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贵州农村公路旁边不准种玉米?

手机用户52089942715


作为一个勉强算种过地的人,基本上可以毫无避讳的说,玉米就是

“懒人经济”!一般只要抛下去种子,都不用怎么管,就能长出来,最后收货结果。

很多住在农村的贵州人,常年居住在山区,养成了自给自足的习惯,不太愿意做出改变,玉米这种东西,实际上经济价值并不高,而且贵州的耕地本来就少,如果都用来种玉米,真的是好钢没用在刀刃上。

贵州玉米,本来品相就不是最好,对比东北运来的玉米,东北的颗粒又大,又饱满,而且很多还是机械化的耕作,解放了很多劳动力,贵州农村那么多人,如果都能把劳动力解放出来,到城里学一门手艺或者技术,然后定居在城里,岂不乐哉?

农村地方的人,如果只是种玉米,创造的GDP是很低的,经济效益并不高,不管是医疗还是社保等,如果总是靠外在的帮扶,或者靠城里人创造的经济价值来“反哺”,并不是长远之计。

△原始玉米采集方式

因为要统筹城乡,有的地方城市建设并不好,很大的原因就是,农业人口太多,城里人创造的GDP或经济价值,可能还需要匀出一部分资源来平衡农村。

一个很典型的例子,一些省级的公积金标准,反倒不如省会城市的公积金高,形成倒挂,原因就是到了省这一级,就需要考虑全省的平均标准,一平均,就低了下来,而省会城市城镇化率高,农业人口相对少。

△玉米机械化耕作

所以,贵州在城镇化的进程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光是种不种玉米的问题,放弃那种经济效益低的原始耕作方式,适应现代的生活节奏,最好能搬迁到城市居住,自己生活水平得到提高,又能促进城镇化,是最好不过的了。

综上,我是支持不种玉米的!


贵阳小数据


1、近日,一份由贵州凯里市舟溪村下发《调整玉米种植结构通知》在网上热传。通知规定,禁止在村内多处地方种植玉米,若被通报或处罚将免去三年的合作医疗补贴。(3月28日澎湃新闻)

2、3月27日,政协第十二届贵州省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就“坚决打好玉米种植调整硬仗、调优粮经种植结构”进行协商议政。


为什么要去减少玉米种植?

1、国家库存压力过大。到2017年,我国的玉米库存达到2.6亿吨,接近粮食总库存的一半。2.6亿吨玉米需要付出的库存成本费就高达650亿元。

2、价格下行压力巨大,继续种植受损的必然是农民。目前玉米需求严重供过于求,价格必然下行。国家也是为了农民考虑,才不鼓励种植玉米。

3、国家收购政策改革在即。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家粮食局联合宣布,将取消东北四省区的临储玉米收购政策,转而实施种植补贴政策。这是农业供给侧改革瓶颈的一次关键探索,先从玉米开始,然后是小麦水稻等。

相信贵州政府的本意是好的,调结构是利国利民的大事,只要工作到位、理解到位,谁也不会跟长远利益过不去。

如何执行上面还得下一番功夫,特别是基层执行时如何保持政策不走样,估计是很大的考验。毕竟农民是最苦的,不让种植玉米,种植其他的收入就增加了?未必见的!!希望基层制定政策时,多于农民沟通。不要好心办坏事,弄的人民意见太大。

如果你有什么好的意见可以大家一起讨论。


彩云一直馋


这是因为贵州省将在2018年大幅度调减本区域内的玉米种植面积,计划由2017年的1100万亩,调减至600万亩左右,为了完成这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贵州省的很多地区都不能再种植玉米!所以才出现了令很多贵州乃至全国人民都觉得不可理解的——“为什么贵州农村公路旁边不准种玉米?”。

公路旁种植玉米将受罚!

近日,甚至有一份贵州省某地关于调整玉米种植结构的通知更是引起网络热议,据笔者注意,这份由贵州凯里市舟溪村下发《调整玉米种植结构通知》中规定,禁止在村内多处地方种植玉米,这其中,就包括农村公路两旁。

另据笔者观察到,这一则通知中规定,若被通报或处罚将免去三年的合作医疗补贴。

很多人看到这一则通知,不禁觉得奇怪,为什么在家地里种玉米还要受罚?

为什么世世代代种植的玉米就要在一年之内全部铲除呢?

如果真的不再种植玉米,普通老百姓到底种植什么才比较好呢?

