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光少女》:民乐和二次元的神奇杂烩

《闪光少女》:民乐和二次元的神奇杂烩

《闪光少女》虽然算不上完美的作品,甚至是演员演技和人物造型都略显粗糙,但依然还是一部有诚意的作品。

它的诚意在于呈现了一种文化元素的碰撞,这种碰撞摒弃了以往青春片中“爱情至上”的金科玉律,将眼光放置于现下时尚文化和冷门音乐的交汇点,恳切地关注了这些既边缘又主流的音乐和文化在现实中的尴尬。

打破民乐既有刻板

民乐一直不温不火,甚至也算不得小众音乐,给大众的印象多多少少只是一群学民乐者最后的狂欢。仿佛继承就是民乐最后的归属,它既没太多社交网络需要的引爆点,也没有更多烘托气氛的煽情元素。民乐演奏者那种独自一人“弹琴复长啸”的曲高和寡,经常落得“弦断有谁听”的寂寞下场。

幸好还有古装剧和古风游戏让民乐有了起色,但往往独奏的竹笛或者古筝声总是自带悲凉,往往成为女主或者男主悲惨身世的BGM。在电影《百鸟朝凤》里,那些弹着电子琴吹着萨克斯的走穴乐手也会大肆鄙夷唢呐的尖刻又悲情的音调,嘲笑唢呐乐手们把红事吹成了白事。

电影《闪光少女》恰好希望扭转人们对民乐的这种刻板印象,于是用了一种又红又专,正能量鸡汤的方式将民乐呈现给观众,乐队合奏,与西洋乐斗琴,抢夺音乐厅演奏——这一切看起来好像并不是伤春悲秋的民乐和演奏者所能做的事。

民乐的器乐向来以独奏居多,因为每种器乐音调属性总是千差万别,二胡嘶哑沧桑,琵琶独立清脆,古筝行云流水,唢呐高亢嘹亮,合奏编曲本就是极为考究的,也难怪一开篇,女主角陈惊找合奏曲目的时候,也只想到一首喜气洋洋又年代久远的《春节序曲》。除此之外,还有一首晚会必备抖腿金曲《金蛇狂舞》,而民乐合奏的主流曲目就如此而已。

但《闪光少女》中的民乐几乎是主旋律,但它轻而易举就跳脱了电影《百鸟朝凤》这种苦大仇深的基调,反而轻松地讲起了现代民乐学习者的青春生活。民乐也是可以这样快快乐乐的吃着火锅唱着歌,也可以来一场热血的斗琴厮杀,这种拟人的节奏突然就让民乐走下了神坛,有了些现代人热爱的豁达和血性。

这就像古风游戏中的战斗音乐,本来只能在电脑手机这种电子设备上一对一地播放,当它突然跳脱到电影艺术中面对几十成百的全场观众,仿佛是私享物得到承认的欣慰。

《闪光少女》让民乐展现了多面的可能性,这种积极又充斥着正能量的性质能将清冷的民乐激发出不一样的听感。

“秋天的时候,一个穿羽绒服的人和一个穿短袖的人擦肩而过,两人头也不回地骂了对方一句:傻X。”

这个段子其实很能说明现实中的很多矛盾斗争和不理解。片中的民乐与西洋乐之间的斗争和鄙视也是如此。钢琴男神的高冷是整个西洋乐的代表,女主一开始的跪舔给民乐种下了前途飘渺的基调。

但人生而为平等,乐器也是同样,鄙视链的出现归根就底也是在鄙视自身,因为制造了鄙视,终究会出现鄙视你的那一个上层阶级。

diss的本质也是自食其果。

为二次元正名

二次元,是指动画、漫画、游戏、小说虚拟偶像、特摄片、部分电影、部分电视剧以及其衍生同人创作及周边产品等。如果说二次元世界与现实世界之间存在的“次元壁”是毋庸置疑的,那么二次元文化所带来的普遍不理解也是家常便饭。

所以当女主角以普通人视角去认识其他几名乐手的时候,内心冲击可想而知——各类卡哇伊吊饰,大眼睛长卷发loli装,宅形象,攻气质,甚至是虚拟偶像洛天依等,都给予了观众最直观的印象。

虽然有人大肆鄙夷:“除了漫展谁会现实中这么穿”,但电影的目的很简单——突出并且加剧视觉冲突。好坏先不评,但这种直白的目的性的确也起到了吸睛的效果。

接下来的流程虽然是套路化的:欲扬先抑,通过展示强调——冲突加剧——解决冲突——和谐共融,这种“我们尊重彼此不同”的价值观跃然银屏。实际上二次元文化和现实世界的冲突和对立还有待于进一步缓解,但电影为我们提供了往前走的路径和可能。

古筝高手千指大人的偶像光辉,萝莉妹子们弹中阮琵琶时候的超快手速,去漫展、音乐厅还有斗琴时候的野心勃勃……《闪光少女》在不断地用力地提醒我们,二次元是一种生活方式,有理想的依然有理想,没理想的依然浑噩度日,二次元并不能为此背上“异类”的黑锅。

二次元文化的核心是虚拟以及幻想,是一种现实社会无法企及的完美。它好在于是人们现实社会的寄托,不好在于是对现实残酷的逃避。

现实的偏见也在于,往往只看到二次元世界所产生的逃避,而没有看到二次元世界对人生活所带来的寄托。在人们日益孤独的现代社会,我们多少还是需要二次元世界中的虚拟来填充生活的苦痛。

实际上是,现实不完美,真实关系令人畏惧,有二次元世界让我们沉浸,但也有痛苦还提醒我们还活着。

点到即止的青春片

说到底,《闪光少女》还是一部青春片,编剧和台词都可圈可点,而且这个青春片的条条框框还是需要存在的。《那些年》开了个好头,后面一系列跟风之作却各种东施效颦,一部不如一部。

但最让人欣赏的青春描写方式,却是《闪光少女》。

《闪光少女》:民乐和二次元的神奇杂烩

除去一开头恶俗的女主表白之外,编剧对男主初恋把控的节奏很轻盈。年轻时候的爱就是一个眼神,一次不经意之间的举手投足,就足够了,纵然身边围绕着七七八八的起哄和渲染,除此之外再也没有多余的表达,更别说那些烂俗的劈腿酗酒打胎。

特别表扬男主的表演,有的放矢,自然不做作,一个又呆又丧的宅男形象呼之欲出,必要时又能挺身而出,仗义执言。这才是我们身边常有的伙伴和朋友——衰的时候大家一起苦命,光芒万丈的时候也相互陪伴,该打闹时也会打闹,吵翻了也会默默地走回来。

所以青春中的元素更多的是陪伴和共赴梦想,也是莽撞的坚持和执着。一份逝去的初恋,囊括不下这些所有闪光点。

说《闪光少女》热血或者鸡血也罢,它更像是以振臂高呼的方式在求取关注,对于不知何处去的民乐的关注,对于不被理解的二次元的关注,这种求关注中有种咬牙坚持的使命感在作用,就像剧中那句“再弱小的群体,也要积极发声”。

PS:B站真的有千指大人!亲搜有效๑乛◡乛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