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資兩千億元 網際網路+醫療能否「燒」出商業模式?

本報記者 伍月明 記者 曹學平 北京報道

10月30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指導、中國經營報社主辦的“大變革·新機遇——2018中國大健康產業高峰論壇”在京召開。阿里健康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阿里健康”)副總裁楊鋒、華潤三九醫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潤三九”,000999 SZ)大健康事業部總經理盧青榕等嘉賓出席了圓桌論壇新技術與醫療健康的融合,並就互聯網醫院、遠程問診等問題進行探討。

“燒錢”仍在繼續

2014年互聯網醫療迎來了爆發期,但也陷入了“燒錢”的怪圈。

據中商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2011年互聯網醫療融資額約20億美元,投資機構約315家,2014年,對應數字分別為70億美元和602家機構。2016年,融資額降到39億美元。有投資者稱,四年時間中,互聯網醫療融資總額近2000億元人民幣,但是目前互聯網醫療仍看不到清晰的商業模式。

北京超思醫療電子科技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錢曉侖表示,醫療行業屬於資金較為密集型的行業。之所以說企業“燒錢”是由於技術更替過快。他認為,企業實現成功的關鍵在於企業領導、團隊能否把握住技術的方向。這需要有前瞻性的視角以及對於技術的關注。

好醫友創始人、董事長,漢鼎醫療CEO黃亨利直言,互聯網醫療與其他投資互聯網的項目相比,往往回報率較長。他表示,這主要是因為醫療門檻過高、醫生病人的痛點以及法律方面的受限等多個因素組成。

廣東康愛多連鎖藥店有限公司總經理焦寶元則表示,站在投資的角度來說,有做產業投資的,有做財富投資的。既然有人投資,可能就有它的核心價值所在。“事實上,兩千億的投入撬動醫療產業不算多。”

焦寶元認為,不同的企業可能在進入互聯網醫療時,方式和方法不同,發展到什麼程度及時進行轉型,或者及時形成閉環是考驗經營團隊智慧的。

變革商業模式

經過幾年的資本追捧之後,互聯網醫療公司開始面臨商業模式是否成立的詰問。

事實上,醫療行業偏向供給性質,主要供給來源為非營利性的醫院,業內人士普遍認為,醫療+互聯網這一行業的運作很難做到完全市場化。

企業如何找到醫療+互聯網清晰的商業模式?具體又做了怎樣的變革?

阿里健康副總裁楊鋒認為要做用戶價值,商業價值自然而然實現。醫療+互聯網其實是一個較大的閉環,可以形成一定的商業模型。但是在大閉環形成之前,在醫藥電商等細分領域上的商業模型是很明確的。

華潤三九大健康事業部總經理盧青榕則補充,醫療行業不屬於完全市場化的企業。由於政策等多方面因素導致信息不暢,很難在醫療領域實現一個完整的大生態。目前能做的便是尋找到具有市場化的小生態模型,形成新的商業模式。

“我們圍繞疾病的全過程做了戰略的延伸和調整,包括預防保健、治療端、康復養生。從前端的消費者洞察、產品設計、中藥原料的溯源以及製造過程的信息化、自動化等方方面面進行創新,為消費者和患者提供更好的健康管理服務。”盧青榕表示。

“康愛多是一個典型的傳統企業做醫藥電商的平臺,但我們在做網上藥店的過程中發現很難實現企業價值的高速增長,因此也不斷進行創新和調整。”焦寶元稱,為此,企業在醫藥電商業務的基礎上增加了健康管理和健康服務等內容,為品牌工業做電商,傳播權威、標準、及時的健康信息,同時也在試圖通過人工智能等方式更好地管理會員,為患者提供優質服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