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藥神》撼動了社會,也撼動了政策!

《我不是藥神》撼動了社會,也撼動了政策!

圖片取自新浪微博

改編自真人真事,由陸導演甯浩、徐崢監製,徐崢主演的電影《我不是藥神》,直指國內抗癌藥物貴又難取得的現況,獲觀眾口碑支援,上映14天破票房破26億元人民幣,也引起了我們國務院總理李克強重視,批示:“抗癌藥是救命藥,不能稅降,價不降”,要求相關部門加快落實抗癌藥降價、保證市場供給,“急群眾所急”。

《我不是藥神》撼動了社會,也撼動了政策!

圖片取自新浪微博

爆紅的《我不是藥神》,被認為是開創了國內商業電影探討社會議題的先河,媒體曾針對該片熱議:“我們離一部能改變社會的電影還有多遠?”只是影視業者與媒體都沒想到電影促使公共政策改變的那一天,可以來得這麼快。

《我不是藥神》撼動了社會,也撼動了政策!

圖片取自新浪微博

李克強在批示中指出,“癌症等重病患者關於進口“救命藥”買不起、拖不起、買不到等訴求,突出反映了推進解決藥品降價保供問題的緊迫性。”並要求有關部門加快落實抗癌藥降價保供等相關措施。

今年4月、6月,李克強分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表示癌症已經成為威脅民眾生命健康的“頭號殺手”,要盡最大力量,救治患者並減輕患者家庭負擔。會議中決定對進口抗癌藥實施零關稅政策,並鼓勵創新藥進口,加快已在境外上市新藥審批、落實抗癌藥降價措施、強化短缺藥供應保障。他也在會議中要求大幅度降低抗癌藥生產、進口的增值稅,採取政府集中採購、進口創新藥,特別是急需的抗癌藥需及時納入醫保報銷目錄,以及利用跨境電商等方式,多管齊下打通市場,消除各種不合理加價,對創新化學藥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強化品質監管,督促推動抗癌藥加快降價時間,讓民眾有切實獲得感。

這次官方針對商業電影提及的社會議題,施政反應速度之快,讓影視業界與各媒體都非常驚訝。過去,關於社會議題的探討,是紀錄片工作者的事,《我不是藥神》是首部剖析存在社會問題的商業片,利用喜劇故事包裝,透過小人物的命運,真實且赤裸裸地曝露國內“看病難”,抗癌藥物價格昂貴、難以取得的嚴重社會問題,學者專家乃至媒體曾一度擔心該片連上映都可能有問題。

電影順利在7月5日上映後,各界一致認為該片未必能改變什麼,但已成功擔任“引言”的角色,喚起公眾、醫界專業人士對“看病難”的關注和討論,更促使官方對公共政策的重視。

最後,這電影的確挺不錯的,小編在最後看到程勇坐在車裡,看著路邊的畫面,著實是花了一包紙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