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拍小偷、黑孩子和性侵受害者的导演,打了所有三观党的脸

这个拍小偷、黑孩子和性侵受害者的导演,打了所有三观党的脸

这是司马推送的第 821 个与众不同的人

《小偷家族》即将内地上映,上一次错过《霸王别姬》的人,终于能在大银幕上一看金棕榈大奖影片。片子的海报中,一家六口其乐融融,笑容幸福,文案是「我们什么都没有,只有爱」,看上去是一部合家欢电影。

然而,不少人看完后直呼纸巾不够用,也有人说,这是一部击碎了三观党三观的电影。

到底这是一部怎样魔性的片子?

这个拍小偷、黑孩子和性侵受害者的导演,打了所有三观党的脸

三观这个词,越来越万金油了。不仅能够解释婚姻幸福——「和三观正的人结婚有多爽」;而且能像一把标尺,评价一切文艺作品。

从热播的电影电视剧如《后来的我们》、《延禧攻略》,到美剧《实习生格蕾》中的刷屏弹幕,再到经典作品《红楼梦》、《包法利夫人》……三观党们展开了自己的征程,所到之地,寸草不生。

这个拍小偷、黑孩子和性侵受害者的导演,打了所有三观党的脸

这个拍小偷、黑孩子和性侵受害者的导演,打了所有三观党的脸

前任、绿茶、白莲、渣男,是三观党使用的高频词

于是在三观党的眼睛里,世界必须黑白分明,只有对和错、黑与白,让我想起了小时候学校组织去电影院看电影,开场没两分钟隔壁响起的小小讨论声:谁是坏人?

而眼下这部叫《小偷家族》的电影,从名字到内核,都是对三观党的一次极大冒犯。

这个拍小偷、黑孩子和性侵受害者的导演,打了所有三观党的脸

国内海报,由把中国电影海报设计拉升至世界水平的黄海设计

可以有《编辑部的故事》,可以有《我爱我家》。然而,一群小偷的故事,如何进入了电影剧本?难道,是要拍「盗亦有道」的故事?

可惜看了便知,电影中的盗窃,并无任何正当性;导演是枝裕和,也从未想过给这家人开脱。

这个拍小偷、黑孩子和性侵受害者的导演,打了所有三观党的脸

底层故事,一直受到导演和观众的欢迎。

比如周星驰星爷的《长江七号》,

星爷饰演的爸爸诚实勤奋,

每天拼命做工,

就是想给孩子小狄一线希望,

用教育扭转命运的可能。

这个拍小偷、黑孩子和性侵受害者的导演,打了所有三观党的脸

这是一部合家欢电影,

核心就在于星爷在其中,

反复教导小狄的话

我们虽然穷,

但是不偷,不抢。

这个拍小偷、黑孩子和性侵受害者的导演,打了所有三观党的脸

在这个基础上展开的一系列戏剧冲突,才能理直气壮,堵住「三观党」的嘴。

想要讨好「三观党」,不是困难的事,只要规避所有可能不「伟光正」的元素就万事大吉。然而,为什么还有很多艺术创作者去一次次挑战「三观不正」的内容呢?

尤其是这部日本电影,和《长江七号》一样,同样是底层家庭,同样是在社会的灰暗角落谋生,但是这一家人,正好把「我们虽然穷,但是不偷不抢」的人生准则,颠覆了个遍。

这个拍小偷、黑孩子和性侵受害者的导演,打了所有三观党的脸

三无电影拿了今年戛纳金奖

在偶然闪现的暖色外,

这是一部「三无作品」:

无可救药,无用,无情。

这个拍小偷、黑孩子和性侵受害者的导演,打了所有三观党的脸

奶奶,

顶着满头灰白的头发,

应该是慈眉善目的角色吧?

