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從日軍槍口救下30萬中國百姓,一位不該被遺忘的中國難民之父!

他從日軍槍口救下30萬中國百姓,一位不該被遺忘的中國難民之父!

文:鼓浪隱士

他從日軍槍口救下30萬中國百姓,一位不該被遺忘的中國難民之父!

饒家駒

在抗戰時期,有不少外國友人出於崇高的國際主義以及人道主義精神,向處於民族危亡中的中國人伸出援手,與中國人民一道同舟共濟,並肩作戰,為抗戰的勝利以及中國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做出了巨大貢獻。

而在慘烈的淞滬會戰中,有一位獨臂的法國人,在上海設立安全區,給困境中的難民提供了一個避難所,從日寇炸彈、刺刀的危險中,拯救了數以萬計的中國人。他就是被稱為“上海拉貝”的法國神父饒家駒。

饒家駒(RobertJacquinot de Besange,S.J.字軼才)於1878年生於德法邊境洛林地區的桑特市,其父工程師家庭。年輕時,饒家駒出於虔誠的信仰,加入了著名的耶穌會。並在英國、比利時等地修院深造,掌握了不少知識。

他從日軍槍口救下30萬中國百姓,一位不該被遺忘的中國難民之父!

1913年,饒家駒來到上海,他很快就愛上了這座城市,並喜愛中國文化、習俗。史載:“拿起筷子來吃飯,讀中國書,講中國話,跑到鄉下去,和民眾打成一片”。饒家駒頗有語言天賦,除了精通法語、英語、拉丁語、希臘語、日語外,普通話與上海話也講得流利,這為他後來參與難民救助,遊走於各方勢力,提供了方便。

饒家駒除擔任虹口聖心堂的神父外,還負責過外國僑民的童子軍訓練以及萬國商團的隨軍神父。當然他還是徐匯中學公學的學監,教授法文與化學。據學生回憶,饒神父宅心忠厚,和易近人,長於籌劃,勇於執行,極有決心的人,是個出色的教師。

但是在一次化學教學中,饒家駒不幸被炸傷,從此失去了右臂,因而被稱為“獨臂神父”。但誰能想到,饒家駒就靠著一隻左臂,竟在日後救助了成千上萬的中國人。

他從日軍槍口救下30萬中國百姓,一位不該被遺忘的中國難民之父!

1932年,日寇悍然發動“一二八事變”,向上海發起進攻。十九路軍在蔡廷鍇將軍的率領下,奮起抵抗。可戰事一起,大量平民深陷戰火之中,在閘北一帶尤其如此。於是,饒家駒擔任“華洋義賑會”會長負責難民、傷兵的救助工作。

由於饒家駒在上海多年,跟各方勢力打過交道。於是利用早年建立的社會人脈,出面與各方交涉,成功地使交戰的中日軍隊停火四小時,救出閘北戰區的難民和十九路軍的傷兵。他的義舉也得到了社會各階層的肯定。

1937年,日本軍國主義發動了“八一三事變”,開始其全面侵華的狼子野心。淞滬抗戰爆發後,成千上萬來自上海、江浙等地的中國難民為了躲避日寇的屠刀,紛紛湧進中立的公共租界(蘇州河以南部分)、法租界。史載當時難民潮最高峰時達“七十萬人左右”。

他從日軍槍口救下30萬中國百姓,一位不該被遺忘的中國難民之父!

早在淞滬抗戰爆發時,時任上海華洋義賑會會長、國際救濟基金委員會委員、上海國際紅十字會執行委員會副主席饒家駒已在考慮設立難民區。他認為,上海戰事將會持續很長時間,必然產生大量難民,需要給他們提供一個安全區。饒家駒的建議很快得到了中外慈善團體的支持,他先在復旦大學操場、徐家彙等地建立了6所難民收容所,收容難民5萬多。

隨著戰事的進行,難民人數劇增。饒家駒發現法租界與南市交界的民國路(今人民路)上,有大量難民流離失所,萌發了設立“南市難民區”的想法。他再次動用自己的人脈關係,在中國、英美法等國以及日寇己方間遊走,呼籲,終於使各方同意建立安全區。11月4日,上海市政府批准設立南市難民區,饒家駒安全區於11月9日正式成立。當天就收容難民2萬多人。最多曾有收容所130餘所,收容難民30萬左右。

饒家駒認為安全區“不受任何形式之攻擊,不設武裝軍隊軍事機關,亦不作武裝的敵對活動之行為。”“為人道起見,皆願保護非戰鬥員”。難民區建立後,饒家駒差不多每天都到那裡工作。他不顧生命危險,與難民共患難,給予他們力所能及的幫助。

他從日軍槍口救下30萬中國百姓,一位不該被遺忘的中國難民之父!

