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準備報復!

欧洲,准备报复!

欧洲,准备报复!

4月9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其個人推特上發文稱:

WTO發現歐盟向空客公司提供的補貼對美國造成不利影響,美國將對價值110億美元的歐盟輸美產品加徵關稅。

歐盟表示準備報復!

特朗普為何選在此時對鐵桿盟友揮舞大棒?難道僅僅是為波音公司扳回局面?

因內部諸多問題面臨重重困難的歐盟又哪來的底氣跟美國“翻臉”?它將如何“接招”?

美國真的能在此輪互懟中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嗎?

文 | 柯靜 上海社會科學院國際問題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本文為瞭望智庫原創文章,如需轉載請在文前註明來源瞭望智庫(zhczyj)及作者信息,否則將嚴格追究法律責任。

1

美歐開啟互懟模式

4月8日,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已經啟動美國《1974年貿易法》第301條款程序,擬定併發布了可能加徵關稅的歐盟產品清單,以徵求公眾意見。

從清單來看,美國將報復範圍設定為兩組:

第一組針對空客的四個製造國——法國、德國、西班牙和英國,對其直升飛機、貨運飛機以及一些飛機零部件產品加徵關稅;

第二組針對歐盟28國,徵稅產品範圍主要包括食品和農產品。這一組產品體現了交叉報復的思路。

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在聲明中表示,美國政府的最終目標是與歐盟達成協議,終止對大型民用航空飛機的所有不符合WTO規則的補貼。

歐盟對此回應:

第一,110億美元的規模被嚴重誇大;

第二,歐盟正在等待WTO對於還擊規模的仲裁;

第三,歐盟準備報復。

根據WTO相關規定,歐美雙方均可向對方進行徵稅。

WTO曾先後裁定,歐美都存在對各自航空企業提供非法補貼的問題。

2018年5月,WTO上訴機構裁定歐盟及其4個成員國非法補貼空客旗下的A380和A350客機,金額達220億美元;

今年3月28日,WTO上訴機構認定美國以華盛頓州稅收減免形式向波音公司提供的補貼非法。

但是,雙方的報復金額應該等待WTO任命的仲裁員作出進一步決定。

那麼,美國為何選擇在這個時刻點提出將對歐盟補貼空客的行為徵收報復性關稅?

2

特朗普為何選在此時“開刀”?

此舉當然不是一時興起,而是有著多重考慮的。

其一,為波音“帶鹽”,劍指空客。

美國波音公司737Max客機在短短五個月中發生兩起嚴重空難事件後,該機型已經在全球範圍內停飛,波音公司被迫宣佈大幅削減737客機的產量。

減產計劃顯然打擊了投資者信心。

截至目前,波音市值縮水近260億美元。包括考恩集團(Cowen)、美國銀行美林證券、Canaccord Genuity等知名投資諮詢機構均指出此事件對波音公司的項目、股票和長期前景帶來不確定性。

波音與空客是多年的競爭對手,美國此舉當然有打擊空客以支持波音的意圖。事情發展也的確如美國所願。

4月8日,USTR宣佈擬徵稅消息之後,空客公司當日股價下跌2.3%,創下近兩週最大單日跌幅。

其二,歐盟或將成為特朗普下一目標。

特朗普執政以來,在其經常指責的主要貿易伙伴中,美墨加三國協定已於去年簽署,中美也在密集磋商中,接下來美國的國際貿易政策議程重點若發生轉移,這個目標很可能會是歐盟。

