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通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姜超:即便房價跌一跌,也不代表經濟沒希望

海通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姜超日前帶團去北美路演,對中國經濟的過去和未來做了分析和趨勢性介紹。

我們摘取其中的關於房地產市場未來的演變供大家參考。

1、舉債發展模式

資本市場的核心痛點在於過去的舉債發展模式。

從08年金融危機開始,每次我們遇到經濟下行的挑戰,都是通過大幅舉債來解決,到目前為止我們已經經歷了三輪債務週期。

第一次是08-09年,為了應對全球金融危機的挑戰,我們發動企業部門大幅舉債,加碼製造業投資。雖然我們率先從全球金融危機中復甦,但代價是企業部門負債過度、製造業產能過剩。

第二次是12-13年,產能過剩導致經濟再度下滑,我們又發動政府融資平臺大幅舉債,加碼了基建投資,但後果是政府部門的隱性債務大幅增長。

第三次是16-17年,地方債務規範以後經濟再度下滑,我們又發動了居民部門大幅舉債,雖然經濟再度企穩,

但代價是居民部門債務率大幅上升、地產泡沫愈演愈烈。

可以發現,我們過去每一次遇到經濟下行,都傾向於通過舉債的方式來應對,每一次都可以解決短期經濟的問題,但是好景不長,往往過一段時間經濟壓力又會捲土重來。

理解了債務對經濟的作用,其實就可以理解過去10年中國經濟週期波動的宿命,因為每一次的舉債固然會帶來短期經濟回升,但到了還債的時候就必然會面臨經濟增速的下降。

但是,這一次的問題又和以前不太一樣。因為在經歷過三輪舉債週期之後,我們經濟當中的所有主體都已經借過錢了,目前從企業、政府到居民部門的債務率都處於歷史頂峰,而且加總之後中國經濟整體的債務率也處於歷史頂峰,和美國次貸危機之前的水平也十分接近,沒有上升空間了。

海通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姜超:即便房價跌一跌,也不代表經濟沒希望

2、誰主導了貨幣超發

提到貨幣超發,大家第一反應就是央行乾的,因為央行是負責發鈔的。但是如果我們觀察中國央行的資產負債表,央行提供的基礎貨幣在過去10年的平均增速是12%,過去5年的平均增速只有5%,遠低於同期的廣義貨幣增速。

因此,中國的貨幣超發其實不能怪央行,其實是影子銀行導致了貨幣超發。以券商資管、基金子公司、信託公司等非銀行金融機構為代表的通道業務在過去幾年蓬勃發展,幫助商業銀行逃避監管超發信貸,使得真實的貨幣嚴重超發。

而從2017年開始,央行推動了轟轟烈烈的金融去槓桿,18年資管新規正式發佈,我們逐漸把影子銀行的大門關上了,從而使得真實的貨幣增速出現了大幅下降。因此,我們的貨幣緊縮是從去年金融去槓桿就開始了,體現為各種口徑下貨幣增速的大幅下降。

我們已經開始了去槓桿的第一步,實施了貨幣緊縮,大幅降低了貨幣實際增速。

今年,我們看到中國的債務違約事件其實是層出不窮。

比如說,P2P在今年發生了行業性的違約,在6、7月份有上百家P2P倒閉。

而在債券市場,18年以來有80多隻債券違約,違約總金額約800億,已經超過了此前四年違約金額的總和。

這說明,去槓桿的第二步債務違約也已經發生了。

海通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姜超:即便房價跌一跌,也不代表經濟沒希望

二、房地產投機沒有未來

在美國曆史上,有一段和中國經濟過去10年相似的故事,發生在1970年代,當時的美國也是貨幣超發,投機倒把橫行,投機分子一度成為美國首富。

但就在1981年,一切都變了,里根成為美國的總統,而里根也是美國戰後最偉大的總統之一,特朗普的“讓美國再次偉大”其實是1980年裡根競選時的原話。里根在當選美國總統之後,面對滯脹的爛攤子,提出了著名的“經濟復興法案”,而他的主要政策主張就是兩點,一是減少貨幣發行,二是加大減稅力度。

由於貨幣收縮,所以美國投機的時代結束了,商品市場步入大熊市,投機的美國首富邦克破產了。而之後美國的首富長期被科技新貴蓋茨等霸屏,靠著減稅,美國進入了創新和繁榮的大時代。在1981年之前,美國的股市整整17年沒有漲,而在1981年以後,代表創新的美國納斯達克指數漲了整整50倍,平均每年漲幅高達10%。創新背後的最大功臣就是減稅,從里根開始美國就形成了減稅的傳統,一輪又一輪的減稅激發著美國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所以可以出現蘋果、亞馬遜這樣富可敵國的萬億美金市值企業,因為其投入研發的費用就高達數百億美元。

過去幾年加拿大其實也是居民債務大幅上升,好多地方房價三年翻了一倍,但是在多倫多和溫哥華去年都相繼對海外炒家徵收了15%的房產稅,溫哥華甚至還徵收房屋空置稅,使得這兩年房價出現明顯下跌。但是沒有房地產漲價,加拿大經濟照樣還在發展。我國房價即便跌一跌,也不代表經濟就沒有希望。

海通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姜超:即便房價跌一跌,也不代表經濟沒希望

房價現失控風險 住建部下月將急查限購限貸執行

而華人的特點是重視教育,華人多的地方,當地的學校考試就會好起來,然後就會形成新的學區,有當地的朋友跟我說甚至會讓小孩上國內的各種網課,因為用起來效果確實好。另外最近剛換了華為手機,因為用著方便。這其實也說明幾件事:一是值錢的不是房子,而是教育,因此中國的教育、醫療等服務業充滿希望,另外中國優秀的創新企業,是創造價值的,因為確實好用。

中國的股市也有整整17年沒有怎麼漲過了,這個背後的背景和美國70年代一樣,也是貨幣超發,所有資金都去了房地產市場投機,買房的人在過去10年得意非凡,個個都是人生贏家,但這種經濟發展模式顯然沒有未來。只要我們下決心去槓桿收貨幣,那麼投機分子就要小心了,因為投機的土壤沒有了,房地產的時代就要結束了。而只要我們下決心減稅,那麼努力幹活、銳意創新的人的機會就到了,我們會迎來創新的大時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