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不壓正》:向死而生才能解局

《邪不壓正》:向死而生才能解局

姜文的電影歷來如此,叫好的叫好,罵孃的罵娘。當號稱民國三部曲終章的《邪不壓正》上映後,這種分化的語境仍舊。

這很正常,一部好電影應該是有爭議的,眾口一詞的好或者壞,恰恰說明電影本身的俯就,而這種“賣相”使電影失去了生命力。

很多導演在販賣焦慮、青春,他們很會抓賣點,也很會賣電影,說到底都在為票房忙活。但姜文不一樣,在他眼中沒有票房,沒有預算,也完全沒有錢這個概念。他不願將電影拍得那麼直白,尊重觀眾的思考力,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而不是跑去告訴觀眾答案是什麼。

智者,懂得留白。

看姜文電影最大的困惑,就是知識量不夠(對民國曆史不瞭解或者瞭解不多),因為電影裡的隱喻太多,但這並不影響觀影效果。兩個小時的觀影,更重要的是視覺與心理體驗,只要能夠掌握大致的故事脈絡足矣。

至於那無處不在的隱喻和一個個局中局,短時間內我們無法識別,更無法走出來。

回過來看影片。這部片子明裡安排了一條復仇的主線,暗地裡卻是一個個被串起的局。不管人在局中,還是置身局外(恐也沒有局外人),其實都不是自己,而是有著國仇家恨,權力慾望的“異形人”。

尤其影片開頭的人物形象刻畫,更是道盡了人性的偽善。大雪封山,孤立於山頂的莊園。正襟危坐的師父、滿臉堆笑的師母、一言不發的師姐和要繼承衣缽的13歲少年代表著這個封閉、守舊、家長制的小社會。而影片以弒師,滅門為開端,寓意一個殺伐決斷繫於一身的舊王朝的傾倒,而一把大火和漫山白雪構成了“水火無情”的意象。

但弒師滅門最毒,向來最無情者莫過於人。人性之惡可見一斑。總算,主人公死裡逃生被救,孕育了善的種子。而朱潛龍以祝壽為名編織的死局其實被破了,也預示著他編制的謊言的破滅。

其後,不管是藍青峰與朱潛龍或者日本人的私下交易,還是朱潛龍與根本一郎的互相利用,都在將一個更大的局推向高潮。藍青峰為了做好這個大局,培養了主人公李天然15年,也為了計劃不洩露甚至殺死了同伴亨得勒。這是個亦邪亦正的角色,其迷茫與搖擺不定顯而易見,沒到劍拔弩張決戰那一刻,他始終左右逢源。可當他看清自己布的局走到一個死衚衕後,又能向死而生,改變航道,迎接希望。

這是一個視死如歸,卻也為達目地不擇手段的角色,他的行為、語言、形態、著裝本身就是正與邪的合體。反觀他培養的棋子李天然,卻被恐懼壓著一動也不敢動。十五年前如此,十五年後的現在,依然面對仇家不敢去當面報仇,當恐懼佔據心理,便會被邪念控制。直到他遇見了北平第一裁縫關巧紅,相同的遭遇,相同的因恐懼而等待,才使得彼此成就了對方,兩人都打敗了心魔,一個手刃了仇人,一個明白了,復仇,一人一槍足以。

好一個自救與他救的闡述。兩個人的相遇給兩人不一樣的重生,而種種遭遇後的醒悟、突破與成長,需要向死而生的勇氣和捨我其誰的霸氣。世上沒有什麼救世主,唯有自己才是自己的救世主。

影片裡李天然接受任務有一句問答暗號:“咳咳咳,還等什麼呢?”回答是拿槍柄敲三下腦門,“C'est la vie(法國民諺:這就是生活)。

生活是要靠行動才能豐富多彩的,迷失在生活裡的局中人,只能自己去解局,還等什麼呢,“說幹就幹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