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父母”、“中国式主妇”,中国到底怎么了?

刚在刷朋友圈,看到朋友转发的“中国式亲子关系”,内容大概是从电影《传奇的诞生》说到中国紧张、压抑的亲子关系,无独有偶,朋友圈也曾被“中国式”刷频!,“中国式巨婴”、“中国式父母”、“中国式主妇”、“中国式过马路”、“中国式接孩子”、越来越多的人群、方式、习惯被贴上“中国式”标签,就想问问中国到底怎么了,为什么总揪着祖国不放呢?

“中国式父母”、“中国式主妇”,中国到底怎么了?

无论是过马路、接孩子、治堵、送礼、相亲、慈善、买房、离婚等等,都是社会生活中的平常事,然而经过一些特别的“提炼”、“加工”和“总结”,似乎得出了一个普遍规律,反倒变成“中国特色”了。比如“如果我没有成就,让父母没有面子。我就对不起父母!”此类关系被称为“中国式亲子关系”。是普遍的现象吗?所有人都是这样吗?不一定吧!我们周围不乏有母慈子孝、追逐梦想的例子。不能因为出现了“到此一游”这就是中国式旅游,出现了“随地吐痰”这就是中国式吐痰,我们很多所谓的“中国式”,都是一部分人或一些群体的不良习惯、不良思想、不良风气,它不能代表中国的全貌,如此的“中国式”显然不能代表整个社会。

“中国式父母”、“中国式主妇”,中国到底怎么了?

是的,不得不承认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我们在国民形象、精神追求上有了更大的提升,将各式各样的社会问题“合并同类项”归置为“中国式××”,也是我们对于自身存在问题的思考和思量,但是更要理性看到,不要因为一些个例就否决我大家的成果,更不能因为一些个例就抹黑自己,国家在进步、在富强,“中国式**”也必将转换成“中国式骄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