特朗普曾在多個場合指責歐盟對美貿易政策非常不公平,尤其不滿德國對美國的高額貿易順差。況且,相較即將開展的美日間貿易談判,歐盟顯然是更加難纏的談判對手。

其三,敦促歐盟積極開展美歐自貿談判。

特朗普一貫青睞用加徵關稅作為手段,迫使對手儘早坐到談判桌上,並以此獲取更佳談判地位的槓桿。

去年3月,特朗普正是以“國家安全”名義為由,對進口鋼鐵和鋁產品全面徵稅,成功迫使韓國、墨西哥、加拿大加快與美國重新談判美韓自貿協定與美墨加自貿協定的進程。

當前的中美經貿磋商,也是在美國單方面挑起對中國輸美產品加徵關稅從而引發雙方貿易戰的背景下展開的。

歐盟去年之所以與美國達成非汽車類工業品零關稅的貿易談判目標,也是因為美國同意在談判期間暫停加徵包括汽車關稅在內的新關稅。

美國顯然不會滿足於狹窄的工業品零關稅的貿易協議,定會不遺餘力向歐盟進行施壓,希望達成一個綜合性的自由貿易協定,特別是在農業問題上取得突破。

據《美國貿易內幕》(Inside US Trade)雜誌報道,近來,美國官員屢屢質疑不包括農業在內的跨大西洋貿易談判的價值。

對此,歐盟則多次表態目前沒興趣與美國談判全面的貿易協定,並指出若納入農業、採購和服務等更具爭議性的問題,將拖累談判進程,無助於重建美歐間岌岌可危的信任關係。

特朗普政府顯然不滿意這樣的答覆,因此亟需能夠撬動歐盟搞定成員國儘快坐到談判桌上的槓桿,甚至希望能讓歐盟鬆口,在談判範圍中納入美國感興趣的其他議題。

既然此前答應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不加徵新關稅,藉口WTO裁定徵收報復性關稅,是個不錯的施壓理由。

其四,受中歐高層交往觸動。

儘管中歐在經貿問題上仍然存在一定分歧,但因仍堅持傾向於用對話與合作來釋疑解惑,雙方經貿關係仍得以不斷向前推進。而中國領導人先後兩次出訪歐洲,對美國的觸動也是顯而易見的。

在這種情況下,特朗普很有可能以此敲打歐洲:別忘了我們之間還有一個說好要談的貿易協議呢!

3

歐盟:我們也不是好惹的!

對於歐盟來說,美歐間就波音與空客的補貼所引起的恩怨已曠日持久,雙方都持有WTO與己有利的裁決。

換句話說,這張牌美國可打,歐盟也可還手,且報復性關稅的金額還有待WTO任命的仲裁員作出決定,並非是眼下最讓人擔心的。

真正讓歐盟擔心的仍然是遲早要面對的美歐間貿易談判,不過,從現狀來看,特朗普的如意算盤很可能會落空——歐盟不會輕易屈服於美國的壓力。

早在“東京回合”時期,美國就曾敦促當時的歐共體在共同農業政策上作出讓步,以重塑GATT的農業規則。

為此,美國提議工業談判與農業談判必須同時進行,農業應該以更大的市場化導向作為基礎,包括削減非關稅壁壘保護措施以及實質性地減少出口補貼。

在歐共體強烈抵制下,整個談判幾乎陷入僵局。美國不得不先將這一提議擱置一邊,退而求其次,希望就農產品補貼問題取得進展,但仍遭遇法國的堅決反對。

最終,“東京回合”中,美國在農業問題上的談判目標幾乎全部落空,只能就特定農產品的關稅減讓達成協議。

儘管已過去多年,但是,與當時相比,美歐就這一議題的談判形勢並無多大變化。這段期間以來,歐盟談判動力顯然不足。

雙方在談判範圍上仍有較大分歧。美國一直希望將農業納入談判,但該問題在歐盟具有高度政治敏感性,因此,去年7月,美國同意不將其納入聯合聲明之中。而歐盟一直希望將汽車納入談判,美國對此則持抵制立場。

以法國為首的一些成員國,對與美國談判的價值持懷疑態度,導致迄今歐盟仍未獲得成員國的談判授權。

要知道,法國是歐盟中的農業大國,將農業納入談判對法國利益損害尤甚,很難期望法國會改變立場。

而歐盟體制決定了其與美國談判必須取得所有成員國授權。在這一點上,美國向歐盟層面施壓的效果會很有限。

《經濟學人》曾在一篇報道中一針見血地道出:“作為反美主義的全球發言人,法國總統是獨一無二的”。

這是有史可查的,無論是東京回合中的法國總統戴斯坦,還是上世紀戴高樂總統時期,法國都不會給美國這個“面子”。

注:戴高樂總統時期,法國多次對美元體系加以抨擊,認為該體系賦予美國過分的特權,並採取實際行動,從美國買入大量黃金,以證明美元和黃金之間的脆弱關係,給當時美國維持佈雷頓森林體系製造了不少麻煩。

2018年7月,美歐宣佈將開展貿易談判之後,法國總統馬克龍立刻表示反對,指出在美國仍對歐盟產品加徵關稅或實施關稅威脅的情況下,歐盟不應該與美國進行談判。

說起來,法國反美主義根深蒂固的主要原因在於反對美國的單邊主義和美國式的全球化,這一“傳統”恐怕不是一時半會就可以改變的。

4

全靠“硬骨頭”扛住壓力?

