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点像成长股,一旦短期的困难解决掉,一定会迎来新的牛市

无论你是否愿意,波诡云谲的2018,又一次把我们带到了时代的十字路口。未来究竟要去向何方,是我们无法逃避的问题。

01我们站在怎样的路口上?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得知道,现在我们究竟站在怎样的路口上。

股市作为经济的晴雨表,市场情绪的温度计,是我们观测经济形势和市场冷暖的重要指标。

今年以来,从最高点算起,我大A跌了30%以上;发生了若干次的千股跌停;

看完A股,只要有超过1年股龄的人,都想狠狠地嘲笑一下特朗普:没见过世面啊!

从估值来看,截至10月19号最低点的时候,A股整体市盈率为13.46,市净率为1.47,均处于历史低点附近。

中国有点像成长股,一旦短期的困难解决掉,一定会迎来新的牛市

02我们为何而来?

紧接着,我们需要回答第二个问题:我们为何来到了现在的路口?

很多“专家”喜欢把股市的涨跌,归纳为七大原因,八大“元凶”……其实,研究股市的模型没有那么复杂。

根据DDM(股利贴现模型),我们可以简单把股价简单记作:


中国有点像成长股,一旦短期的困难解决掉,一定会迎来新的牛市


也就是说,影响股价的因素只有三个:

(1)分子端的企业盈利,也就是基本面;

(2)分母端的无风险利率,也就是资金面;

(3)分母端的风险利率,也就是情绪面。

下面,我们继续用DDM来分析A股:

基本面

更本质的原因,其实是去杠杆政策带来的阵痛

过去10年的举债模式带来了中国经济的繁荣,如今到了还债的时候,也必然会导致经济增速的下降。

资金面:

从08年到17年,中国的M2平均增速为15.4%,远超同期的经济增速。现在M2的增速已经降到了8%附近,不仅远低于过去10年,甚至还低于中国的GDP名义增速。

这说明,中国的货币是不断紧缩的。在此背景下,股市,楼市必然会全面承压。

情绪面:

10月26日,2017年度《中国资本市场投资者保护状况白皮书》发布。内容显示:我国资本市场投资者账户数量共计1.34亿,其中自然人投资者账户占比99.73%,非自然人账户占比0.27%。

这意味着,中国是一个以散户为主的市场。所以,中国A股的情绪波动比美股要大的多。

大众对于事件的任何担忧,都会在A股中放大,甚至相互传染。

如果用“1/全部A股PE-1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作为股市风险溢价的衡量指标。可以算出来,A股当前风险溢价为3.86%,远高于2005年以来的均值1.57%。高于在998点1.71%,与1664点的4.16%和1949点时的4.74%接近。

03我们将去向何方

上面这个结论,可能会让一些人不满意。

因为,早在几年前,就有国人不断鼓吹“东升西落”,好像中国立马就要超越美国成为世界老大了。然而,这两年,美国一直保持领先,而中国却显得有点灰头土脸。

根据“强者恒强”的马太效应,结论似乎应该是:美国将会一直第一。反映到股市上来就是,美股应该会继续一骑绝尘,而A股仍将烂泥扶不上墙。

看待中国,我一贯的原则是:既不要盲目自大,动辄“厉害了,我的国”;也不必妄自菲薄,动辄“家穷人丑,一米四九”。

谈到中国的发展,很多人喜欢谈“国运”一词。“国运”是个很大的话题,今天先简单说几点。

第一,“国运”究竟是什么?

在我看来,本质上,国运就是“人口红利”和“改革红利”。中国过去40年的经济成就正是归功于这两点。

第二,未来的国运会怎样?

中国有14亿人,美国有3.2亿人,日本1.3亿,整个欧洲是7亿人,欧元区是5亿人。中国“水大鱼大”,依然是全球最有活力、最有潜力的经济体。

以城镇化为例,中国1978年中国城镇化率是17.92%,现在是58.5%,相比发达国家的80%还有很大的空间。

只要14亿人消费升级的趋势不变,只要不断改革的决心不变,中国的国运就会一直向上。

过去十年,中国靠举债发展,走了一些弯路。而现在,在供给侧改革推动下,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都走在正确的路上。经过改革的洗礼,中国一定会越来越好。

第三,股市会反映国运吗?

过去十几年,A股最尴尬的地方在于,虽然中国经济一直高速发展翻了几番,但是股市却愣是一点都没涨。

同样的事情,在美国也发生过。1970年代,由于股市机制不健全,在加上货币超发等因素,导致了市场投机严重。

但是,到了1981年的里根时代,美国政府坚持“减少货币发行”和“加大减税力度”两大政策,同时加强对股市投机的打击,以及相关制度的健全,美股才变得越来越健康,走出了一波波的大牛市。

04最后

美国就是大蓝筹,虽然体量庞大,盈利稳定,但是成长性略显不足。好到不能再好之后,没有太大的想象空间。

中国有点像成长股,虽然体量尚小,问题繁多,但是还有很多潜力有待挖掘。一旦短期的困难解决掉,一定会迎来新的牛市。

也许短期还有阵痛,但是对于中长期的中国经济和股市,我们是时候保持乐观了。

最后,用巴菲特的一句名言结个尾:没有人靠做空自己的祖国而获得成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