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力量:《小萝莉的猴神大叔》影评

爱的力量:《小萝莉的猴神大叔》影评

刚看到这个电影的名字的时候,感觉电影应当很low。但是,抱着想看印度舞蹈的念头还是打开了这个电影。不仅看完了这部电影,而且故事一直萦绕于心。影片讲述了一个印度的虔诚的印度教教徒,帮助一位巴基斯坦穆斯林哑女返回故园的故事。影片直面信仰冲突、民族冲突、国家意识形态的冲突,且直指人心、令人感动。

爱的力量:《小萝莉的猴神大叔》影评

一、小女主角——沙希达

小萝莉名叫沙希达,来自于克什米尔山区的穆斯林家庭。可是,她到六岁仍然不会开口说话,成为家庭的一块心病。为了能让女儿早点说话,她的妈妈带她去印度德里祈祷。但在做火车回来的路上,沙希达看到外面的小羊仔掉进泥淖里面,出于爱心,便跑出火车去救小羊。但这一暖心的举动,并没有为她带来好运。相反,她被火车拉下了。那一刻,望着远去的火车,沙希达眼中充满了绝望与无助,留下了哗啦啦的眼泪。而她的妈妈此时也是痛苦万分。但再近的路,横亘在政治面前,也变得十分遥远。咫尺天涯,遥望却不能及……正当沙希达举手无措之时,又来了一辆火车。她以为是通往巴基斯坦的,便上了这列火车。可惜,那是前往印度另一个城市——印度北部的库卢谢特拉的火车。幸运地是,她遇到了男主人公——猴神帕万。

二、男主角——猴神帕万

帕万来自于印度普拉塔加尔,属于婆罗门阶层。受印度教义以及历史的影响,他们不仅拒绝和下等人接触,而且拒绝与穆斯林交往。在饮食中,只吃素不吃荤。帕万非常崇敬哈奴曼神,是哈奴曼神的忠实信徒,不仅自称“猴神”,而且有一颗正义、勇敢、诚实的心。虽说品行高洁,但成绩却糟糕透顶。“高考”考了十次还有过,结果第十一次考过之后,却把父亲给高兴死了。不得已,他来到德里投靠父亲的好友达雅南德先生——一个非常正统的人,并在这里结识了他的女朋友——拉茜卡。猴神发现了迷路的穆斯林哑女沙希达,但却无法得知她来自于哪里。为了能帮她找到妈妈,他把小女孩带到了拉西卡的家里。但是,异乡的漂泊使小萝莉常有私家之感,猴神也等着她的家人能够来接她。但二者之间的饮食差异、信仰差异、国家意识形态差异,在生活中会慢慢地表现了出来。

爱的力量:《小萝莉的猴神大叔》影评

三、信仰之争——伊斯兰与印度教

拉茜卡一家只吃素,而小女孩生长在穆斯林的家庭,从小习惯吃肉。所以,在拉茜卡家中,吃的非常不习惯。因此,当她闻到隔壁的肉味的时候,欣然地跑到了隔壁穆斯林家去吃肉。拉茜卡对此表现出了极大地困惑与诧异。晚上,沙希达被单独安排在一个桌子上反省。可是,她真的很想吃肉,而且也想妈妈了。突然之间,留下了眼泪。拉茜卡与帕万见此情形,也动了恻隐之心,便允许她吃鸡腿。第二天,当猴神去为昨天的行为祷告,乞求得到神的原谅的时候,沙希达丢了。在清真寺里面寻找沙希达的时候,猴神看到了她带伊斯兰头巾以及读《可兰经》的姿态。恍惚之间,明白了一切——沙希达来自于穆斯林家庭。按理来说,他们此刻可以断绝关系,但念及她是一个可怜又可爱的孩子,所以就宽容了这次行为。正如拉茜卡对猴神所说:“不同种姓、不同人种,那都不重要。”只要有一颗纯洁的心,我们都能相处,这与“种姓”、“人种”、“宗教”无关,这是一个人的本性。

爱的力量:《小萝莉的猴神大叔》影评

四、国家意识形态之争——印度与巴基斯坦

沙希达是巴基斯坦人,因此了解巴基斯坦板球;而拉茜卡一家是印度人,因此只为印度队加油。结果在一次观看板球比赛中,沙希达为巴基斯坦队的获胜而载歌载舞。这使人们确认——她来自于巴基斯坦。这是一件好事,也是一件坏事。虽然知道她是从哪里而来,但两国之间的仇恨太深沉,以至于达雅南德要求他们立即离开这个家。不得已,第二天猴神就带着沙希达去巴基斯坦大使馆办理签证,但受抗议活动的影响,大使馆被迫闭馆一个月。接着,走“免护照路线”,结果上当受骗了。这位让他们走“免护照路线”的人,认为把敌国的人卖到妓院是永远不会被发现的。幸好,猴神及时赶回,救出了小女孩。但经过这次遭遇之后,他再也不相信别人可以把沙希达平安地送回家。于是,他要亲自送她回家,他要从印度把小女孩送回巴基斯坦,他从印度教之地送回伊斯兰之地。虽然有困难,但哈奴曼神信仰给了他战胜一些困难的勇气,他相信哈奴曼神会帮他完成任务。

