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詡坑害天下卻能做到晚年深藏功與名福祿壽三全而終,堪稱經典

賈詡的一生是一本經典教程,晚年的善終更是經典中的經典。

渭水之戰的離間計,是賈詡在戰場上的最後一計。此後,正值曹魏政壇風起雲湧之際,賈詡卻激流勇退,隱身退出了。他閉門自守,退朝回家後也不進行私交,子女婚嫁也不攀結權貴,隱然一深居簡出的佛系之人。誰能想到這麼一個謹小慎微與世無爭的人竟是當年的毒士?

賈詡一生見慣風風雨雨,熟知各種危險,簡直到了見微知著的地步,他的退自有他必然的理由。

政壇的大起大落固然刺激,但也致命。賈詡退的這個時間點,正是曹魏新老交替之時。老的那個是誰沒有疑問——曹操,新的那個就不好說了,曹丕還是曹植,撲朔迷離。甚至連曹彰都蠢蠢欲動。

在這種時候,身居高位、影響力大反而成為一種靶子。奪嫡之爭愈演愈烈,曹丕、曹植各自黨羽林立,每一方都想著拉攏你,而不論你加入哪方,都會受到另一方的猛烈攻擊。這是一個風暴的漩渦。

何況賈詡還是有原罪的,而且是三項。

賈詡坑害天下卻能做到晚年深藏功與名福祿壽三全而終,堪稱經典


其一是淯水偷襲殺了曹操的長子、侄子和愛將,這項黑歷史,根本經不起攻訐。告你謀反,只要扣上“畏罪”的帽子就行了。

其二是曾過有用毒計的歷史,一條毒計流禍天下。連這條毒計都使得出,還有什麼使不出的?終究難獲真正信任。

其三是智謀驚人,肚子裡詭計太多。智謀太高了便是對他人的一種威脅,會被君主猜忌,也會被別人視為對手,每個人都會覺得不安全。而對強者的威脅便是你自身的危險。在這種情況下還跳出來頻頻活動,別人會想你意欲何為,有著解釋不清的嫌疑。惹那麼多嫌疑,不是找死嗎?

有這三項原罪,別人要打擊你根本不需另找理由。以程昱那樣剛直而有大功勞的老臣,都會被告發謀反,憑的是曹操的信任才過關,賈詡又有原罪,又非老臣,一旦出事,憑什麼能過關?

所以最好的辦法,是不去風暴漩渦中,乃至棄聖絕智。既不聯姻,也不私交,關起門來佛系。

滿腹的良謀,卻深深收起了良謀,不可惜嗎?

可不可惜,比一比就知道了。兩個稍晚一些的例子,一個是著名的才智之士劉曄,因為在曹睿面前爭寵弄計,被人進了讒言,最終不得不裝瘋自保。一個是人稱智囊的桓範,自詡聰明,在高平陵之變中倉促間也非要火急火燎地跳出來博弈,以為智謀周全勝算在握,結果導致被司馬懿滅門。

這就是聰明人常犯的一種錯——賣弄聰明。天生聰明難自棄,棄了是多麼可惜呀!卻不知很多時候聰明正是招禍之道。

相比起來,棄了良謀的賈詡卻因為無慾無求、與世無爭,美名反而紛至沓來。因為他成不了任何人的威脅,所以人們都來稱讚他。“天下之論智計者歸之。”人們對一個曾經的毒士就是這樣的不吝讚揚之詞。

深藏功與名,美名紛紛來。世事有時就是這麼奇妙。

但朝廷畢竟在新老交替,光在舊朝佛系並不能使賈詡在新朝安然善終。怎樣在新朝為自己鋪路,使自己得以善終?