我想,这才是有关部门需要考虑的问题。

望周知!让自己的亲属、朋友了解。

《粮油市场报》官方账号首发于在悟空问答!03.30


粮油市场报


关键字:农村,公路旁,不得种玉米。

其实原因很简单,有人提到国家库存压力,我认为这两者没有任何关联。公路旁不准种玉米,原因是安全问题!

大家试想,为什么不限制麦子或者水稻?原因只有一个玉米高,容易挡住司机的视线。我们知道,贵州曾经道路不通,导致在人们印象中落后,穷。那么,既然现在通路了,会是那种宽阔的大路吗?肯定不是,现在农村的水泥路都异常凶险,180度急转弯随处可见,90度转弯那就跟头发丝一样多。关键这路还很窄,大家都喜欢把车开在路中间,如此,拐弯时很容易出事。现在农村大都家家户户有车,轿车。轿车个头小,玉米杆太高,路弯道太多,视距就短,无法判断前方是否有对头车。所以,禁止路边种玉米,是为行车安全考虑的。


当然,我想大家应该都知晓的,在农村行车,喇叭一定要好使,凡是转弯前都要长按喇叭,以提醒对头车辆注意。农村很多人,开车都不按喇叭的,导致很多时候都需要急刹车。这是很危险的事情。

当然了,农村好一点的路面,拐弯处都有那种凸镜,但我不知道为什么很多地方的凸镜都不见了镜面,奇怪。😄

总之一句话,农村由于土地等限制,政府在建修路时,一般都会循着曾经的老路来修,不够宽的就把周遭的荆棘等弄掉,悬崖边就凿山,反正,尽量减小成本。



路,修桥是比较贵的,所以,很多路是绕着悬崖走的。地边也是一样,如果修成直路,就是直接从地里横穿,这种要赔钱,成本大。


没来过农村的可以抽时间来农村感受下农村的“十里千百绕”,不过,过弯道一定记得按喇叭。😄


农村溪门飞雪


感谢悟空推荐,在贵州确实有部分地区在公路边是不让种植玉米的,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如有不对的请大家及时指正留言提醒和评论!!!

玉米经济价值不高,对于贵州的扶贫攻坚会造成影响。由于贵州地处山地丘陵不利于水土保存,都知道玉米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很大,特别是国家政策这些年倾向贵州,扶贫攻坚在最后关头,在路边种植玉米影响政绩!

马路边种植玉米影响生态环境的优化

和循环!这主要是由于玉米叶枝大叶茂很容易吸尘,影响环境美观,也让路边不让在种植玉米。


对于这一点我个人持支持的观点,毕竟建设美丽家园需要合理规划!!!


贵娱圈


问:为什么贵州农村公路旁边不准种玉米?

简单来回答下吧,这事虽然已经过去了,但有些事情还是值得我们去关注的。

1.玉米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

这个就不多说了,这是个大背景,也是部分地方政府做事的方向。

2.关于贵州的玉米生产情况

贵州,地处我国西南腹地,全省地貌可概括分为: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四种基本类型,高原山地居多,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

受地形限制,印象中,贵州一直是属于我国较为贫穷的省份之一。为了解决吃饭问题,玉米自进入贵州之后,种植面积持续扩张。

但由于贵州土壤瘠薄,水利灌溉条件差,在玉米广泛种植的同时,也对当地的环境造成了巨大的伤害(《清中叶至民国玉米种植与贵州石漠化变迁的关系》复旦大学,韩昭庆)。

山丘、山坡的过度开垦,加上水资源的不足,在国家玉米供给侧的大背景下,促使当地政府开始加大对玉米种植的调控。

3.不种玉米种什么?

在今年年初贵州农业工作会上,有关部门也对贵州玉米种植调整做出了明确:玉米不是不种,而是种好种优,走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之路。

应该说,本意是好的,就是做法有点太简单了点,另外一个最关键的是,既然引导农民优化种植,那么也就应该对农民的作物销售提前做好部署,一旦到了收获季节,改种的作物收益还没有玉米好,可能会起到相反的作用——比较,环保是全社会的事,不能放在一个农民身上。


每日粮油


回答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知道,贵州省并没有规定农村公路两边不准种玉米,这些话题都是网上炒作用来作标题的,那么是不是有这么一会事呢?

