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嘴炮,我崔永元就服你

微博真是個有趣的東西,不僅可以看到大佬們斯文掃地打嘴炮,還能看到各方水軍衝鋒陷陣浴血廝殺,真是為茶餘飯後提供了不少談資。

沉默兩個月的“小剛炮”終於按耐不住了,怒發《十問崔永元》回擊放飛自我的崔爺。當時崔爺撕的是範大姐,說來說去基本是一場事兒。

打嘴炮,我崔永元就服你


洋洋灑灑的十問頗有老炮兒的氣質,也有許多自媒體對這十問進行了逐條打臉,不得不感慨小剛同志還真是不得人心,怎麼就成了過街的老鼠人人喊打。

不過這十問仔細看下來確實沒什麼實質內容,更像是受了委屈的小媳婦兒情緒發洩,“小拳拳”揮的不痛不癢。

馮導你罵人就罵吧,開頭和結尾都帶出你剛殺青的《手機2》就有些變味兒了,怎麼著藉著崔爺罵你的熱度,還要順帶新電影宣發一波?吃瓜群眾的智商稅那麼好收的麼?

不得不說小剛你膨脹了,打這點兒小算盤還不如多花點心思在拍電影上,早期的作品如《甲方乙方》、《不見不散》、《沒完沒了》三部曲席捲大江南北,即叫好又賣座。

近些年忙著打嘴炮,《一九四二》票房慘敗,你說觀眾根本不懂什麼叫好電影;《私人訂製》口碑仆街,你炮轟影評人,稱跟影評人勢不兩立。

《老炮兒》口碑不差票房豐收,你炮轟同行,原因是《老炮兒》最初20%的排片,不及同期上映的其它電影;《我不是潘金蓮》上映,你膽子更肥了,竟然開始炮轟院線。

打嘴炮,我崔永元就服你


說實話,我還挺懷念早期那個不打嘴炮的小剛,雖然這幾年也偶有佳作,如《唐山大地震》、《芳華》,但已經看不到早期馮氏電影中對現實的諷刺和批判。

要說崔爺罵你該不該,該!

《手機1》確確實實利用了也傷害了崔爺,你丫躲起來不道歉就算了,還一口一個“有本事你告我啊”。你明知道這種“軟刀子”告不倒你就耍流氓,還真是個老炮兒。

請馮導知悉,在法律之外還有一種標準,叫做道德。再說偷稅漏稅的屎盆子,你也沒交待清楚啊。

打嘴炮,我崔永元就服你


崔爺已被很多網友捧上神壇,其實不太敢談論,稍有不慎筆者就要捱罵。

不可否認,崔在大眾視野裡有著極好的口碑和形象,當年的《實話實說》也確實是央視較為經典的節目。

後來的轉基因之爭,和方舟子之間的嘴炮打得驚天地泣鬼神,但隨著瞭解的深入,反而產生了一些疑問。

特意去諮詢了一位學生物的朋友,轉基因是不是真的吃了不孕不育?他告訴我,其實各國生物研究的科學家,都是相信轉基因的安全性的。

甚至美國的轉基因普及率,轉基因食品普及率,民眾每年食用轉基因食品的量,都遠遠高於中國。

寫到這裡生怕被扣上水軍的帽子,不是要為轉基因正名,只是從有限的資料查證,很多所謂的“危害”或許是謠傳。

但可悲的是我們並不能證明幾代人堅持吃轉基因是無害的,但是同理,我們也沒辦法證明袁隆平的秈型雜交水稻吃幾代人沒問題。

打嘴炮,我崔永元就服你


之後崔爺成了幾家食品公司的大股東,最有代表性的是“璞谷塘崔永元食品文化交流俱樂部有限公司”,該公司開了一家專賣天價非轉基因食品的網店叫“璞谷塘商城”。

這個網店厲害了,300塊一隻散養雞,27塊多一斤大米,67塊多一斤豬肉,300多塊錢一隻4斤多的羊腿,120塊一斤安格斯牛肉...價格遠超天貓等平臺的同類產品。

為什麼這麼貴?因為非轉基因啊!但事實上,我國批准種植的轉基因農作物只有兩種, 一是轉基因抗蟲棉花,二是轉基因抗病毒番木瓜。

也就是說,你能買到的完整作物,只有木瓜有可能是轉基因。這個電商商城賣的東西本身就沒有轉基因作物,再以非轉基因為賣點,就跟強調牛奶都是母牛擠出來的一樣。

打嘴炮,我崔永元就服你


對於網站肉類的養殖宣傳圖系盜圖,崔爺大大方方的承認了,還特別理直氣壯。我就納悶這算不算商業欺詐,人家淘寶小店盜圖還偷偷摸摸的。

“關於價格過高,純屬扯淡。再吵吵,還漲價,說到做到。”吃瓜群眾還能說什麼...反正咱也吃不起,說實話也不敢吃啊。

這個璞谷塘出售的產品,既沒有做綠色認證,也沒有做有機認證,還沒有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體系,也沒有HACCP危害分析與關鍵控制點體系。

只是找了SGS (瑞士通用公證行) 出了一份檢測報告,而且還特別註明了:“ 以上樣品及信息由客戶提供及確認,SGS不承擔證實客戶提供信息的準確性、適當性和完整性責任 ”。

璞谷塘所暴露出的問題眾多,由此是不是可以懷疑崔爺利用多年反轉基因的形象來向粉絲高價兜售商品?筆者不做定論。

打嘴炮,我崔永元就服你


商業運營是個很複雜的體系,或許是下面員工執行出了問題也說不準。風暴之中,我們並不能看清太多真相。

從一個吃瓜群眾的角度,我非常敬佩崔爺,他是個很有社會責任感、敢於替老百姓說真話的媒體人,就算屢次受到死亡威脅也寧折不彎。

其實這對普通民眾來說就夠了,不管他曬出的陰陽合同是不是實錘,炮轟娛樂圈是不是攜私報復。至少因為崔爺,這個社會更好了一些。

至於馮導,不管他這些年熱衷於打嘴炮還是耍流氓,他對中國電影都有不小的貢獻。好多題材和尺度都是他拍了之後,才有人慢慢的敢拍。

我一直認為看一個演員,看他的演技就好,角色之外是個什麼貨色有什麼好糾結?看一個媒體人,看他的公共影響就是,開公司賺粉絲錢犯法嗎?看一個導演,看他的作品就是,偷稅漏稅自有法律制裁丫的。

有辱斯文的隔空打嘴炮,跌份兒麼?有實錘,直接提交給相關部門,不要一次次裹挾民意;被冤枉,拿出證據自證清白,別東拉西扯讓群眾看著頭暈。

用東北兄弟的話就是:“能動手的,別嗶嗶”。

至於我們這些吃瓜群眾,永遠不要被自己所更願意相信的、或者認為人們相信了會對社會更加有益的東西所影響。

只是單單去審視,什麼才是事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