妾有情郎無意:沮授爲何不一腳踢開袁紹另謀出路?

沮授是東漢末年的著名謀士,“少有大志,多謀略”,曹操曾感嘆說,如果他能得到沮授,則天下不足慮。東晉史學家孫盛甚至認為,沮授之謀,“雖良、平何以過之”?


妾有情郎無意:沮授為何不一腳踢開袁紹另謀出路?


沮授之謀是否能與西漢開國謀士張良和陳平相提並論,我們暫且不說,但沮授是中國歷史上一位出色的謀士卻是毋庸置疑的,尤其是沮授對天下形勢的洞察與判斷,確實令人歎服。

初平二年,冀州牧韓馥因為自己才能和名望都不如袁紹,準備將冀州讓給袁紹。

沮授認為,冀州雖小,但能披甲上陣打戰的人有上百萬,糧食夠支撐十年。袁紹不過是一個外來戶,他的軍隊也正處於窮困之中,處處仰我鼻息,掌控他就好比大人掌控嬰兒一樣容易,不給他餵奶,立刻可將其餓死,不應該把冀州讓給袁紹。

但韓馥不聽,最終還是將冀州拱手讓給了袁紹,自己則投奔張邈。後來袁紹派人去張邈處議事,韓馥以為這是袁紹要加害自己,趕緊躲到廁所裡自殺了。

袁紹巧取冀州後,任命沮授為別駕從事,並向沮授徵詢治國安邦之道。沮授於是向袁紹提出先平定黃河以北地區,進而平定天下的策略。

他建議袁紹以冀州為根據地,先發兵向東掃除黃巾,還軍黑山滅掉張燕,向北攻打公孫瓚;再以威勢脅迫戎狄臣服,平定匈奴。黃河以北地區平定後,合併四州之地,網羅英雄人才,率領百萬雄兵去長安迎接天子,恢復漢室宗廟,向天下發號施令,征討不服從的人。如此用不了幾年,則天下可平,功業可成。

沮授這一平定天下的策略,可謂張弛有度、緩急有序,目標明確而宏大,覽天下大勢於一心,較之後來諸葛亮的“隆中對”,還更勝一籌。


妾有情郎無意:沮授為何不一腳踢開袁紹另謀出路?


袁紹因此大喜,立刻任命沮授為奮威將軍,總督諸將。但袁紹採納沮授的謀略,也僅止於此。沮授之後的謀略和建議,袁紹就基本不採納了。

興平二年冬,漢獻帝為李傕等人所迫,受困於曹陽。沮授敏銳地從此事中捕捉到機會,首次明確提出“挾天子以令諸侯”的主張。

他對袁紹說:“將軍累葉臺輔,世濟忠義。今朝廷播越,宗廟殘毀,觀諸州郡,雖外託義兵,內實相圖,未有憂存社稷恤人之意。且今州城粗定,兵強士附,西迎大駕,即宮鄴都,挾天子而令諸侯,稸士馬以討不庭,誰能御之?”

而郭圖、淳于瓊則認為:“漢室陵遲,為日久矣,今欲興之,不亦難乎?且英雄並起,各據州郡,連徒聚眾,動有萬計,所謂秦失其鹿,先得者王。今迎天子,動輒表聞,從之則權輕,違之則拒命,非計之善者也。”

“挾天子以令諸侯”是借勢,有興義兵安天下、利用漢室餘威收攏人心等諸多政治紅利;而自立為王則是硬闖,雖然可以不受節制,卻有叛逆之名。對比沮授與郭圖、淳于瓊的主張,孰優孰劣一目瞭然。

可惜袁紹卻聽取了郭圖、淳于瓊的主張,未能採納沮授的建議,“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機會,這才落到了曹操的手裡。等到袁紹看清沮授“挾天子以令諸侯”主張的諸多好處,想讓曹操把漢獻帝從許都遷到自己的轄區鄴城,為時已晚。


妾有情郎無意:沮授為何不一腳踢開袁紹另謀出路?


袁譚、袁熙、袁尚都是袁紹的兒子,袁紹後妻劉氏偏愛袁尚,經常在袁紹面前稱讚他。袁紹於是便想讓袁尚作自己的繼承人,但沒有明說,而是把長子袁譚過繼給已去世的兄長,讓他離開鄴城去擔任青州刺史。

沮援認為,袁譚是袁紹的長子,應當做繼承人,而袁紹卻把他排斥在外,災禍將由此開始。因此建議袁紹應該儘快給確定繼承人的名分,不要讓袁譚出任青州刺史。

但袁紹沒有采納沮授的意見,而是以讓兒子們各自主持一州事務以考察他們的能力為藉口,不僅堅持派袁譚出任青州刺史,還派次子袁熙為幽州刺史,外甥高幹為幷州刺史。

後來, 袁譚、袁熙、袁尚三人為了爭權奪勢打得不可開交,這是大家都知道的。而造成這種局面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袁紹當初沒有采納沮授的意見。


妾有情郎無意:沮授為何不一腳踢開袁紹另謀出路?


官渡之戰,袁紹之所以戰敗,實際上也與他不採納沮授的建議有關。

建安四年,袁紹在打敗公孫瓚後,又挑選精兵十萬,良馬萬匹,打算攻打許都。

沮授認為,近來討伐公孫瓚,連年出兵,百姓疲睏不堪,倉庫沒有積蓄,不能出兵。說:“用兵去救亂除暴,被稱為義兵;倚仗人多勢眾,被稱為驕兵。義兵無敵,驕兵先亡。曹操尊奉天子以號令天下,如今我們要是舉兵南下,就違背了群臣大義。而且,克敵制勝的謀略,不在於強弱。曹操法令嚴明,士兵訓練有素,不是公孫瓚那樣坐等被打的人。如今要捨棄萬全之計而出動無名之師,我為您擔憂!”