事情是有的,但不是以政策性文件下发给农民的,这是因为贵州将在2018年大幅度削减辖区内的玉米种植,由2017年的1100万亩,削减到每年600万亩左右,为了完成这个违反市场经济规律的任务,贵州方面指导性要求很多地区都不要再盲目种植玉米!

其实贵州方面干预这些具体事情的做法应该是不得已而为之,农民朋友们盲目跟风某种农作物已经是一种通病,见到利好就一拥而上,本来这种行为应该由市场来调节,但贵州显然是考虑到农民的切身利益,作出了这一举动,市场自然调节必然让农民朋友伤痕累累,实属不忍心,给贵州点赞!


One达州


我在网上也看到过有网友这么说,其实不让种玉米有这几方面原因:

一、农产品结构调整,贵州不是玉米的主产区,我国这几年种植区域过大,造成玉米价格过低过剩,根据国家的侧结构改革减少了贵州的玉米种植。

二、玉米种植对水土流失有影响,玉米根系浅,保水,保土能力差,使得大雨一下水土冲刷严重。贵州也不是玉米种植的适宜区,湿度大的地区种植玉米收获后,不能及时凉晒,导致玉米发霉,霉变的玉米食用容易得病,所以政府才调整玉米种植。

三、玉米种植效益低,当地政府为了农民脱贫致富,想让农民种植一些经济效好的果蔬品种,来代替效益低的玉米。

所以,根据政府政策的调整,玉米种植面积不断减少,贵州公路两边也很少看到有玉米种植的。


赊店有机种植


第一次在网上看到这样的消息,很不可思议,对于土地竟然限制种植。第一感觉来是为咱农民这样的弱势群体鸣不平,仔细想后其中应该有许多缘由。查阅了一些资料,也在此说说自己的看法。

首先从地形来看,贵州的地方复杂多变,为内陆山川。农业的区域性非常强,立体化的农业比较明显,适合农业的整体开发,如养种一体化,旅游业,特色农业等等。虽然贵州可以种植玉米,但并不利于大型机器的作业,这无疑增加了许多人力负担,种植的玉米也仅供自家食用,并不富余。另外玉米的产量虽然高,但价格却并不稳定。在大环境整体脱贫的状况下,种植玉米并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人们抵触这一政策,大都是已经习惯性的种植玉米,除了玉米以外,并没有更好的项目,也没有投入太成本的资金。对于其他的农作物是否可行,也并不清楚。反而对于种植玉米来说,更容易把握,最少不至于挨饿。

想要改变人们这样的思想任重而道远,并不适合一刀切的做法。过去老家里也是这样,最开始种植温室大棚,没有几家有这样的资金,也没有足够的技术,对于温室大棚首先有一些抵触。毕竟农民挣钱不容易,若是赔了真的什么都没有了。只有人们看到了希望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当人们看到种棚能挣钱,即使比原来苦点累也会种。

网上有这样一个说法“2018年贵州去玉米化”,甚至有一些地方提出了“你敢种,我敢铲”的口号。这样的政策目的是好的,但不让种玉米同时要给给农民一个挣钱的方向,不管如何当地农民才是推行的主体,是否心甘情愿也决定了成败。


乡下小土著


在大家开骂之前,首先要明白贵州省政府为什么要缩减玉米种植面积。诚然,贵州的农村种植玉米已经有相当长的历史,农民已经习惯了每年开春就在山旮旯里撒上玉米种,等待秋天的收获。但贵州事实上并不是玉米主产区,更非高产区。人们从山脚种到山顶,劳作一年的收获少的可怜,而玉米种植面越大的农村,同时也是贫困面越大越深的地区。为此,为切实推进脱贫攻坚,加快贫困地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贫困农户实现增收,实现贵州2020年全部脱贫计划,成为迫切的政治任务。其次,缩小玉米种植面积,农民种什么?从1100万亩减到550万亩,腾出来的地种什么?我认为先要明确哪些地要减,哪些地可以不减,不能一刀切。对于山区产量不高的,必须减下来,贵州的气候适宜生物多样性,把腾出来的山地坡地改种经果林,改种中药材是可行的,也许当年看不到收益,但三年后必有更大收获。最后,调整产业结构,地方政府要做什么?一是加强引导,细化规划,做好技术支持和培训。二是实行退种补贴,弥补前两年玉米退种可能造成农户收入的减少。三是产业打造,产业结构调整完成后,必然有新的农产品大量上市,农口部门必须切实做好市场引导和产业布局,消化吸收,确保农民真正增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