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大城|探討當代中國城市發展與平衡

當前,中國城鄉差異相當巨大是個不可否認的事實,但是城市和鄉村該何去何從,則是值得關注和探討的問題,這事關中國能否發展成為一流發達國家的關鍵。作者是一位學者,橫向對比了當前發達國家,包括美國,歐洲,日本的城市發展情況,也縱向回顧了發達國家城市化的歷史。從學術角度,提出了自己的見解。竊以為他所說的建議書卷氣有點重,方向應該沒錯,具體措施的落實則有待探討。

好了,說了一堆門面話,其實看這本書,就是想看看一線城市是不是會很有發展,要是有的話,就~努力存錢吧...不過好像還是買不起...


怎樣定義經濟均衡發展

在概念中,經濟均衡發展,是指區域發展差異很小,各省份GDP接近。但是作者指出,經濟均衡發展,應該是以人均GDP接近為指標。對於近幾十年的人口變遷,作者認為這是正常的,而且符合經濟規律的。對於人均GDP較低的地區,人口遷出可以增加資源集約程度提高生產效率,從而提高人均GDP。


大城市真的太多人了嗎?

不能不否認,北上廣深現在人口已經很龐大,擠地鐵搖公交的時候就會覺得怎麼這麼鬼死多人啊,能不能少點人。但是大城市是不是可以裝得下更多的人呢?作者告訴我們,未來大城市會有更多的人。為什麼會這樣子~

儘管城市裡有各種各樣的坑爹事情,但是在經濟角度來說,在大城市裡擠擠其實更健康。大城市基礎設施好,更容易享受到電影院,博物館,圖書館等公共福利;大城市能提供更多細分工作,養活更多的專業人員;大城市有很多大牛,從知識和技能的分享上,人們可以獲得更多的正外部性。哎,說這麼多,最直接的就是在大城市遇到美女的概率要大很多~~~為了能看美女,搭地鐵的時候擠一擠,吃飯的時候排排隊,買東西的時候貴一點(買房就不是貴一點咯),也就忍了吧。

人口流入的趨勢也證實了這一點,大家也不是傻,要是在大城市裡得不到比小城市更多的好處,是不會往大城市裡擠的。


城市病能嗎?

隨著城市發展,各種各樣的城市病逐漸顯現,也就是地鐵更擠了,排隊更長了,治安更差了,霧霾更嚴重了。由於包括擁擠,汙染以及犯罪在內的種種城市病,有人要逃離一線城市了,並且覺得隨著人口的增多,城市病會越來越驗證。而在作者看來,城市病其實可以治,不是晚期。政府可以通過投入更多的資源進行基礎設施建設,運用更科學的規劃提高城市運行效率,採用更好的科技提高管理水平,從而達到治理城市病的目的。

為什麼現在中國的城市病比較嚴重呢?其中有一點我覺得比較搞笑的是,中國會對大城市的人口做規劃和預測,每次預測的人口都會提前十年八年就達到。例如,在上海1999-2020年的城市總體規劃中,上海常住人口規模在2020年規劃為1800w左右,但是在2014年,已經有2500w人口了哦。這種預測的偏差,導致資源投放和規劃的落後,供給遠遠滿足不了需求,更可笑的是,資源的投放是按戶籍人口來測算的,於是政府也為享受這些資源的人設置了區分,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就是戶口。為毛北京戶口這麼值錢?多少也是因為這種原因吧。

規劃和預測有先見之明是很重要的,對於一些傻逼的規劃,拍板的人是真不知道,還是假糊塗呢?呵呵~不好說了


未來會怎樣?

人還是會繼續往大城市集中,因為這是符合經濟規律的,而政府應該採取措施順應這一趨勢,而不應該反其道而行之。作者提出了幾個建議,當然,建議只是建議了,接不接受是另外一回事。

1. 降低人口自由流動的門檻。這個很明顯,例如減少戶籍與非戶籍人口對城市資源使用的區別,如外來工子女入學大城市等。

2. 向沒有享受公共投資好處的地方進行適度的財政轉移。這裡有一個觀點我覺得特別好的,就是與其在落後貧窮的地方大搞沒有效率的產業園區建設,不如把資源投資到教育等增強人力資本上。落後地區的人口素質提高了,當他們需要到城市打工時,可以從事更高技能的職業,降低他們進城務工的門檻,也減少了高技能工作招工難的問題。

3. 土地和戶籍制度聯動。作者提出把人口轉出地的用地指標隨著戶籍轉移到人口轉入地。對於這個建議的可行性我是表示懷疑的,一個山卡拉地方的土地指標如何與一線城市的土地指標進行置換呢?比率如何?這個都很難確定。


END

總之,中國離發達國家的城市化水平還有相當長的一段路要走,大城市的規模還會繼續增加,與其盲目控制人口和城市規模,不如順應經濟發展規律,制訂好的政策來提高城市運行效率。而究竟城市發展到什麼程度才算平衡,這個就交給市場來做決定了。

這本書讀下來有點囉嗦,有的觀點重複說了又說,但是呢,還是有一些觀點和角度開闊了自己的眼界,對城市和國家未來的發展又有了一些新的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