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的疏狂,卻是兩般模樣

同樣的疏狂,卻是兩般模樣

鷓鴣天·西都作

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分付與疏狂。曾批給雨支風券,累上留雲借月章。

詩萬首,酒千觴。幾曾著眼看侯王?玉樓金闕慵歸去,且插梅花醉洛陽。

我本是天宮裡的山水郎,上天賦予我不羈狂放。批風給雨我信手拈來,留雲借月也不會費什麼周章。

朱敦儒,常以梅花自喻,不與群芳爭豔。靖康、建炎年間,隱居故鄉,寫就了許多描寫洛陽自然山水和名勝風物的詞作。後來應召做官,因為主戰言論被貶抑。早年隱居洛陽時,曾兩度拒絕出仕,這首鷓鴣天應是期間的做品,可以說是他前期詞的代表作,也是前半生人生態度和襟懷抱負的集中反映。朱敦儒說,:“麋鹿之性,自樂閒曠,爵祿非所願也。

同樣的疏狂,卻是兩般模樣

同樣的疏狂,卻是兩般模樣

漁歌子·西塞山前白鷺飛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同樣的疏狂,卻是兩般模樣

西塞山外白鷺翩翩翱翔,桃花掩映中,肥美的鱖魚歡快地遊弋。老翁戴著青色的箬笠,披著綠色的蓑衣,閒適地沐在斜風細雨裡,悠然自得地垂釣,他被什麼迷住了?連回家都不捨得。

幼時讀此詩,再看張志和這名字,總有錯覺,張志和就是這個漁夫,每天在斜風細雨裡泛舟垂釣就是他的全部生活。卻不是。張志和是唐代著名道士、詩人。十六歲參加科舉,以明經擢第,唐肅宗賜名為“志和”。因事獲罪貶南浦尉,不久赦還。自此浪跡江湖,隱居祁門。

朱子先隱後仕,他的隱詩分外露骨和狂放,絕不無奈、詩酒梅花,只因不曾著眼侯王。其實心裡大概總是存著幾分玉樓金闕的吧?

志和道士先仕後隱,已堪過了紅塵,心中大約已經沒有了侯王,也不再存一絲煙火,心裡只有西山白鷺和桃花流水,即使一個”家“字,也彷彿是為了寄託恬淡而來的。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 不是不須,是不忍歸啊。

同樣的疏狂,卻是兩般模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