然而,假装在游戏厅打电动,

余光扫一遍,

极其熟练地顺走了别人的东西,

用身体掩护藏在游戏机里头。

这个拍小偷、黑孩子和性侵受害者的导演,打了所有三观党的脸

一家之主的爸爸,

和星爷一样,

在工地工作,

然而缺乏「撑起一个家」的自觉。

听闻奶奶拿到了养老金,

心安理得地说,

这样可以少上班两天了。

懒,太懒。

这个拍小偷、黑孩子和性侵受害者的导演,打了所有三观党的脸

妈妈在洗衣房工作,

衣服进入洗衣烘干机前,

总会经过这些女工之手,

在客人的衣服兜里找找有没有「意外收获」,

是她们之间心照不宣的默契。

这个拍小偷、黑孩子和性侵受害者的导演,打了所有三观党的脸

姐姐在打情色擦边球的店工作,

环境暧昧,

工作内容是隔着玻璃用肢体和声音抚慰男性,

也会主动邀请,要来枕腿吗?

在三观党那里,

估计可以毫不犹豫地打上「荡妇」标签了。

这个拍小偷、黑孩子和性侵受害者的导演,打了所有三观党的脸

儿子被爸爸传授了一身本领,

那就是在便利店、渔具屋分头合作,

声东击西,避开店员的视线偷窃。

爸爸很无奈,

「除了偷,我也没什么能教的了。」

这个拍小偷、黑孩子和性侵受害者的导演,打了所有三观党的脸

而他们最大的罪过,

就是在窗台的缝隙间,

见到了一个被冻僵的小女孩,

小女孩有家吗?不知道。

是无家可归吗?不知道。

就把这个女孩,偷了过来。

这个拍小偷、黑孩子和性侵受害者的导演,打了所有三观党的脸

无可救药,这群人,无可救药啊!

然而这部无可救药者的电影,却在今年的法国戛纳,一举摘得象征电影届最高荣誉的金棕榈大奖。

评委会主席、被粉丝称为大魔王的凯特·布兰切特说,「这是一部,完全击中我的内心的电影。」

这个拍小偷、黑孩子和性侵受害者的导演,打了所有三观党的脸

凯特布兰切特和是枝裕和

国内8月3号上映,目前只在小范围点映过,8148个人,已经暴击给出了8.8的高分。

首映礼上,《我不是药神》主创全员到场力挺,王传君说,「把小宇宙和查克拉通通传给你。」

这个拍小偷、黑孩子和性侵受害者的导演,打了所有三观党的脸

《小偷家族》首映礼,左起:饰演爸爸的Lily Franky、饰演小女儿的佐佐木、《药神》中饰演黄毛的章宇、饰演吕受益的王传君

是大家三观都歪了吗?才不是。

无可救药

对于第五次入围戛纳的导演是枝裕和来说,对「无可救药者」的拍摄,像是一种回归。

25岁,大学毕业后的是枝裕和,第一份工作,就是拍摄电视纪录片。

在后来的随笔集《有如走路的速度》中,他说,当百分之八十的人支持「正义」的时候,去倾听那百分之二十的少数派的声音。

他拍了因为水俣病(上世纪五十年代日本由于工厂排污致使的怪病,震惊世界)而自杀的官员的人生轨迹,感染艾滋病的同性恋者的人生倒数的日子,滞留在日本无法回国的韩国人……

这个拍小偷、黑孩子和性侵受害者的导演,打了所有三观党的脸

纪录片的镜头,要求客观、冷静,而在拍摄「无可救药者」的历程中,是枝裕和把自己放的很小,小到只剩一只耳朵一双眼睛,他只去倾听这些人的人生故事,而不做道德评判。

在开始拍摄电影后,是枝裕和也爱拍那些「无可救药者」的故事,尤其是无可救药的亲人。

《无人知晓》的故事背景,是一个母亲因为追逐所爱,而将自己和不同男人生下来的孩子丢在家中,于是孩子们要自己摸索着活下去。

这个拍小偷、黑孩子和性侵受害者的导演,打了所有三观党的脸

《比海更深》中,

男主角回到母亲家,

是想拿点东西去典当,

并且继承了父亲的习惯,

把生活的希望寄托在彩票上。

这个拍小偷、黑孩子和性侵受害者的导演,打了所有三观党的脸

而到了《小偷家族》中,一家人的无可救药,不仅体现在道德上,更已经进入了法律层面。

在日本,骗取养老金和父母教唆子女犯罪,会被众人唾弃。看到类似新闻的是枝裕和,开始思考:

「这些行为理应受到谴责不错。不过,为什么人们会如此气愤于这些轻微的违法行为,即便还有许多犯下了更严重罪行却没有受到责罚的罪犯?」

起初,是枝裕和的想法是「唯有犯罪将我们相连」,而在公映的海报中,文案则是「我们什么都没有,只有爱。」

这个拍小偷、黑孩子和性侵受害者的导演,打了所有三观党的脸

是要洗白这一家人吗?不是。罪行是真的,卑劣是真的,爱也是真的。

衰旧剥落的榻榻米、壁橱、置物柜中,一家人围着木桌煮东西吃。小女孩听到他们谈论面筋,眼睛突然亮了。

被奶奶捕捉到,「喜欢吃面筋?」女孩点头,唤她过来,小心夹起还咕噜噜烫的面筋喂给她。

一家人都记住了她的喜好,去超市时,也会说「你最喜欢的面筋。」

这个拍小偷、黑孩子和性侵受害者的导演,打了所有三观党的脸

妈妈和女孩洗澡的时候,发现女孩和自己身上一样,都有被亲生父母用熨斗烫出来的疤痕。

妈妈说,过去很多年不疼了。女孩用力摇头,一直轻轻抚摸伤痕,想要安慰她。

后来,她把女孩抱住,说那些说打你是因为爱的人,都是说谎,如果真的爱你,他们会像我这样,拥抱你。

这个拍小偷、黑孩子和性侵受害者的导演,打了所有三观党的脸

能用我们习惯的「好人」「坏人」去简单界定这些人吗?好像不行吧。

电影的存在并非为了审判个人,导演也不是上帝或者法官。设计一个坏人故事(世界)也许就变得黑白分明,但我认为不这样做,反而会让观众将这个问题带回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反复思索。——是枝裕和《有如走路的速度》

蔬菜、面筋、萝卜、花枝丸一起炖出的复杂香气,才是电影的味道啊。

无用

更颠覆的是,是枝裕和也觉得电影啊,没用。

拿了戛纳金棕榈的导演觉得电影没用?

没错,他是这么说的:

和体育一样,电影也没有立竿见影的好处。用书打比方的话,电影并不是实用书。也许不能让人精神倍增,但自有其价值。也可以认为,正因为不能让人精神倍增,才有价值。

而是枝裕和的作品,没有华丽的特效,没有除恶扬善的痛快。在很多观众看来,可能是没用中的没用。

我不喜欢主人公克服弱点,守护家人并拯救世界这样的情节,更想描述没有英雄、只有平凡人生活的、有点肮脏的世界忽然变得美好的瞬间。

这个拍小偷、黑孩子和性侵受害者的导演,打了所有三观党的脸

《海街日记》拍摄现场,这是一部关于镰仓日常的电影。

是的,是枝裕和的电影,太平常了,平常到即使是讲述「小偷家族」这样的题材,也能如一碗白水端出,

观众们照见的,都是自己。

这个拍小偷、黑孩子和性侵受害者的导演,打了所有三观党的脸

习惯在壁橱里,戴着父亲的矿工帽,

用头灯照亮来看书的儿子,

在小女孩钻进壁橱时,

他正旋转着廉价的玻璃弹珠,

女孩问他看见了什么,

他出神着看着蓝色的光晕说:

大海。

这个拍小偷、黑孩子和性侵受害者的导演,打了所有三观党的脸

买烟花的钱,自然是没有的;