饒家駒在南市難民區內的工作點,原“北區救火會”,位於今上海方浜中路上。

雖然身在非交戰區,日寇也答應不騷擾安全區。但危險也是時常降臨。畢竟有些日本兵,並非善類,會搞點小動作。比如有一次,饒家駒在視察時,其黑色聖袍被飛來的彈片撕裂出長長的口子。還有一次,鬼子不滿他的行為,用槍頂著饒神父,但最終沒有扣動扳機。

對於“饒家駒安全區”的情況,學者蘇智良指出:“在南市有幾個主要的難民營所。設在教堂、城隍廟、庵堂、清真寺、學校、公所和飯店中。還有一些商店及空置的民居也收容了一些難民。尤其是城隍廟在安全區開放後的幾天裡,充滿了成千上萬驚慌失措,從戰爭的獵殺中逃脫出來的人們。”

面對至少有30萬嗷嗷待哺之口。饒家駒以‘國際紅十字會難民救濟委員會’的名義,到處呼籲,號召各界人士為難民募捐。經過他的四處奔走,不僅在國內募集了70萬元(法幣),甚至還說服美國總統羅斯福,拿到了70萬美元的資金。

他從日軍槍口救下30萬中國百姓,一位不該被遺忘的中國難民之父!

有了資金保障,難民得以獲得足夠的糧食供應,史載:“難民區內總共有9個發放免費大米中心,城隍廟是其中之一。難民區每天為60000名難民提供每日所必需的食物。後來,共開辦了24個糧食分發中心和24個集體食堂。”此外,饒家駒還在安全區內開設了醫院、殘老院等機構,服務難民。

饒家駒的善舉,在當時就得到各方肯定。1938年3月9日,蔣介石向饒家駒致信感謝,信中表示: “寇氛張盛,淞滬淪陷,我同胞鋒鏑餘生,重遭荼毒。……貴神父及難民救濟委員會諸同仁,抱己飢己溺之懷,施解衣推食之仁,奔走勤勞,迄今不懈。中正忝主戎行,緬懷彌感,用特專函,代表全民,敬致最誠摯之謝忱。”

饒家駒所開創的難民救濟模式在不久後,在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中,被南京城裡的貝德士、拉貝、魏特琳、約翰馬吉等等國際友人所有效法,他們學習饒家駒的方式,在南京設立安全區,保護了數以萬計的中國人,讓他們得以擺脫日軍的屠刀。

他從日軍槍口救下30萬中國百姓,一位不該被遺忘的中國難民之父!

饒家駒不但造福了中國難民,更對世界難民救援事業產生了深遠影響。據阮瑪霞所著《饒家駒安全區》一書記載:“饒家駒開創了‘二戰’難民救濟的新模式。後來南京、武漢、廣州等地的‘國際安全區’模式,就是採用了‘饒家駒安全區’模式。歐戰爆發後,西方各國也是採用了這一模式救助難民。”

更為重要的是,1949年8月12日,《日內瓦第四公約》誕生,旨在更好地保護飽受戰爭襲擾的人們,而饒家駒神父提出的戰時的平民保護條例,被列入國際公約。可以說,饒家駒的義舉,推動了人類社會的進步。

1940年6月16日,當時饒家駒的家鄉正遭遇納粹德國的侵略,他為了救援自己的同胞,只好離開他所熱愛的中國,到巴黎從事戰時救濟工作。他回國前曾言:“渠旅華甚久,以中國為第二故鄉。”“中國就是我的故鄉,我深愛中國,此次雖暫返歐洲,不久還是要回來的。”

他從日軍槍口救下30萬中國百姓,一位不該被遺忘的中國難民之父!

只是,由於歐戰局勢緊張,饒家駒只好投入到新的救助工作中。並於1846年9月13日,在柏林災後重建的工作中,因積勞成疾而安息,未能再回到華夏大地。

但知恩圖報的中國人沒有忘記在危難中救助過我們的國際友人。2017年12月14日,“上海南市難民區紀念碑”在城隍廟落成並舉行揭幕儀式。以紀念饒家駒在抗戰時期,救助難民的貢獻。

他從日軍槍口救下30萬中國百姓,一位不該被遺忘的中國難民之父!

饒家駒和難民區內的孩子們在一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