是康熙死後、雍正弄出來的;

二、雍正繼位的合法性,並不由康熙遺詔決定,因為康熙生前的遺詔並未提及傳位問題,而雍正弄出來的遺詔只是事後證明,並非康熙親筆。



下面對以上兩點進行詳細解釋。

早在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時,由於太子二度被廢,皇儲無人,人心不定,在大臣們的壓力下,康熙於當年發表了一篇很長的諭旨,這篇諭旨,說白了就是康熙遺詔。

為什麼這麼說呢,這篇諭旨系康熙親筆撰寫,說白了就是他的個人回憶錄,而且,康熙還特別指出:

之前很多皇帝的遺詔都是死前不清醒的狀態下撰寫,其中未必是自己的原意,有鑑於此,我事前寫好,把該交代的事情都交代;

此外,康熙還在這道諭旨中明確指出:

“這道諭旨,我已經準備了十年之久,即使將來還有什麼遺詔,我想說的也無非就是這些。如今,都毫無保留地告訴你們了,以後我也就不再重複了。”

換言之,康熙遺詔事前已經寫好,所以也不會在寫什麼遺詔。

然而,話雖如此,這道諭旨固然算是康熙的遺詔,但其中仍未交代儲位的問題!



(隆科多:為什麼是我??)

那麼,康熙打算怎麼傳位呢,說來大家都不願意相信,但這卻是歷史的事實,那就是:

口頭傳詔!

一言蔽之,康熙駕崩前,交代由最信任的重臣、國舅、時任步軍統領的隆科多口頭傳詔!

換句話說,惟一能證明雍正是合法繼位的,其實就是隆科多的口頭傳詔。而這,或許這就是人們所苦苦追求的所謂“真相”。

康熙讓隆科多在他死後傳遺詔,其實也不難理解。他不願意遺詔在他生前公佈,大概是他不願意看見自己兒子們的各種反應,後者對他是一種難以接受的傷害吧!

然而,康熙自己的問題是解決了,但雍正的麻煩可就大了。



此前,清朝的皇帝包括皇太極、順治、康熙的繼位都是沒有書面遺詔的,因為滿人並沒有這個習慣。康熙不採用書面傳位遺詔,也並不違反祖制。

但是,在清朝建立近百年後,強大的中華傳統(漢人王朝傳統)無法接受這種所謂的“口頭傳詔”,包括雍正在內,也是如此(您也是這樣認為,對嗎?)。

為此,在康熙駕崩後,雍正自己另搞了一份所謂的“康熙遺詔”。這份遺詔一式四份,目前分別藏在第一歷史檔案館、臺北故宮和瀋陽故宮(遼寧省檔案館)。

其中,遺詔內容主要摘錄了之前的那道康熙遺詔,但最緊要的是,在最末結合了隆科多的口頭傳詔,即“皇四子胤禛人品貴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統,著繼朕即皇帝位”這句。



雍正搞的這道遺詔,說白了是想把口頭傳位詔書面化,其日期署的是“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也就是康熙駕崩的那天。

不過,這道新遺詔其實是在十六日才公佈的,而且裡面有一處錯字,四處塗抹,與人們想象中的正式遺詔大相徑庭。

很顯然,這個所謂的“康熙遺詔(傳位詔)”是雍正的倉促之作,而絕非康熙的親筆。

換言之,從口頭傳詔到書面詔的差異,在造成了雍正繼位被懷疑的種種困擾。就本質而言,雍正的繼位其實是沒有問題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