适合观赏烟花的露台,也没有。

当烟花在不远处的天空,

一朵接一朵绽放的时候,

他们惊喜地聚在屋檐外,

这里看不见烟花,

他们想象着烟花的烂漫,

脸被惊喜地照亮了。

这个拍小偷、黑孩子和性侵受害者的导演,打了所有三观党的脸

他们坐新干线去海边,

浪潮打过来的时候,

欢呼着跳起来,

身影此起彼伏。

这个拍小偷、黑孩子和性侵受害者的导演,打了所有三观党的脸

他拍日常生活中的点滴诗意,虽然这样的诗意,稍纵即逝,在贫穷而摇摇欲坠的家中,一点「用」都没有。

无用,却浪漫啊。

无情

是枝裕和的电影中最三观不正的一点,莫过于「家庭未必都是温情脉脉的」。

片中的一家人,都没有血缘关系,他们被原先的家庭各自抛弃,在这个临时的风雨飘摇的家中,他们攥紧了罕有的温度。

片中反复出现了李欧·李奥尼的经典绘本《小黑鱼》的故事。

这个拍小偷、黑孩子和性侵受害者的导演,打了所有三观党的脸

大海深处,住着一群红色的小鱼,其中有一条小黑鱼。有朝一日,突然来了一只凶神恶煞的金枪鱼,将所有的小红鱼吞入腹中。小黑鱼侥幸捡回一条命。

在浪里海里,小黑鱼自由自在地,作为曾经的异类,碰到藏在礁石的小红鱼们。他们不敢直面金枪鱼。

小黑鱼灵机一动,想到个主意,小红鱼们,组合成大鱼的样子吧,我来当眼睛。他们日夜游荡,像一只可爱的队伍,把那些巨大的猎手吓跑了。

这个拍小偷、黑孩子和性侵受害者的导演,打了所有三观党的脸

这六个微弱的个体,就是那一个个小鱼,他们聚在一起,抵抗着这个世界,避免被「金枪鱼」吃掉。

这样属于底层「临时家庭」的相拥取暖,是枝裕和捕捉到了无数让人眼热的细节,他却克制极了,没有煽情音乐,没有太多台词,你就被这碗白水逗得会心一笑,又转而泪下。

这个拍小偷、黑孩子和性侵受害者的导演,打了所有三观党的脸

然而,小黑鱼的故事,除了「团结就是力量」的教诲,更在于不同于小红鱼们的小黑鱼,作为一个个体的命运。也就是剥离开「家族成员」的身份,我们每个人各自的命运。

被诱拐的小女孩,她的原生家庭是冰冷无情的,她在「新家」得到了温暖、快乐和爱,但是这个临时的共同体,在感情上也并非固若金汤。

这个拍小偷、黑孩子和性侵受害者的导演,打了所有三观党的脸

在结尾,因为两个意外,如同积木被抽掉一块因此垮塌,整个家庭也显出了冷的底色。

是枝裕和可是早就打好招呼了,「我不想治愈任何人。」

看上去温文尔雅,他自有自己狡黠的一面。

这个拍小偷、黑孩子和性侵受害者的导演,打了所有三观党的脸

就像他口中的那个关于「螃蟹」的故事。

傍晚,我独自来到海边散步,一只螃蟹闯入了我的视野。螃蟹发觉有人靠近,一般都会慌忙逃走或立马藏起来,可这只螃蟹却挥舞着一只大钳子,继续朝我爬过来,一副火冒三丈的样子……

仔细一瞧,发现这只雄螃蟹身后还有另一只螃蟹,海浪打过来,它无力地横陈着,看样子已经死了。雄螃蟹是为了拼死保护这只螃蟹的尸骸,才对我表示敌意。我被它的愤怒和悲伤打动,离开了那里。——是枝裕和《有如走路的速度》

