霑化冬棗,被譽爲中華奇果

沾化冬棗:沾化冬棗是果中珍品,被譽為“中華奇果”、“世界第一果品”,因成熟期晚(10月中旬)而得名。個體大,單果重平均14.7克。果皮赭紅光亮,皮薄肉脆,細嫩多汁,甘甜清香,可食率達93.81%。富含人體所需的19種氨基酸和多種維生素,其維生素C的含量是蘋果的70倍、梨的100倍、金絲小棗的20倍,含有鉀、鈉、鐵、銅等多種微量素。1995年獲首屆環渤海科技成果博覽會金獎 。沾化縣被國家命名為“中國冬棗之鄉”。沾化縣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通過決議,把冬棗樹定為縣樹、10月8日為冬棗節。2007年,沾化冬棗種植面積50萬畝,總產6億斤,銷售收入18億元。


  沾化文蛤:文蛤俗稱花蛤,為半鹹水貝類。喜棲於近河口淺海細沙表層,常隨潮流漲落作短距離移動。蛤肉潔白鮮嫩,清香爽口,素有“天下第一鮮”之稱。汆、燴、蒸、熗或作餡均宜。文蛤又是名貴保健材,具有調陰陽、益氣血、補精髓、抗衰老之功效。沾化縣是中國三大文蛤產地之一,淺海域分佈面積43萬畝,蘊藏量7.56萬噸,宜捕量6000噸左右,均居山東省第一位。文蛤遠銷日本、韓國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
  三疣梭子蟹:俗稱螃蟹,因其體呈梭形,背有三個隆起而得名。沾化沿海是其主產地。每年4~5月間,雌蟹遊入近海產卵。蟹肉細嫩,潔白鮮美。未產卵之雌蟹,蟹黃盈滿甲殼,色豔味香。自古騷人墨客詠蟹詩文頗多,吃法也甚講究,如“芙蓉菊花蟹”、“雪麗大蟹”、“七星蟹黃”等。
  渤海毛蝦:渤海毛蝦(蝦皮),是一種生長迅速、生命週期短、 繁殖力強、世代更新快的小型蝦類,在生態習性上屬於浮游動物類群。毛蝦喜棲息於近岸泥沙底質淺海區,食物鏈短,生長成熟快,一年能繁殖二代,年產量在4萬噸左右,沾化出產的毛蝦品質最好,營養價值高,成為近年來沾化漁民海水捕撈的主要對象。毛蝦體小殼薄肉嫩,適於加工成蝦皮或蝦醬,是蝦皮、蝦醬的主要加工原料。市場上的蝦皮即為毛蝦加工而成。蝦皮的營養價值很高,在水產品中屬價格比較低廉的大眾化海味品。經化驗每100克蝦皮中含蛋白質39.3克,脂肪3克,糖類8.6克,鈣2000毫克,磷1005毫克,鐵5.5毫克,硫胺素0.03毫克,核黃素0.07毫克,尼克酸2.5毫克。蝦皮中鈣和磷的含量在水產品中最為可觀,兒童適當地食用蝦皮,對其生長髮育大為有益。

  海蟄:海蜇又名水母,為海生腔腸動物,呈傘蓋狀,通體呈半透明,白色、青色或微黃色,傘下方口腕處有許多棒狀和絲狀觸鬚,上有密集刺絲囊,能分泌毒液。其作用是在觸及小動物時,可釋放毒液麻痺,以做食餌。海蜇的營養豐富,每百克海蜇含蛋白質12.3克、碳水化合物4克、鈣182毫克、碘132微克以及多種維生素。海蜇是天然保健食品,具有清熱解毒、化痰、降血壓、祛風、除溼、清積、潤膽功能。加工後的產品,稱傘部為海蜇皮,腕部為海蜇頭。沾化縣年均海蜇產量1.5萬噸。王爾莊海蜇批發市場是全國規模最大的海蜇專業批發市場,年市場交易額可達20億元。
  梭魚:梭魚體紡錘形,細長,頭短而寬,有大鱗,為近海魚類。喜棲息於江河口和海灣內。性活潑,善跳躍,在逆流中常成群溯游,吃水底泥土中的有機物,為渤海灣沾化海域常見的經濟食用魚類。沾化海域梭魚年產量達1.5萬餘噸。捕撈梭魚的最佳時期在春季,民間有“食用開凌梭,鮮得沒法說”的說法。開凌梭是春暖冰開後被捕獲的第一批梭魚。每逢冬季梭魚便潛入深海越冬,處於休眠期的梭魚極少進食,腹內膽汁、雜物少,春風送暖,冰凌開化,萬物復甦,農曆驚蟄前後梭魚集群遊入海口附近的河道內覓食,此時被捕撈到的開凌梭魚鮮美,食之即不用刮鱗也不必剖肚,只須清水文火慢慢燉煮,其湯汁乳白、肉質鮮嫩、味美誘人、營養上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