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交替,寶寶穿衣要「三捂兩不捂」,媽媽早看到,寶寶少生病

曾經網上很流行的段子“有一種冷,叫你媽覺得你冷”,2歲的寶寶小萌最近深有體會。小萌咳嗽好幾天了,昨天媽媽和奶奶帶她來檢查,解開衣服聽心肺,好傢伙,一層一層的,裹了一身汗,這還沒立冬吶,保暖內衣都穿上了!看著孩子呆萌的眼神,我想如果能表達清楚,她一定是在控訴“小萌不冷,媽媽和奶奶非說冷,把小萌穿了成小皮球”。

秋冬交替,寶寶穿衣要“三捂兩不捂”,媽媽早看到,寶寶少生病

小萌的情況是在很多寶貝身上常見的。天氣一冷,很多家長尤其是姥姥、奶奶、媽媽,女性人群,都會給寶寶裹的嚴嚴實實的,穿成球一樣,生怕孩子凍著。事實上,女性普遍怕冷,老人也是,而孩子的代謝比大人旺盛的多,跑來跑去活動量也大,相對來說更怕熱而不是冷,穿衣接近於一個成年男性,參考爸爸就可以了,媽媽按照自己的感覺給孩子添衣服,往往就“捂太過”,反而對孩子的抵抗力沒什麼好處。

秋冬交替,寶寶穿衣要“三捂兩不捂”,媽媽早看到,寶寶少生病

秋冬給寶寶穿衣有講究,不要一昧裹厚,應該“三捂兩不捂”

一、三捂

1.捂雙腳

腳是人體陰陽交匯的地方,又被稱作“人體第二心臟”,表面神經末梢豐富,對外界十分敏感,一旦受冷,寒氣就會從腳底傳至全身。大人的話可以每天泡腳,暖身又放鬆,但是寶寶足弓尚未成型,不宜泡腳,就要穿好鞋襪,不能再像夏天光著腳了,睡前媽媽給揉揉腳心也是不錯的選擇。

秋冬交替,寶寶穿衣要“三捂兩不捂”,媽媽早看到,寶寶少生病

2.捂腹部

腹部是臟腑器官尤其是脾胃的所在,重要性不言而喻,一年四季都不能著涼。但因為寶寶肚子脂肪少、皮膚薄,秋冬天涼很容易就受寒,出現腹痛、腹瀉、消化不良的問題。所以媽媽一定要做好腹部保暖,睡覺的時候注意孩子是否踢被子,保護好寶寶的脾胃。

秋冬交替,寶寶穿衣要“三捂兩不捂”,媽媽早看到,寶寶少生病

3.捂頸背

有經驗的寶媽知道,孩子冷不冷,摸一摸後頸就知道。頸背是特別容易出汗的部位,“汗流浹背”一詞就是很好的證明。寶寶活動量大,如果頸背保暖不好,一出汗後背就“涼颼颼”,我們叫做散汗,一旦散汗就容易感冒、發熱。可以給孩子穿件馬甲,既不會太厚重,又能做好頸背保暖。

秋冬交替,寶寶穿衣要“三捂兩不捂”,媽媽早看到,寶寶少生病

二、兩不捂

1.頭部

老一輩特別喜歡給孩子戴“小棉帽”,認為小時候凍頭長大流鼻涕,但是往往這種孩子更容易生病。幼兒的散熱三分之一是經由頭部,所以頭部保暖一定要適當,戴帽子要通風、薄厚適度。

2.口鼻

口鼻捂得太嚴實會降低孩子對寒冷的適應能力,還會影響換氣,很多大人有戴口罩的習慣,但是正常情況下最好不要給孩子戴,如果寶寶咳嗽生病了可以適當的防護。

秋冬交替,寶寶穿衣要“三捂兩不捂”,媽媽早看到,寶寶少生病

秋冬陽氣弱,孩子體虛易生病,調好脾胃是關鍵:

1.多杆雙糖

“十孩九脾虛”,孩子體質差、秋冬易生病,大多是脾胃虛弱引起的。早晚喝一杯多杆雙糖,或者混入輔食、粥湯中給孩子喝,可以幫助分解食物,調理腸胃,提升脾臟運化,健脾強胃,提升營養吸收速率,增強體質。

2.捏脊

小兒推拿是備受推崇的養生法,經常做好處多多,其中捏脊是新手父母首要掌握的。可以疏通經絡,調節脾胃,改善五臟六腑功能,增強孩子抵抗力。

如果你覺得文章對你有幫助,歡迎點贊轉發,也可以在評論裡與我互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