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古老的行业从业者不过十万,年收入却过百亿

  俗话说“盛世古董,乱世黄金”。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收藏热潮再次兴起。随之而来的是,高仿真度文物的制作也大有“遍地开花”之势。其花样的繁多以及仿真成程度的高明也是令人咋舌,许多高仿文物令火眼金睛的专家也无法辨别其真伪。

这个古老的行业从业者不过十万,年收入却过百亿

  据一位入行20多年的老匠人讲:仿造首先要分析其材质,以瓷器为例,做瓷胎用的瓷石是安徽祁门太后坑的,慈禧时期曾在此挖过;高岭土要从附近的高岭村买,不过这里的土不让卖,村民是趁着晚上偷偷挖土然后装车卖掉。他还“自豪”的说:我做的东西仪器都检测不出来。

这个古老的行业从业者不过十万,年收入却过百亿

   不过仿制出来的产品只能被称为工艺品,还要经过最关键的做旧环节。比如,稍好的陶器要在古墓的土中埋至少一个月,使其除去表面的色泽与光亮,是墓中的“葬气”、雨腥气甚至是人体的残留物“渗进”陶器里。然后还要对其进行“腐蚀”处理:讲陶瓷直接放入尿池或者用高锰酸钾、氢氟酸等药水中浸泡。青铜器则需要用酸梅汁泡,再用酸碱液煮黑,最后粘上古代青铜器的铜锈......

这个古老的行业从业者不过十万,年收入却过百亿

  凡此种种,靠肉眼识别已经很难分辨,许多业内的资深行家都经长无法辨别。某些高仿制品甚至能“经得起”高科技手段的检测。

这个古老的行业从业者不过十万,年收入却过百亿

  有学者统计称该行业目前已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虽然从业者还不到十万人,但年收入却已超过百万大关了。

这个古老的行业从业者不过十万,年收入却过百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