爱的力量:《小萝莉的猴神大叔》影评

五、信仰的涅槃与重生——从《罗摩衍那》到《摩诃婆罗多》

他是哈奴曼神的信徒——正直、诚实、勇敢、光明。对于他来说,送沙希达回家是他的本性,但是他有选择捍卫自己信仰的责任。因此,猴神坚持要得到守边军的允许才肯前行。在遭受警告、威胁、暴打后,猴神始终坚持着自己的信仰,坚持着哈奴曼神赋予他的责任。边防军长官被印度徒的坚贞以及他对穆斯林的关爱所打动,于是,破例允许他们去往巴基斯坦。

爱的力量:《小萝莉的猴神大叔》影评

来到内地之后,在一起偶然的摩擦下,他们被以“间谍”的身份给抓捕起来了。而这也引起了新闻记者纳瓦布的关注,因为这可是一个“大新闻”。猴神打伤警员,并逃了出来,在慌忙之间上了一辆客车。他在问路的过程中讲述了自己来到巴基斯坦的故事,“我是印度人,她是巴基斯坦人,我不知道她是怎么一个人来到印度的,我现在要送她回家……”故事引起了车上的人的同情,也征服了新闻记者纳瓦布。在面临警察的盘问之下,他们三人“躲”在了车顶上。为了爱,他做出了躲躲藏藏的行为;为了爱,他偏离了坚贞的信仰;为了爱,他在悖离哈奴曼神。

爱的力量:《小萝莉的猴神大叔》影评

夜晚,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睡在了清真寺。这是一件非常忌讳的行为。但在这里,遇到了一位睿智的伊斯兰教阿訇,不仅帮他们指明方向——克什米尔,而且帮助他们逃避警察的抓捕。猴神非常感激阿訇的帮助,但在作别的礼仪上有点儿不知所措。他顺势抬手用穆斯林宗教的礼仪,但又为难地放下了。宗教就像一条河一样,把人分成两边,使彼与此泾渭分明。阿訇认为,帮助小女孩是正确的事情,与宗教无关,因此用印度教礼仪作别,“罗摩神万岁”!经过这次信仰的冲突之后,深深地触动了他的宗教信仰,使得他去思考宗教的本质、差别,人与人之间的爱。

爱的力量:《小萝莉的猴神大叔》影评

他们在克什米尔走了很长时间,但始终没有找到她的家。不得已,他们前往当地享负盛名的清真寺进行祈祷。这位印度徒为了爱,走进了清真寺祷告,虽然“悖离”信仰,但愈发闪耀的是爱的光芒。一直追踪“间谍”的警察,也闻讯赶来。正在这危机关头,为了能够平安离开,猴神示意纳瓦布在电话中用谎言欺骗他们。这种行为已经完全不符合哈奴曼神的信仰,不符合从《罗摩衍那》的教义。但猴神告诉纳瓦布,这是《摩诃婆罗多》的智慧。此刻,一种信仰虽然在崩塌,但是有一种信仰却在重建,一个更加伟岸的身影矗立在我们面前。

爱的力量:《小萝莉的猴神大叔》影评

六、爱与政治的较量

也许,真的是灵验,沙希达通过记者的视屏看到了她的母亲,并找到了回家的路,回到了自己的家园。但是,猴神却在此时被警察抓到,深陷囹圄,并被强迫承认自己是印度来的“间谍”。没想到,自己的无私奉献最终引起一场政治阴谋。是的,印巴两国两国之间的仇恨实在深刻,使得印度徒达雅南德强迫幼小的穆斯林沙希达离开,使得印巴人之间充满敌意。正如纳瓦布所说,“在两国之间只要恨、没有爱。”“如果有更多的猴神,也不会今天的局面”。

纳吉布将记录猴神送女孩的两段视屏传到网上。人们看到了猴神的事迹:他为了帮助一个在印度与父母走散了的巴基斯坦女孩与家人团聚,冒着生命危险、偷钻边界来到这里。他是一个普通人,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爱,对一个六岁巴基斯坦哑巴女孩的爱。他有一颗善良纯真的心,并没有把沙希达当做巴基斯坦人,而只是一个普通小孩。但现如今缺陷在两国的仇恨之中,被关押在巴基斯坦的监狱里面。在视屏中,他呼吁两国人民结束这样的仇恨,冲破政治的枷锁,一起营救落难的猴神。这两段视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认同与赞美。

第二天,成千上万的巴基斯坦人与印度人从四面八方涌向边境,希望能帮这位猴神兄弟解围。最终,在人们的共同努力之下,用人民群众的“暴力”,打开了印巴之间的“柏林墙”。在离开巴基斯坦的那一刻,猴神为了感激大家的帮助,用伊斯兰礼仪作别巴国民众。望着远去的猴神叔叔,沙希达突然发出了声音——“叔叔”、“罗摩神万岁”。猴神听到之后,立刻回头去拥抱她。最终,影片定格在克什米尔、定格在印度与巴基斯坦交界的河中、定格在小女孩幻化成和平鸽的那一刻。

爱的力量:《小萝莉的猴神大叔》影评

七、评价

电影通过一个普通人物送小女孩回家的故事,描述了背后的宗教、种姓、政治和意识形态的冲突。但更难能可贵地是,描述了一种逾越国家、种族、宗教的爱。“为了爱,可以背弃信仰”。因为不同的宗教信仰,经常引发争端、冲突、流血、甚至种族屠杀。对于这种情况,印度也是感同身受。电影直面当前印度所面临的信仰冲突、民族冲突、国家矛盾,但也传递给我们真正的爱、不分彼此的爱、打破禁忌的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