其實,歐盟也不是僅憑一身傲氣就能扛住美國的壓力,關鍵是它已尋找到抵消美歐貿易關係不確定性的良好方式。

為避免美歐貿易緊張局勢帶來的風險,歐盟所採取的策略是進一步深化與其他主要貿易伙伴間的經貿合作關係,與國際社會一起共同維護以規則為基礎的多邊貿易體系。

這種做法在為自身經濟發展尋找到新的增長動能的同時,可以緩解其他外部不確定性帶來的衝擊,減少對美國貿易關係的依賴。

2018年7月17日,歐日簽訂了《經濟夥伴關係協定》,該協定已於今年2月1日正式生效。

據歐盟測算,這一協定可幫助歐盟對日本出口增長約32%,將創造42萬個就業崗位,帶來的經濟效益約為300億美元左右,推動GDP增長0.6-0.8%。

歐盟推動談判的最初動因主要是擔憂TPP會對其形成不利的貿易轉移效應。不過,在當時,恐怕誰都未曾想到特朗普會上任而且帶領美國人民退出了TPP。此後,早日簽訂《歐日經濟夥伴關係協定》的驅動力之一,奇妙地變成了抵消美國國際經濟政策內向化所引發的外溢效應。

在同樣的驅動力下,2018年,歐盟還啟動了“歐盟—新西蘭”、“歐盟--澳大利亞”自貿協定談判,並且,中歐投資協定談判也取得了實質性進展。

在習主席訪歐期間,意大利成為首個簽署“一帶一路”諒解備忘錄的七國集團(G7)成員,法國總統馬克龍則表示主張加強歐盟互聯互通戰略同“一帶一路”倡議對接。

李克強總理此次訪歐期間,中歐在聯合聲明中明確提及“雙方年內將在談判中取得結束談判所必需的決定性進展,以便在2020年達成高水平的中歐投資協定”,這對中歐關係行穩致遠有著重要意義,將進一步深化雙方在經貿等領域的互惠合作。

而且,在應對5G問題方面,歐洲近來雖然受到來自美國的強大壓力,但是並未失去其獨立性。

這意味著為協定最終達成制定了具體的時間表。可以預見,在凡事秉持“美國優先”理念的特朗普面前,歐盟會繼續加快對外合作的步伐,於不確定性中尋找確定性,絕不可能坐以待斃,任由美國予取予求。

5

讓隊友寒心,同盟關係還能好嗎?

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說,美國政府的最終目標是與歐盟達成協議,終止對大型民用航空飛機的所有不符合世貿組織規則的補貼。這一目標聽上去挺美好的。

然而,問題在於,本屆美國政府所謂的“對等”和“公平”,實則是美國利益優先。在其訴諸國際社會甚少動用的“國家安全”名義加徵關稅和談判貿易協定時,對歐盟毫不留情。此外,美國還以退出北約作為威脅,逼迫歐盟承擔更多軍費。

在美國提出根據WTO上訴機構裁決,將對價值110億美元的歐盟輸美產品徵收報復性關稅時,上訴機構正因為美國持續阻撓新成員任命而面臨即將徹底停擺的尷尬局面:

一個需要時就將WTO作為令牌,不需要時就將其拋在一邊的美國;

一個越來越青睞將加徵關稅用作實現美國最佳利益手段的美國,會讓世界擔心,也讓盟友寒心。

特別是近來歐盟經濟放緩明顯,歐盟委員會已將2019年歐元區經濟增長預期從此前1.9%下調至1.3%,而歐央行則將歐洲經濟增長預期下調至1.1%。

即便是德國,近來經濟指數也不景氣,3月IHS Markit製造業PMI終值下降至44.1,大大低於榮枯線。

英國脫歐前景依舊不明朗則是另一重大風險因素。若脫歐談判破裂,會在短期內給英國和歐洲其它地區的企業運營和合同履行帶來極大的不確定性,嚴重擾亂正常的經濟活動並造成持久的經濟損失。

從歐盟立場來看,歐盟要面對其自身內部的複雜性,經濟和政治的壓力已然不小。原來的鐵桿盟友不但不幫著救火,還在火上澆油,焦頭爛額的歐盟還得應付一個咄咄逼人、處處將自身利益凌駕於盟友利益之上的美國,美歐之間的互信程度和合作水平必然會明顯降低。

6

日趨內向的美國對世界意味著什麼?

