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的疏狂,却是两般模样

同样的疏狂,却是两般模样

鹧鸪天·西都作

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分付与疏狂。曾批给雨支风券,累上留云借月章。

诗万首,酒千觞。几曾着眼看侯王?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

我本是天宫里的山水郎,上天赋予我不羁狂放。批风给雨我信手拈来,留云借月也不会费什么周章。

朱敦儒,常以梅花自喻,不与群芳争艳。靖康、建炎年间,隐居故乡,写就了许多描写洛阳自然山水和名胜风物的词作。后来应召做官,因为主战言论被贬抑。早年隐居洛阳时,曾两度拒绝出仕,这首鹧鸪天应是期间的做品,可以说是他前期词的代表作,也是前半生人生态度和襟怀抱负的集中反映。朱敦儒说,:“麋鹿之性,自乐闲旷,爵禄非所愿也。

同样的疏狂,却是两般模样

同样的疏狂,却是两般模样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同样的疏狂,却是两般模样

西塞山外白鹭翩翩翱翔,桃花掩映中,肥美的鳜鱼欢快地游弋。老翁戴着青色的箬笠,披着绿色的蓑衣,闲适地沐在斜风细雨里,悠然自得地垂钓,他被什么迷住了?连回家都不舍得。

幼时读此诗,再看张志和这名字,总有错觉,张志和就是这个渔夫,每天在斜风细雨里泛舟垂钓就是他的全部生活。却不是。张志和是唐代著名道士、诗人。十六岁参加科举,以明经擢第,唐肃宗赐名为“志和”。因事获罪贬南浦尉,不久赦还。自此浪迹江湖,隐居祁门。

朱子先隐后仕,他的隐诗分外露骨和狂放,绝不无奈、诗酒梅花,只因不曾着眼侯王。其实心里大概总是存着几分玉楼金阙的吧?

志和道士先仕后隐,已堪过了红尘,心中大约已经没有了侯王,也不再存一丝烟火,心里只有西山白鹭和桃花流水,即使一个”家“字,也仿佛是为了寄托恬淡而来的。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 不是不须,是不忍归啊。

同样的疏狂,却是两般模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