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鼓楼:党建引领 探索“幸福社区”的鼓楼样本

2018年8月中旬,民政部验收专家组对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三年来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成果进行实地结项验收。开展城市基层党建试点、实施红色领航工程、打造党员队伍……鼓楼区突出党建引领的各项创新做法获得了专家组的充分肯定。

福州鼓楼:党建引领 探索“幸福社区”的鼓楼样本

2015年7月,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被民政部列为第三批“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三年来,鼓楼区深入推进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着力提升政府服务力、释放居民自治力、强化社会组织凝聚力,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探索形成了“幸福社区”的鼓楼样本。

固本强基 实现党建引领创新

三年来,鼓楼以开展全省城市基层党建试点为动力,以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为重点,深入实施组织优化工程、支部提升工程、红色领航工程“三大工程”,探索基层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有效路径。

福州鼓楼:党建引领 探索“幸福社区”的鼓楼样本

例如,在组织优化上,鼓楼构建了“街镇党工委—社区党委—网格党总支—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五级“纵向到底”的党组织网络。目前,全区已有69个社区“大党委”、1439个基层党组织。同时,全区69个社区共选聘兼职委员349人,组建社区党建促进会和党建联盟79个,成员单位625个,形成了社区党建“横向到边”的组织工作格局。

鼓楼区还将鼓励党员参与或组建群众性文化活动团体,依托党建服务站、街道党校教学点等开设“红色讲坛”,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开展主题党日活动,提升党支部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能力,使群众时时感受到党组织就在身边。

力量保证 实现队伍建设创新

队伍建设是社区治理的基础工程。近年来,鼓楼持续创新社区工作队伍培养机制,重点打造党员队伍、社区工作者队伍和志愿服务队伍,使社区治理获得源源不断的力量支撑。

福州鼓楼:党建引领 探索“幸福社区”的鼓楼样本

在选拔社区党组织书记时,鼓楼区将政治标准放在首位,通过组织选派、公开招聘、民主选举等方式,把政治强、素质高、业务精、作风好的优秀党员选拔为社区党组织书记。同时,加强与上海、浙江等先进地区高校合作,采取委托办班、异地办班等形式开展培训,支持社区书记参加业务进修和学历教育,增强履职本领。

鼓楼区还在全省率先实施“一社区一大学生”计划,与高校联合培养社工人才,打造“专业型”社区工作者队伍。为破解社区工作者成长“天花板”的难题,鼓楼区探索推出职务职称“双轨并行”社区人才培养链。目前,全区已有48名社区书记进入事业编制,5名事业编制社区书记走上街道副职领导岗位;169名社区工作者持社工证上岗,享受专业社工师职称待遇。

在鼓楼区的大街小巷,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成为城市的一道风景线。近年来,鼓楼区在福州全市率先出台《福州市鼓楼区志愿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筹建志愿服务管理平台,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目前,鼓楼区已创建12个省市志愿服务示范驿站、10个市级志愿服务示范社区、69个规范化社区志愿服务站,组建环保绿化、帮扶结对、文明劝导等225支特色志愿服务队,在册社区志愿者超11万名。

共建共治共享 实现治理模式创新

三年来,鼓楼区充分调动社区居委会、辖区单位、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力量共同参与,推动治理从社区“自转”走向协同推进,从自我封闭走向开放融合,初步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福州鼓楼:党建引领 探索“幸福社区”的鼓楼样本

目前,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社区工作服务站既明确各自的功能定位和职责要求,又互为补充。一方面,实行社区“两委”委员、社区工作服务站人员交叉任职;另一方面,厘清三者权责边界,分别梳理出各自的主责主业、相互配合的协作事项和可以交由社会组织承接的事项。

鼓楼区还成立社区治安、人民调解、事务协调、文体、医疗卫生服务等专业委员会,完善社区居委会组织体系,主动为居委会搭台、还权、赋能,提升居委会开展社区居民自治工作能力。

同时,鼓楼区推行“社区—社会组织—社工”协同发展的“三社联动”机制,打造区级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建立社区社会组织综合服务平台。308家社会组织以公益志愿服务、菜单式低偿服务等方式“嵌入”社区服务体系,成为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骨干力量。例如,锦江社区以“三社联动”为抓手,撬动社会公益基金参与社区服务,取得积极成效。

民生导向 实现服务供给创新

社区治理和服务成效如何,关键还要看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三年来,鼓楼区因地制宜探索推出一批创新载体,努力满足社区居民多层次、多元化需求,打造了一个个“幸福社区”。

鼓楼区在社区打造集就业、民政、计生、社保等服务于一体的社区服务大厅和窗口;在全省率先推行社区“错时工作制”“无假日社区”等制度,让居民在“八小时之外”享受到社区优质服务。同时,“鼓楼通”APP、“家在鼓楼”微信公众号加速社区便民应用整合,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的智慧社区服务平台,让居民足不出户就能享受优质便民服务。

目前,全区69个社区均建成居家养老服务站、少儿成长服务站、文化普及服务站,实行公建民营、社区自管、购买服务等方式,不断丰富“一老一少一普”服务内涵。

此外,司法服务、文化演出等一系列服务项目也大大提升了居民的幸福指数。

鼓楼区相关负责人表示,鼓楼区将建立常态长效创建机制,巩固和运用好实验区创新实验成果,扩大辐射效应,为全省乃至全国扎实推进社区治理现代化和深化基层社会体制改革提供可持续、可复制、可推广的鲜活鼓楼样本。(记者 刘丰 稿件来源 新华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