在家庭旅馆度过一夜后,天明之际,是枝裕和又记挂起这件事。他再次来到海边。出现在他眼中的,是两只重叠般紧紧依偎在一起的死去的螃蟹。

如果故事停留在这里,必定是一个普世意义上打动人心的故事。是枝裕和甚至给它找了一个结尾——自那以后,我便吃不下螃蟹了。

然而他说,真正的事实是:「可惜不管是在那之前还是之后,螃蟹都是我最爱的食物。请别见怪。」

又温情又冷酷,这样冷暖交织、笑泪交融的,就是是枝裕和的「三观」,也是是枝裕和的电影世界。

这个拍小偷、黑孩子和性侵受害者的导演,打了所有三观党的脸

迷恋走路的是枝裕和,

56岁了依然在走

作为一个日本导演,他还想要拍一部关于日本侵华战争的纪录片,甚至在15年前,他就已经写好了企划书。

他的父亲,是在日据时期的台湾出生,成为日本军人,去了前线,在西伯利亚作为战俘服役。

由父亲的人生牵连出来,是枝裕和想要用自己一贯冷静甚至冷酷的镜头,对准这段历史。

我认为现在的日本,充斥着历史修正主义。所以在这样的环境下,我想通过作品,让日本人能够正视自己对他国造成伤害的历史。它不仅是要讲述父亲的故事,更是要揭示战争中的日本所思所想,而这是我们在历史教科书上从来没有学过的。——《人物》是枝裕和「人生巅峰」的一天

如果用粗暴的三观来看,作为日本人的是枝裕和,想要拍这样的片子,是不是很「三观不正」?

这个拍小偷、黑孩子和性侵受害者的导演,打了所有三观党的脸

不仅如此,从戛纳回国后,各种官方邀约、表彰纷至沓来。是枝裕和客客气气,公开一应拒绝。

他说,曾经日本电影和权力拉手跳舞,造成了巨大灾难;因此一个电影创作者,应该和权力划清界限,来保证独立创作。

而且他担忧,就像金枪鱼吞掉小红鱼,社会越来越被公权力的「大故事」笼罩,所以,他要创造「小故事」,来让这片大海更加参差多态。

这个拍小偷、黑孩子和性侵受害者的导演,打了所有三观党的脸

是枝裕和和《小偷家族》的小演员城桧吏在片场

大海的丰富性,和三观党所畏惧的东西,是一枚硬币的两面。

如果现实生活,都用三观的棱镜来看。那所有的故事,也只会变成《故事会》,而失去复杂的微妙肌理。

用三观来扼杀一切,就是在扼杀无可救药的人物、无用的诗意、无情的表达。

而倘若作品的丰富性被扼杀,自然也不会有对于日本导演来说,拍摄剑走偏锋的侵华纪录片的可能。

这个拍小偷、黑孩子和性侵受害者的导演,打了所有三观党的脸

今年56岁的是枝裕和,依然很慢,慢到像当初为了体现《无人知晓》中一年度时间的变迁,而真的用了一年去拍摄;

依然很小,小到被称为是日本片场声音最小的导演,小到前两年他来内地参加自己作品的展映,一猫腰就在我斜前方,找了个影院边角的台阶坐下了;

依然很轻,轻得就像《步履不停》中,那只亲人亡故后出现的飘飘袅袅的蝴蝶。

这个拍小偷、黑孩子和性侵受害者的导演,打了所有三观党的脸

然而就是这样很慢,很小,很轻的是枝裕和,拍了一部无可救药、无用、无情的电影,把三观党的铠甲和武器尽数卸下。

这也不是一场战役,只是旅途中央,而他还会继续走,用「有如走路的速度」。

“那风从哪里吹来,云又将飘向哪儿,世界的尽头在何方?想知道答案,唯有往前走。翻山越岭仍不见尽头,但这个疑问不断催我前行。

这个拍小偷、黑孩子和性侵受害者的导演,打了所有三观党的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