沮授所謂的“萬全之計”,就是抓緊農業生產,讓百姓休養生息,同時加緊軍備,多造船隻,整修武器,分派精銳騎兵去騷擾曹操邊境,使他不得安寧。

而郭圖、審配卻認為,歷史上武王伐紂,不為不義,何況袁紹所要討伐的是曹操,怎麼能說是師出無名呢?而且,以袁紹今日之強,將士思奮,不乘此時機奠定大業,就會像古人所說的那樣,“天與不取,反受其咎”,這正是春秋時期越國所以興盛,吳國所以滅亡的原因。沮授的計策過於持重,不是隨機應變的謀略。

經過權衡,袁紹最終否決了沮授的意見,採納了郭圖、審配的建議,堅持出兵攻打曹操,這才有了後來袁紹兵敗官渡。


妾有情郎無意:沮授為何不一腳踢開袁紹另謀出路?


建安五年春,袁紹派大將顏良到白馬進攻東郡太守劉延。沮授勸諫說:“顏良性情急躁狹隘,雖然驍勇,但不可讓他獨當一面。”

袁紹不聽,後來果然不出沮授所料,由於顏良統兵無方,被關羽斬於萬軍之中,解了白馬之圍。

袁紹準備渡過黃河追擊曹操,沮授又勸阻說:“勝負之間,變化無常,不能不慎重考慮。如今應當把大軍留駐在延津,分出部分軍隊去官渡,如果他們告捷,回來迎接大軍也不晚,如果大軍渡河南下,萬一失利,大家就沒有退路了。”

結果袁紹不僅不聽沮授的勸告,還解除了沮授的兵權,把他所率領的軍隊全部撥歸郭圖指揮。沮授在渡河時嘆息著說:“主上狂妄自大,下邊將領只會貪功,悠悠黃河,我們能成功嗎?”於是稱病辭職。


妾有情郎無意:沮授為何不一腳踢開袁紹另謀出路?


袁紹駐軍陽武,沮授勸諫道:“我軍數量雖多,但戰鬥力比不上曹軍;曹軍糧草短缺,軍用物資儲備比不上我軍。因此,曹操利於速戰速決,我軍利於打持久戰。應當作長期打算,拖延時間。”袁紹沒有采納。

十月,袁紹派大批車輛運糧草,並讓大將淳于瓊率一萬餘人護送,停留在袁紹大營以北四十里處。沮授勸袁紹說:“可派蔣奇率一支軍隊,在運糧隊的外圍巡邏,以防曹操派軍襲擊。”

袁紹又不聽,這才讓曹操有機會一把火燒了袁紹在烏巢的糧草輜重,令袁紹軍軍心大亂。

及至張郃、高覽率部投降曹操,袁紹徹底失敗,只帶著數百騎兵逃過黃河。沮授來不及跟上,被曹軍俘虜。有意思的是,沮授在被俘虜時,仍然大喊道:“我不是投降,只是被擒!”

曹操與沮授相識,又愛惜沮授是個人才,並沒有把沮授當作俘虜對待,反而還給與他極其優厚的待遇,但沮授還是一心暗中策劃,想要逃回袁紹處。曹操無奈,這才將他殺了。


妾有情郎無意:沮授為何不一腳踢開袁紹另謀出路?


縱觀沮授一生,他所效命的兩任主子——韓馥與袁紹,皆非英明雄主,致其空有滿腹才華卻不得施展。於是,我們不禁要問,以當時普遍存在的“君選臣,臣擇主”之亂世,沮授在謀劃不用、兵權被解的情況下,為何不像許攸、張郃那樣,一腳踢開袁紹,另謀出路?

後世有許多人皆認為,這是因為沮授對袁紹很中心。曾對《三國演義》做過增刪、整理的清朝學者毛宗崗就曾說:“韓信、陳平,初皆在楚,而項羽驅之入漢;許攸、張郃,初皆事袁,而本初驅之歸曹。良可嘆也。其驅之不動者,在楚唯有范增,在袁惟有沮授而已。嗚呼,如增、如授,能有幾人哉!”清朝另外一位對三國曆史頗有研究,著有《三國志裴注述》的林國贊也說:“袁氏諸臣,田豐外,莫忠於授,後以身殉。”

但我認為,沮授之所以不離開袁紹而另謀出路,並非是沮授對袁紹有多麼忠心耿耿,而是因為他有謀無斷,缺乏梟雄氣質。

實際上,在官渡之戰開戰之前,沮授就知道袁紹必敗,故而他在隨袁紹出征前,才會把家財全部分發給族人。但令人困惑的是,沮授既然早知袁紹必敗,為何不盡早讓族人離開袁紹轄區?

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沮授有謀無斷,對袁紹仍然抱有幻想,沒有西漢時期張良、陳平那般明斷與灑脫。

等到袁紹在官渡戰敗,沮授被俘,他之所以急於表明立場,說:“我不是投降,只是被擒!”以及拒絕投降曹操,也不是因為沮授對袁紹忠心,而是因為“叔父、母弟,縣命袁氏”(沮授族人的性命,都控制在袁紹手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