如前所述,美歐就波音和空客補貼問題引發爭端本身並不算新鮮,讓歐盟乃至國際社會真正擔心的是美國背後的意圖以及為實現意圖所青睞的方式。

如今美國的國際經濟政策呈現出明顯的“內向化”特徵。儘管其一再宣稱希望實現完全公平、對等、自由、開放的國際間貿易,“迫不得已”才將關稅作為改變他國不公平貿易做法的工具。

然而,事實上,公平與否本應依據國際規則來確定,而美國想要實現的“公平”與“對等”,由於忽視了國際社會成員的異質化,恰恰是最大的不公平,也是不可能實現的。

其所謂的“自由”和“開放”,卻是用關稅大棒作為威脅,在將美國產品更多輸往世界各地的同時,卻並不希望美國企業去他國進行投資,對他國到美國投資也實施更嚴格的國家安全審查制度,以保護美國的工業和就業。

這根本不是什麼自由和開放。美國若不意識到這一點,整個世界將會陷入無休止的貿易爭端之中。

全球貿易預警(Global Trade Alert)統計數據顯示,自特朗普上任以來,美國出臺的貿易保護主義措施已從2016年121項上升至2017年的155項和2018年的206項。

與此同時,全球的貿易保護主義措施也逐年上升,2018年共有1414項,為2014年以來最高水平。相對應的,則是促進貿易自由化措施逐年下降,為2010年以來最低水平。若這一局面不能得到有效遏制,已經明顯放緩的全球經濟,將會因此而不堪重負。

自2018年7月以來,作為全球貿易“晴雨表”的波羅的海乾散貨指數(BDI)一路下行,截至2019年2月底,跌幅已超過65%。而2019年1月以來的跌幅尤其驚人,約為50%。這一數據充分表明了國際貿易的緊張局勢所帶來的負面效應。

WTO最新《全球貿易數據與展望》報告指出,2018年全球貿易增長僅為3%,大大低於2017年4.7%的增速,較1990-2008年的6%的平均增速更是相去甚遠,而2019年增長預期更是被大幅下調至2.6%。

這些數據充分說明:一些主要經濟體國際經濟政策發生轉向,與他國間不斷升級的衝突更是嚴重損害了商業信心和投資決策,影響世界經濟前景。

7

美國不可能獨善其身

2019年3月6日,OECD最新全球經濟展望報告已將2019年和2020年全球經濟增速預測值分別下調至3.3%和3.4%,較去年11月分別下調0.2和0.1個百分點。

在全球經濟下行之際,美國也絕無可能獨善其身。

隨著外部需求持續下降,特朗普稅改等財政政策刺激作用繼續減弱,美國經濟增長動力已呈下降態勢,2018年第四季度GDP增速回落至2.6%,與第二季度4.2%和第三季度3.5%相比,有明顯差距。

進入2019年以來,美國包括通脹水平、非農就業、製造業活動、消費者信心等多個經濟指標出現下滑。3月底,美聯儲再次調降今年美國經濟增速預期至2.1%。相較去年9月,這一數字已回調了0.4個百分點。

同時,美聯儲宣佈維持聯邦基準利率在2.25%-2.5%不變,暗示年內或將不再加息並表示將於9月停止縮減資產負債表規模的計劃。

至此,美國自2015年底以來逐漸收緊貨幣政策的步伐即將停止,這表明,美聯儲認為未來一段時期美國經濟進入低增長週期的可能性正在上升。

若美國仍一意孤行、不斷與他國發生貿易摩擦以及過於倚賴加徵他國商品關稅,短期內,或許可能給國內相關受到保護的行業帶來些許利益。

但是,與此同時會嚴重破壞依賴他國原材料、價廉物美的中間品和最終產品的美國製造商、經銷商的供應鏈以及消費者利益,並不利於受保護行業的競爭力提升,削弱整體經濟福利。

因此,從長遠來說,此舉的負面影響必然會逐步顯現出來,給美國經濟帶來更大壓力。

庫叔薦書

欧洲,准备报复!

《孤身絕壁》

巴別塔文化

2019奧斯卡獲獎紀錄片

一旦失足,必死無疑,

忘記恐懼,唯有專注。

總監製:蘇會志

監製:夏宇

編務:黃俊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