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一民營醫院拖欠23名職工近30萬元工資一年多……

我市一民营医院拖欠23名职工近30万元工资一年多……

我市一民营医院拖欠23名职工近30万元工资一年多……

10月24日上午,大慶高新區法院來了一群當事人,蜂擁在區司法局派駐到高新區法院的老丁調解室門前,紛紛要求調解員老丁從中再繼續撮合與調解,最終達成調解協議,拿到了法院司法確認裁定書,並對高新區法院訴調對接多元化糾紛機制給予了高度好評。

是什麼原因能讓當事人這樣如此地滿意呢?原來這是一起醫院拖欠職工工資的系列案……

據悉,這一群人共計23人,他們來自大慶高新區一家的民營醫院,他們就職於該醫院的機關、後勤、食堂、保潔、財務、藥局等不同的工作崗位。

但近年來,由於經營不善,企業效益不佳,最終導致醫院經濟入不敷出,難以發得起職工工資,有的職工甚至一年也未拿到一分工資。

迫於生活的壓力,從2017年7月開始,這些職工便紛紛離職,到其他單位選擇了再就業。

離職後,他們多次找到原工作單位,即要求院方支付其所拖欠的工資款,但涉案醫院總是以無錢為由而拒絕給付。

無奈之下,23名原職工於今年9月末來到高新區法院,請求立案,且情緒相當激動,並聲稱如果法院亦解決不了,那麼他們仍將會繼續走其他法律救濟途徑,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高度關注涉民生案件 開通綠色通道先調解

多年來,高新區法院一直高度重視涉民生案件的審理和執行工作。在知悉這一情況後,高新區法院立刻為這些拖欠工資的職工開通綠色通道,並在正式立案前徵詢他們意見的基礎上,予以優先調解、先行調解,第一時間引導其到區司法局派駐在高新區法院的老丁調解室,由人民調解員老丁組織先行調解。

接到委派後,調解員老丁第一時間找到雙方當事人,說明身份後,與各方聊天,詳細地瞭解案情,並展開糾紛的調查。

知悉案件基本事實後,調解員老丁再次約談當事人,組織雙方面對面調解,但由於雙方分歧庭大,而未能調解成功。

我市一民营医院拖欠23名职工近30万元工资一年多……

隨後,為打消醫院不願調解的想法,老丁又多次深入到涉案醫院,向醫院負責人講解當前法律規定及省市關於保護職工工資方面的政策,告知其違反規定的法律後果,包括信用懲戒,並告誡如果處理不好,勞動監察等相關部門將會追究其相應責任,到時一分也少不了,最終的結果,肯定是得不償失。

醫院自知理虧後,在調解的態度上開始有所緩和,並同意接受再次調解。

“零收費”調解化干戈 司法確認保障裁判力

10月24日,調解員老丁再次邀請雙方當事人來到法院調解室,再次組織雙方調解,背靠背調解,並拿出多種調解方案,最終雙方達成了調解協議,即用人單位醫院同意在10月31日前先期給付每名員工1000元,剩餘工資在12月31日前一次性給付完成。經計算,拖欠23名職工工資共計近30萬元。

達成協議後,雙方在調解書上簽字。頓時,調解員老丁長長地鬆了口氣,歷時二十餘天的辛苦調解,終於塵埃落定。

為防止反悔,確保調解協議具有與裁判文書同等效力,即具有執行力,不留後患,調解員老丁又向雙方講解了誠信的重要性及司法確認的相關規定,徵求雙方是否走司法確認的程序。

鑑於23名職工的強烈要求,涉案醫院也同意走司法確認程序,於是調解員老丁就趁熱打鐵,陪同雙方到訴訟服務中心申請司法確認。

雙方當事人來到高新區法院訴訟服務中心,23份調解協議走司法確認程序,很快就辦理完畢。

我市一民营医院拖欠23名职工近30万元工资一年多……

“從離職到現在,我們經歷了大半年的艱難討薪歷程,雖找到一些單位反映問題,但都無濟於事。無奈之下,我們才來到法院,可沒想到經老丁調解,20來天就達成協議,且還現場司法確認,從頭到尾都沒用我們花一分錢,‘零收費’也能在法院打官司,這是我從未想過的。我要感謝高新區法院,感謝推行這種訴調對接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讓我們沒錢也能打得起官司,打得贏官司!便民真給力!”辦理完司法確認後,職工代表劉某激動地說。

這只是高新區法院運用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化解民間糾紛的其中一例。據悉,作為全省唯一的全國多元解紛機制改革的試點單位,大慶高新區法院堅持在“楓橋經驗”本地化融合、提升、發展上下功夫,從“五憑、五心、五調”工作法到“輪轂調解模式”,再到1+2+N模式,強力社區調解“網格化”管理,打造律師調解、老丁調解、訴訟與公證協同工作室調解等特色品牌調解,逐步實現各種糾紛解決機制的功能相濟與有效銜接,成功探索了一些好經驗、好做法。

由於推進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改革成效顯著,10月11日至12日,大慶高新區法院作為東北三省唯一一家法院代表,參加了由最高法院組織召開的“堅持發展‘楓橋經驗’切實發揮人民法院在基層社會治理中的作用”研討會,並在會上作交流發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