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是英國,歐洲是歐洲

英国是英国,欧洲是欧洲

一個改寫歐洲歷史的結果出來了,英國正式脫離歐盟。截止下午1點45分,關於英國4650萬選民舉行公民投票決定是否脫離歐洲聯盟,根據BBC對公投結果直播顯示,在72%出席投票的公民裡,有1711.46萬個選民支持脫離歐盟,1590.86萬個選民希望留在歐盟,支持脫歐者超過半數。

英國是英國,歐洲是歐洲

該結果將會重塑英國的世界地位,讓歐洲大陸陷入不安,並震動整個世界政治格局。

1973年,歐洲共同體第一次擴大,英國加入。地理上的獨特關係造成英國和歐洲大陸有特殊的關係。一方面二者一衣帶水,政治經濟文化有眾多的交流。另一方面雙方也曾發生重大分歧。比如歷史上,英法之間有著名的百年戰爭,此外英國在二戰中還是抵禦德國的重要力量。英國與法國、德國都進行過戰爭,而歐盟本身是以德國和法國為主導的共同體。所以英國和歐盟歷史上充滿了恩恩怨怨。

43年過去,如今,圍觀這場“離婚”,歐盟究竟出了什麼問題?英國與歐洲的關係,在經濟、思想流派與歷史沿革方面,又有何值得反思的呢?

前途和命運在哪裡?無論如何,被改寫是必然的。

這是一次關係到英國前途命運的重大抉擇,也是關係到歐盟前途命運的重大抉擇。2016年6月23日,英國脫歐公投,我們將見證歷史。在這樣的歷史節點前後,出么蛾子幾乎是必然的。6月16日,親歐的工黨籍下議員Jo Cox被刺身亡,給這場本來和平文明的遊戲蒙上了一層暴力陰影。

據稱,兇手當時高喊“Britain First”,似乎是脫歐派。那兇手要麼是低智的脫歐派,要麼是偽裝的脫歐派。要知道,事件之前,脫歐派支持率領先,明智的脫歐派幹不出這樣的蠢事。事件之後,支持率發生了某種逆轉。後一種情形也非臆測。遠的有納粹國會縱火案,近的有促成陳水扁連任的神奇子彈。2016年6月18日,一位偽裝成支持者的英國青年,試圖射殺共和黨候選人特朗普。不過,無論屬哪一種情形,事件的得益者都是親歐派。

無論公投結果如何,英國脫歐公投本身是歐盟重大危機的體現。無獨有偶。6月15日,瑞士聯邦院以27票贊成、13票反對、兩票棄權的結果,同意支持國民院的決議,廢除1992年遞交的加入歐盟申請。歐盟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英國是英國,歐洲是歐洲

根據“主流敘事”,歐盟的創立彰顯了歐洲世仇德法兩國永不再戰的決心,是歐洲經濟政治一體化及歐洲永久和平的里程碑;從煤鋼聯營+關稅同盟,到現在的貨幣同盟,再到將來的歐洲政府,歐盟為全球化與全球治理提供了絕佳的樣本。但這樣的歐盟,居然有成員國鬧著要散夥走人,曾經的入歐積極分子也反水了,不是很沒道理嗎?

其實,1997年,經濟學家弗裡德曼就對歐元前景做出了極不樂觀的預言:“歐元的推進是出於政治因素,而非經濟因素,其目的是把德國和法國綁在一起,避免未來的歐洲大戰,併為建立歐洲聯邦合眾國打下基礎,但是我相信歐元反而會起到相反的效果。”這個預言出來之後,總有人宣佈弗裡德曼錯了,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論調呈衰減的趨勢。

在2008年世界金融危機爆發後,發生了一個有趣的現象:處在危機風暴眼的美國,其所受的衝擊反而較大洋彼岸的歐洲為輕。歐洲先是冰島破產,隨後歐豬五國(PIIGS)爆發債務危機。金融危機的衝擊波居然不隨距離的增加而衰減。此後,再沒有幾個人敢輕慢弗裡德曼的預言了。

2011年,在歐洲債務危機如火如荼之際,英國保守黨籍前首相梅傑撰文說:“歐元誕生之後,部分南部國家在低利率的刺激下無節制地支出,積累起大量債務……這種狀況本身就會導致危機,但2008年的金融崩潰加速了它的到來。我們預見到了歐元區的結構性缺陷、沒有讓英國加入歐元區。”並說:“歐元區當前混亂局面的根源,可以追溯到糟糕的政治考慮壓倒了理性的經濟權衡上”,呼應了弗裡德曼的判斷,其實也給出了英國退歐的一個理由。

遠遠地看,英國是歐洲的一部分,似乎沒有必要在英國與歐洲之間分個彼此,但英國與歐洲大不一樣。哲學上有英美經驗主義與歐陸理性主義的分野,法系上有普通法與羅馬法的區別。經驗主義與普通法傳統正是英美保守主義的根基所在。

我們所說的“現代文明”,英國才是正宗。牛頓與麥克斯韋分別創立了力學與電磁學,引領了科學革命,促成了人類認識上的飛躍:發軔於英國的工業革命,改變了人類的生產生活方式;英國光榮革命,奠定了現代政治文明的基石;以亞當斯密與休謨為代表的蘇格蘭啟蒙運動,在氣質與效能上迥異於名聲更大的法國啟蒙運動。這就是英國。

19世紀被稱為英國世紀,英國從地緣上避開了與歐陸的直接紛爭,在全球推行自由貿易,甚至單方面降低關稅,用強大的海軍來保障通商航路的安全,成就了“日不落帝國”。對歐洲長期則奉行光榮孤立與均勢政策,目的是不讓任何一個歐陸國家變得過分強大。歷史上的英國是一個善用硬實力與巧實力的典型。

不過,當英國逐步變得更歐洲之後,英國世紀就漸漸讓位於美國世紀。

歐洲的主流意識形態是社會民主主義,其直接政策後果是福利主義+嚴厲的勞工標準+對企業的過度管制等,再與凱恩斯主義的經濟政策相結合,遂令歐盟成其為高稅收、高福利與高度管制的經濟體。這種做派,恰恰是與經濟自由或全球化的趨勢是背道而馳的,這正是歐盟各種經濟問題的深層次根源。當英國工黨從歐洲引入了社會民主主義之後,英國也爆發了著名的“英國病”。1980年代撒切爾夫人的保守主義改革減緩了英國的病情。

最新的導火索是難民問題。默克爾打開大門,開放百萬難民進入歐洲與德國。令許多英國人惱火的是,歐盟委員會的幾個非民選政客,憑什麼能強制要求哪些國家接受多少難民,如果不接受就要被處以鉅額罰款?什麼是歐洲?什麼是英國?當面臨歐洲不成其為歐洲、英國不成其為英國的現實威脅之時,許多英國人的共同體意識被激發了出來。

普魯塞爾是比利時的首都,是歐盟的總部,是北約的總部,是歐洲文明的核心地帶,2016年發生3•22事件。但高高在上的歐盟官僚還在玩政治正確那一套。許多英國人覺得英國與歐盟離婚算了,有什麼可奇怪的呢?

本文轉自6月23日《南方週末》,作者系南方週末評論員陳斌

-點擊查看往期觀察 -

劇說·解構·進化一切早已存在只在你經過時顯形

0710丨「拙見+」

0828丨拙見 · 年度盛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