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時的幸福回憶―殺豬

盼望著,盼望著,西北風來了,冬天的腳步近了,殺豬的日子到了。過去談不上饞貓,只能說餓貓香肉了。親不過的姑舅,香不過的豬肉,姑舅來了,豬肉藏啦,姑舅走啦,豬肉糊啦!那個年代,真是見了豬肉,忘了姑舅。記得有一次,我念書月底回家,媽媽僅為我小炒了一盤豬肉,正吃著,村裡的一位叔叔來我家竄門,情急之下,我把一盤肉包在了被窩下,大叔走了,被子油成了四不像,但媽媽還誇我聰明。

那時,豬肉勝過一切,回想起只有三個字“罕見”、“香”。

兒時的幸福回憶―殺豬

走南闖北,看過無數的風景,品嚐過不同地方的“特色小吃”,但是每到年根,都會想起那誘人的殺豬糕。每年一到大小雪,在農村,就開始進入殺豬的高峰期。提前十幾天就和鄰里預約好,到時,鄰居叔叔和親戚中的壯漢們都會過來幫忙抓豬,劈柴,燒大鍋。

幾個大漢齊心協力將大肥豬從豬圈裡拖出來,然後抬到洗好的門板上按趴在上面,只聽到大肥豬的嘶叫聲,這時候我的媽媽一般不會在場,甚至一大早就淚流滿面,因為養了一年的肥豬,多少都會有點感情。但,大自然的物盡循環,生物鏈的淘汰法則,豬也選擇用最簡單的方式來回饋。

這時,屠夫會很快的結束這頭肥豬的性命,然後會有一個肺活量極大的壯漢來給豬吹肥,為了讓豬的身體儘可能的鼓起來後續好清理掉豬毛。

兒時的幸福回憶―殺豬

  這時大鍋的水已經燒的滾燙,這口鍋一般是燙豬專用的,鍋口直徑有足足一米多。趕緊退去燃燒的柴火,一起將殺倒的大肥豬抬進鍋裡,滾燙的熱水澆在上面,用浮石將豬毛除擦掉,經過處理後的肥豬變得又白又胖。

兒時的幸福回憶―殺豬

褪完豬,就進入開扒環節。幾個壯漢,用一個鐵鉤穿入豬腿板筋內,將整個豬吊在樹上,將豬的內臟一一取出。一劈兩半,用秤稱出豬肉的重量,不僅僅是知道豬肉的數量,更是讓女主人知道一年辛苦飼養後的成績和對一年期盼的交代。

隨後將兩半豬肉放在紅櫃頂上,等到第二天,用鍘刀分割成條塊,在院子裡選一個角落,鋪上胡麻柴,將已凍豬肉的豬肉塊,堆放起來,用冰塊包圍,再用胡麻柴包裹,然後摸上一層厚厚的泥,凍後成為一個小泥丘,稱之為肉墩。吃肉時,用鐵棒翹起肉墩,取一塊。

兒時的幸福回憶―殺豬

殺豬的時候自然少不了小孩子們的圍觀和好奇,但最吸引他們的不是大肥豬圓滾的身體,而是豬身上的“豬水泡”。“豬水泡”是豬膀胱,那些肺活量大的壯漢,將事先準備好的竹管插進豬膀胱,如同吹氣球一樣的,三下就吹出了一個透明的肉球,趕緊用麻神紮緊,孩子們爭著搶著,滿足了他們此時最大的期盼,也算是豬這一年來對小主人的饋贈。有時,剛剛搶上,就被貓咬破了。所以,有一句歇後語叫“貓叨個豬尿泡,喜樂一場空”。這時,貓生氣,小孩更生氣。

兒時的幸福回憶―殺豬

大人小孩,最期待得就是吃殺豬糕。殺豬糕自然少不了豬肉,主人家會挑選豬身上最好的一部分肉拿出來款待客人,表示對大家的感謝和一年來的照顧的感激。肥而不膩的豬腿肉是殺豬糕必不可少的菜,也代表著主人的熱情大方。

大塊的紅燒肉更是讓人解饞,寓意來年紅紅火火。

兒時的幸福回憶―殺豬

隨著經濟水平的不斷髮展,地域文化逐漸滲透,從南方到北方,雖然這種血腥的場面越來越少,似乎飲食越來越朝著共同化的方向發展。殺豬糕作為特色的飲食習俗,是上天用最簡單粗獷的方式對忙碌了一年的莊稼漢們豐厚的饋贈,不僅代表著中華美食的博大精深,更凝聚著一代代的傳承。

這幾天,白天思謀著吃殺豬糕,晚上做夢也在吃殺豬糕。久久的懷念,滿滿的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