賈詡在閉門自守的掩護下,只用最簡潔的動作做了兩件事,便完成了這鋪路。

相比於那些拉幫結派頻繁活動的人,賈詡的動作簡潔到簡直讓人感覺不到他出手,但卻成了日後曹丕登上大位的關鍵。

賈詡坑害天下卻能做到晚年深藏功與名福祿壽三全而終,堪稱經典

當時正是曹植才名大顯的時候,風頭蓋過曹丕,曹丕派人詢問賈詡鞏固自己地位的方法。賈詡說:“但願將軍能夠弘揚道德,培養氣度,實踐士人的責任和義務,勤勤懇懇,孜孜不倦,不做違背孝道的事,也就可以了。”看似很老套的說法,實則精闢老道。

曹植的優勢是才名,而這種才名是曹丕爭得過的嗎?曹丕的才華固然不錯,但怎麼比得過一代文學天才?所以不要去和別人的長處爭,不要向你爭不過的地方爭,而要爭你爭得過的地方,那才是你的得分點。繼承人最重要的是什麼?是德行、人君氣度、責任、勤勉與孝順,這才是繼承人該有的樣子,能將繼承到的事業鞏固併發揚光大的本事,別的無非花拳繡腿。這也是曹丕可以做到的強項,而曹植那個輕浮的團隊所忽視的弱項。

曹丕聽從賈詡的建議,刻苦磨鍊自己,於是獲得了曹操的青睞。這是賈詡為鋪路做的第一件事。

又一次,曹操避開身旁的人詢問賈詡對繼承人的態度,賈詡默然不答。曹操問:“我和你說話,你卻不回答,為什麼?”賈詡說:“我恰巧在思考問題,所以沒有馬上回答。”曹操問:“在思考什麼?”賈詡說:“在想袁紹、劉表父子。”曹操聽了大笑。這就是賈詡說服人的口才。回答簡短,意味深長;抓住要點,一擊而中;事實俱在,難以辯駁。相比那些長篇大論勸說的人,他更知道怎麼說服曹操這種聰明人。

於是立儲的事就此定了下來。這是賈詡為鋪路做的第二件事。

說這兩番話,用時不超過一分鐘,卻有一言九鼎之效。

的確,相比於那些時時刻刻想搞大動作大新聞的人,賈詡這簡直不叫出手。但這正是賈詡追求的效果,事了無人察,深藏功與名。

毫無察覺的外人們繼續把美名加到賈詡頭上,而賈詡卻已種下種子,只等將來收穫果實。

伴隨著一批人的人頭落地,同時另一批人的平步青雲,新朝終於來了。賈詡也獲得了自己的回報——三公。

孫權嗤之以鼻。但孫權並不知道,這個三人組裡,賈詡是唯一憑本事得到這三公之位的,雖然只用了區區兩招。王朗、華歆兩位,不過是因為所謂的德高望重。

如果沒有這兩招,三公之位怎麼也輪不到一個毫無根基的毒士及殺兄仇人來坐。這是曹丕對賈詡奪嫡之助的報答。賈詡還同時是配享魏文帝廟的四位重臣之一,可見曹丕的這份感激之情是多麼深。

賈詡坑害天下卻能做到晚年深藏功與名福祿壽三全而終,堪稱經典

那一年,賈詡還可以發揮餘熱,登上帝位的曹丕恭敬地向他請教如何一統天下。賈詡的回答還是老一套:“先用文治,再用武功。”但曹丕和他新一代的謀士、良將們依然沒有聽,他們似乎認為自己比曹操還厲害,只當這是一個上了年紀的老頭的迂腐嘮叨。

賈詡也沒指望他們聽,他只是表表態度。就像一個偉大的科學家抱著他最傑出的發明四處碰壁一樣,賈詡心說,不聽就算了,反正是你們自己的損失。

兩年後,欣賞到曹丕第一次伐吳失敗的賈詡,離開了人世,帶著他那天下少有的聰明的腦瓜長眠了。

一生都在與最複雜的兇險相伴,最後好不容易投靠了一家好公司,卻也仍是帶著無法洗脫的黑歷史生存,時刻有被人揭老底之憂,活這樣的一生可真不容易啊!

還好,賈詡很擅長這樣的工作。他以七十七歲的高齡而終,生前為三公,死後配享帝廟,生榮死哀。這些都是他的聰明應得的。

除了那次,他因識趣地退讓而失去了人生最大的榮耀。但他本是個生存主義者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